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上海幫困救助工作將兜底更多“支出型”貧困人群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2月21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上海2月21日電(記者葉鋒)除傳統的“收入型”貧困之外,上海已開始關注大量“因病致貧”、“因災致貧”等“支出型”貧困人群的保障工作。21日,上海市民政局局長馬伊裏在此間舉行的“2009上海民生訪談”仲介紹,今年上海將把兜底更多“支出型”貧困群體的“綜合幫扶工作”作為社會救助工作的重點。

    一直以來,上海的救助模式主要是劃定一條“最低生活保障線”,依據困難家庭的收入情況施救。比如,目前上海最低生活保障線是人均月收入400元,在此之下的就享受“低保”;“低保線”標準150%以內人群享受醫療救助,“低保線”標準200%以內人群享受廉租房救助等。但同時,有大量高於低保標準甚至是中等收入的家庭,因醫療、教育、災害等“硬支出”過大而擠佔了基本生活費用,造成實際生活水平處於貧困狀態。

    上海市民政局曾聯合上海交通大學在2007年針對部分困難人群進行了抽樣調查。調查顯示,貧困家庭最大的經濟負擔不是吃穿住行,而是家庭大病、重病患者的醫療費支出,人均醫療費月支出高達529.92元,佔每月人均總支出的47.2%。這樣的困難家庭,即使享受了每月400元的“低保”,也依然無法擺脫貧困的泥潭。

    “像這樣的人群,在原來以收入為主要標準的救助制度當中,是照顧不到的。”馬伊裏坦言,民政部門的主要任務就是救助最困難的人員,要保證他們的基本生活水平,“如果我們的‘核貧’方法不切合實際,那麼,有一部分人是要漏掉的。”

    針對“支出型”貧困的問題,上海市民政局已在楊浦、閘北等區進行了“綜合幫扶工作”的試點,綜合運用低保、醫療救助、慈善、保險等政府及各種社會資源,採取民間組織運作、個人申報的方式,以個案的形式,採取專業化的工作方法,緩解部分特困群體的困難。

    馬伊裏介紹,今年上海將把“支出型”貧困群體的“綜合幫扶工作”作為社會救助工作的重點,具體從五個方面入手:一是深化分類施保,形成在低保救助基礎上的“保基本、可疊加、多組合”的“救助套餐”;二是健全就業、保險、救助和慈善的“四環聯動”,與各類社會保障制度無縫銜接;三是培育民間組織,動員和挖掘民間力量,發揮其在救助領域提供資金、服務的作用;四是建立社工隊伍,逐步形成社會救助領域專業社工標準、評估程序、工作制度等,提高個案幫扶的水平;五是構建信息平臺,形成“支出型”貧困群體的發現、監控和預警機制。

 
 
 相關鏈結
· 浙10縣啟動中英合作項目 改善貧困人群就醫環境
· 春節文化活動莫忘貧困人群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