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新加坡3月1日電(記者張永興 高川)“在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的新形勢下,中國和東盟國家應在根據各自國情制定相應政策的同時,進一步加強團結與合作,共度時艱,”中國駐新加坡大使張小康2月28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説。
張小康説,中國和東盟關係的發展歷程表明,雙方的發展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中國的發展需要東盟國家的穩定與繁榮,東盟的發展也從中國的發展中受益。在當前形勢下,中國和東盟加強合作應對金融危機有重大的現實意義,而全面落實中國-東盟有關合作計劃,包括推進自貿區建設、促進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推動次區域合作等,顯得尤為重要。
她説,面對危機,雙方應繼續保持和擴大相互開放,保持雙邊貿易和投資的勢頭,共同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推動區域金融合作,積極推進“清邁倡議”多邊化,發展區域債券市場,維護區域經濟金融穩定,保持東亞經濟增長。
張小康説,“10+1”是中國與東盟開展合作的重要機制,“10+3”是雙方共同推動東亞區域合作的主渠道。中國願與東盟共同努力,使這兩個機制內的合作不斷擴大與深化,願意加強與東盟在東亞峰會、亞太經濟合作組織和20國集團框架下的協調與合作,實現互利共贏,併為區域和世界的和平、穩定與發展做出貢獻。
她説,中國和東盟關係的特點是起步晚、發展快、領域廣、內容實、合作亮點紛呈。自1996年中國成為東盟全面對話夥伴後,中國與東盟開展了全方位、多領域、深層次的合作,雙方政治互信不斷增強,經濟融合日益深化,人民之間的友誼與日俱增。
張小康説,堅持平等互利的原則是中國與東盟關係發展的堅實基礎。在政治上,中國與東盟相互支持,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在國際事務中,雙方保持密切的溝通、協調與合作。在經濟上,雙方的貿易和投資近年來快速增長。2007年,中國與東盟貿易額達到2025億美元,提前3年實現雙方領導人提出的2000億美元的貿易目標。在金融領域,通過“清邁倡議”,中國與東盟國家達成了雙邊貨幣互換協議。
在談到中方為加強同東盟關係所做的努力時,張小康説,鞏固和發展同東盟面向和平與繁榮的戰略夥伴關係是中國政府堅定不移的外交政策。中國努力增進與東盟國家的政治互信,雙方建立了通暢的高層和各級別溝通交流渠道;中國致力於在“相互尊重、平等互信、互惠互利、合作共贏”的基礎上加強與東盟的全方位合作;中國高度重視東盟在維護地區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推動區域合作方面的獨特地位和作用,支持東盟共同體建設和一體化進程,堅定支持東盟在區域合作中發揮主導作用,堅持在重大地區和國際事務中與東盟保持溝通與協調。
張小康認為,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的順利進行,投資協議的簽署和落實,以及昆曼公路、泛亞鐵路、大湄公河次區域基礎設施建設的穩步推進,中國和東盟的互利共贏合作將會邁上新的臺階,進入新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