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拉薩2月26日電(記者趙超、李惠子)藏曆新年到了。這段時間裏,西藏堆龍德慶縣農民達瓦一直沉浸在豐收的喜悅中,更讓他高興的是,前不久他們一家終於告別住了幾十年的破舊房屋,搬到了寬敞明亮的安居新房。
西藏民主改革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廣大農牧民發展生産、致富奔小康的成效越來越明顯。近年來,西藏大力實施以安居工程為突破口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各族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得到有效解決。今天,西藏農牧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生活條件極大改善,消費結構開始多樣化,日子越過越紅火。
安居工程讓農牧民安居樂業
在西藏的許多地方都可以見到紅色屋頂和藍色屋頂的二層藏式小樓,它們多是在農牧民安居工程開展後建設起來的。一個陽光明媚的上午,記者走進了工布江達縣農民次仁的家裏。這是一座建築面積300多平方米的小樓,住著他們一家老小8口人。次仁説,這座樓是花了18萬元建起來的,其中國家給補貼了6萬多元。由於房子太大,很多房間是空的,次仁正準備開設家庭旅館來增加收入。
2006年初,西藏自治區決定實施以農房改造、遊牧民定居和扶貧搬遷為重點的農牧民安居工程,力爭用5年時間使全自治區21.98萬戶、80%的農牧民住上安全適用的住房。
按照農牧民安居工程的不同類型,西藏制定了相應的補助標準,農房改造每戶補助1萬元,遊牧民定居每戶補助1.5萬元,一般貧困戶扶貧搬遷每戶補助1.2萬元,絕對貧困戶扶貧搬遷每戶補助2.5萬元,地方重病區群眾搬遷每戶補助2.5萬元,各地根據情況還出臺了各自地方的補助標準。
西藏自治區財政廳副廳長艾俊濤説,2006年初至2008年10月,全自治區共完成農牧民安居工程17萬多戶,完成總投資116.23億元。到2009年,西藏將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時期農牧民安居工程建設任務,拉薩、阿裏、林芝已于2008年底提前兩年完成。
在實施農牧民安居工程的同時,為跟進農村綜合配套設施,自治區在農牧民安居工程項目區內實施了配套設施建設工程,計劃從2007年起用3年時間投資108.97億元完成。
截至2008年底,西藏已完成1898個村級組織辦公場所和基礎設施綜合配套建設,77.76萬農牧民喝上了乾淨衛生的水,新解決了56.2萬農牧民的用電問題,105個鄉的971個村實現了鄉村道路通達,4570個村實現了電話“村村通”,531個中心鄉鎮實現通郵,農村廣播電視覆蓋率達到85%以上。
特色産業扶持讓農牧民富起來
37歲的央金是西藏米林縣扎繞鄉多卡村村民,以往,央金一家主要從事青稞、小麥等傳統農作物的種植,一年的收入還不到1000元。2008年,政府幫助多卡村的36戶村民建起溫室大棚,並提供優良種子種植葡萄、蘋果、桃子等水果,啟動了優質水果産業帶工程,農民只需要付出勞力就可獲得收益。
從2004年開始,西藏按照“優勢區域、優勢産業、優勢資源、優先發展”的思路,按照資金來源渠道不變、使用性質不變、管理主體不變的原則,集中各涉農部門資金、技術力量,著手實施了農牧業特色産業開發項目。到2007年底,西藏在72個縣(市、區)安排實施了165個建設項目,總投資達10億多元,探索出了符合西藏實際的國家補貼、群眾投入、企業參與和農牧民為生産經營主體、受益主體、逐步成為投資主體的産業開發有效機制。
西藏實施了特色種植、養殖、生物資源開發等8大類項目,初步形成了藏東北牦牛、藏中北草地型綿羊、藏東南林區林果和林下資源基地等7個産業帶,無公害蔬菜、優質青稞、藏豬、藏雞等一批商品生産基地建設步伐明顯加快,並正在形成規模,發揮效益。農牧業經濟結構調整逐步趨於合理,特色農牧業區域化佈局、專業化生産、産業化開發、規模化經營的標準化發展已具雛形。
在山南地區乃東縣,貢桑禽類養殖專業合作社經過5年的發展已成為這個縣最大的養殖基地。合作社的負責人益西卓嘎告訴記者,合作社成立以來已帶動全縣500多農戶加入,共養殖禽類30多萬隻,目前已出欄23萬隻,實現産值708萬元,為農戶增加純收入188.8萬元。
這是西藏大力引導通過專業合作組織發展特色産業的一個實例。通過農牧業專業合作組織的發展,西藏農牧業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越來越強。近幾年,西藏自治區按照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積極規劃的原則,進一步帶動農牧業組織化程度的提高。
隨著農牧業特色産業的發展,西藏農村經濟快速增長。到2007年,全區農林牧漁業總産值達79.83億元,農牧民的經濟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均純收入達到2788元,比1978年增長了16倍。
文化建設讓農牧民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珞巴族是分佈在西藏山南、林芝地區一個少數民族,目前僅有2300多人。近日記者來到米林縣南伊珞巴民族鄉才召村時,發現這裡已建成了現代化的民族新村,道路平坦,房屋整齊。一座民族風格的二層小樓裏,建有村文化室,裏面圖書、雜誌、電視、娛樂設施一應俱全。
南伊珞巴民族鄉副鄉長林勇説,過去珞巴族是生活在高山上的,扶貧搬遷到山下後,珞巴族群眾的生活漸漸好起來,去年才召村村民的人均收入達到5700多元。生活好了以後,他們開始追求文化生活的滿足,村民的生活越來越豐富了。
近幾年,西藏不斷加強農牧區的基層文化建設,以進一步加強反對分裂、維護穩定的教育,鞏固農牧區的思想文化陣地,縮小城鄉文化差距,提高農牧民科學文化素質,農村書屋建設就是其中的一項重點工作。
據西藏自治區新聞出版局介紹,2007年,西藏在11個縣的20個行政村進行了農村書屋建設試點工作,向每個農家書屋配送圖書343種,期刊34種,音像製品8種。2008年,西藏又建成農家書屋660個。
讓人高興的是,到2008年底,西藏已全面完成廣播電視在行政村的“村村通”工程,自然村的“村村通”也在快速推進。據西藏廣播電視局所做的調查顯示,農牧民群眾對黨的方針政策的了解,有70%以上是通過聽廣播、看電視知道的。實踐證明,“村村通”工程的完成有利於廣大農牧民群眾學習國家的法律法規,接受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豐富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開展農牧區中小學雙語、多語教學,加強各族群眾之間的思想文化交流,也促進了城鄉發展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下一步,西藏還將在未通電的地方利用太陽能建設直播衛星集體收看點,讓更多的農牧民群眾收聽收看到廣播電視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