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中國“經濟外交”:提振信心 推動合作 共克時艱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3月09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3月9日電(記者 錢彤 李柯勇 徐松 常璐)全球經濟金融危機爆發後,危訊不斷,市場不振,發達和發展中經濟體均受重創。黯淡局勢中,中國在連續推出重大措施,克服危機給國內經濟帶來挑戰的同時,呼籲國際社會同心戮力,共克時艱。

    外交部部長楊潔篪在全國兩會的記者會上提出,一年多來,中國努力統籌地理區域外交和具體領域外交,全力為確保國內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服務。

    在統籌國內國外兩個大局的前提下,中國外交針對新形勢適時調整,經濟金融外交行動迭次展開,不僅發出堅定聲音,更採取了紮實行動,為世界矚目。

    “正月外交” 向世界傳遞“信心”與“合作”的信號

    農曆新年伊始,中國國家領導人密集出訪。

    2月10日至17日,國家主席胡錦濤對沙特阿拉伯、馬裏、塞內加爾、坦桑尼亞、毛裏求斯等亞非五國進行國事訪問。

    1月27日至2月2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訪問了瑞士、德國、西班牙、英國和歐盟總部,並出席了世界經濟論壇年會。

    2月8日至22日,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對拉美的墨西哥、牙買加、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巴西以及歐洲的馬耳他進行了正式訪問……

    中國領導人高密度出訪被外界稱為“正月外交”,掀起了2009年中國外交首個高潮,也成為國際金融危機變局下,中國發出的提振市場信心,深化國際合作的有力信號。

    --胡錦濤主席出訪期間,全面闡述了中方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看法和主張,表示支持增加發展中國家在國際金融體系改革問題上的代表權和發言權,呼籲國際社會切實幫助發展中國家特別是非洲國家克服困難。中方與亞非五國簽署20多項合作文件,內容涉及經貿、投資和基礎設施建設。

    --訪歐期間,溫家寶總理著重闡述了中國對世界未來的信心。輿論認為,通過訪問,國際社會增強了攜手合作、共克時艱的信心,中歐增強了加強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共同面對挑戰的信心。中國與歐盟和歐洲4國共簽署38項協議,涉及金額達150多億元人民幣。

    --習近平副主席與往訪國共商攜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大計,共同見證了同往訪國在經濟、金融、能礦、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高科技以及人文等領域推進務實合作的60多個合作文件的簽字儀式。

    外交學院常務副院長秦亞青認為,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中國的“正月外交”向世界明確表達了“信心”與“合作”兩大主旨。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王逸舟説:“在全球經濟繼續探底、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之際,中國領導人先後出訪,主動拓展中國對外經貿關係,強化友誼,意義非同尋常。”

    毛裏求斯媒體在題為《中國與非洲--無拘無束的關係》的文章中説,“中國正在成為非洲重要的建設者,非洲各國也願與中國進行沒有説教與干涉的合作,接受來自中國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的援助,中國已成為非洲理想的合作夥伴。”

    “在目前這一歷史時刻,中國對世界是如此的重要。”西班牙首相薩帕特羅這樣評價。

    “正月外交”已經輝煌收官。秦亞青説,今年中國外交起步“很有特色”,有利於提高中國的國際地位,“為全年外交工作奠定了良好開局”。

    中國聲音 呼籲改革國際經濟金融體系

    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全球性挑戰,中國展現出的作為與擔當贏得了國際社會的讚譽,而中國推動國際金融改革的立場尤為引人矚目。

    --在去年八國集團同發展中國家領導人會議上,中國首次全面系統提出有關世界經濟體系建設的主張:建設可持續發展的世界經濟體系、包容有序的國際金融體系、公正合理的國際貿易體系、公平有效的全球發展體系。

    --在20國集團領導人金融市場和世界經濟峰會上,中國呼籲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國際金融新秩序。國際金融體系改革應堅持全面性、均衡性、漸進性、實效性的原則。在國際金融組織改革中,應提高發展中國家的代表性和發言權。

    --在近期出訪中,中國領導人呼籲推進多邊貿易體制健康發展,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加強國際金融監管合作,保護髮展中國家利益,以期推動國際金融體系改革,協同應對全球性挑戰。

    現行全球金融體系更多體現了發達國家的利益。而在歷史罕見的金融和經濟危機面前,必須強調國際合作與協調行動,讓發展中國家更深入地參與國際經濟、金融和貿易規則的制定。維護髮展中國家的利益,阻隔危機蔓延,也將成為未來全球經濟復蘇的關鍵。

    胡錦濤代表中國政府鄭重承諾:中方將認真落實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確定的各項援非舉措,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繼續增加對非援助、減免非洲國家債務、擴大對非貿易和投資、加強中非務實合作。

    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2009年年會上,溫家寶總理明確指出,國際社會特別是發達國家要承擔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儘量減少國際金融危機對發展中國家造成的損害,幫助發展中國家保持金融穩定和經濟增長。

    中國派出“中國貿易投資促進團”訪問歐洲,達成150億美元協議和合同,在行動上對應對金融危機做出重大貢獻。

    法國《歐洲時報》題為《“中國信心”的科學與文化詮釋》的評論中認為,中國在顯示“要把自己的事情辦好,不給世界添麻煩”的同時,強調要“與國際社會一道加強協調與合作,共同促進世界經濟早日復蘇,推動國際金融體系朝著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方向發展”,再次展現了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

    謀篇佈局 在應對全球性挑戰中尋求新的機遇

    2009年,是新中國成立60週年,這是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具有特殊意義的一年,中國外交面臨挑戰,但也蘊含更大機遇。

    兩會結束後,中國將展開新一輪外交行動。外界高度關注胡錦濤主席將應邀赴倫敦出席20國集團領導人金融市場和世界經濟峰會及中美兩國元首在峰會上的首次會晤,關注年內將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峰會和上合組織總理會晤、在意大利舉行的八國集團與發展中國家領導人對話會、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等重要國際會議,關注中國將發出的聲音、闡述的立場和採取的行動。

    楊潔篪在記者會上表示,當今世界正在發生冷戰結束以來最深刻、最複雜的變化,國際金融危機還沒有見底,中國的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如何變壓力為動力、化挑戰為機遇,全力為確保國內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是今年中國外交的“一條主線”;而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為國內經濟“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服務和做好中國領導人參加重大國際多邊會議活動的準備工作,則是今年外交工作的“兩大重點”。

    秦亞青認為,在宏觀經濟政策、對外貿易和人民幣匯率等問題上,中國會面臨來自外部的壓力,如何妥善應對壓力將是中國外交面臨的新挑戰。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經濟安全中心主任江涌認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從另一個側面説,也是中國進一步提高國際地位和影響力的重大機遇。在國際資本監管、國際金融體系的改革、對新興經濟體的國際援助等方面,中國都將擁有更大的話語權。

    海外媒體評論認為,中國大力倡導經濟金融外交,彰顯的是發展中的中國在外交上的自信心和主動性。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作為世界第四大經濟體,中國不可能置身全球金融危機之外。中國必將與國際社會一道,進一步探討聯手挽救危機的方式和途徑。

    “中國外交從經濟角度追求雙贏,從全球治理的角度維護穩定,這兩方面都很重要。”秦亞青説,“中國人歷來有一種智慧,懂得如何‘危’中求‘機’。機遇蘊含在挑戰中,只有成功應對挑戰,才能抓住機遇。”

    “我們願意同世界其他國家一起,在國際金融危機的驚濤駭浪中同舟共濟,攜手共進。”楊潔篪説。

    我國大力加強經濟金融外交積極營造有利外部環境

    做好經濟外交是新時期外交工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服務的重要內容和內在要求。2008年下半年以來,國際金融經濟危機加劇,全球主要國家經濟下滑趨勢明顯,中國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面臨諸多挑戰。面對全球性危機和嚴峻形勢,中國外交把服務國內發展作為頭等大事來抓  >>>詳細閱讀

    外交部部長楊潔篪就外交政策和對外關係答記者問

    新華社北京3月7日電 十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7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舉行記者會,邀請外交部部長楊潔篪就外交政策和對外關係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詳細閱讀

 
 
 相關鏈結
· 海外媒體看兩會:關注國際金融危機下的中國外交
· 我國大力加強經濟金融外交積極營造有利外部環境
· 外交部部長楊潔篪就外交政策和對外關係答記者問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