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銀川3月12日電(記者 周健偉、馬俊)為拉動內需促進就業,加快三北地區生態建設,國家專門安排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新增投資15億元,進行人工造林1500萬畝,解決180多萬名季節性農民工就業。
據三北防護林建設局局長潘迎珍介紹,目前三北地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中央專項投資已100%落實到位,地方配套資金超額完成,各地新增工程建設項目轟轟烈烈全面展開。截至目前,完成造林面積239.53萬畝,整地514.43萬畝,訂購苗木99506.86萬株,種子99.12萬公斤,不僅解決了181.48萬名季節性農民工就業,而且對促進農民增産增收作用十分明顯。
山西省新絳縣在防護林項目計劃下達後,採取縣電視臺發佈廣告形式,向全社會招募工程建設任務,不到3天時間,1萬畝的造林任務被農民搶包完成。農民在承包的荒山荒溝上,把三北防護林工程同産業結構調整和增加收入結合起來,以核桃和藥材間作為模式,發展優勢産業,長短期效益相結合,實現生態、經濟效益雙贏。陜西省渭南市在新增林業項目實施中,帶動地方政府、企業、群眾投資3300萬元,是中央投資830萬元的4倍,給25萬人(次)農民工提供了就業機會,通過造林整地、育苗運輸,增加農民收入達3200萬元。
據介紹,今年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專項投資的主攻方向是防沙治沙。三北防護林建設局重點安排了毛烏素、科爾沁沙地、新疆綠洲外圍、河西走廊、晉陜峽谷等重點區域的11個重點建設項目的251個縣(旗、市、區)的區域性防護林體系建設,總投資規模達到8.88億元,建設888萬畝防沙治沙林帶。
據了解,完成1500萬畝新增工程建設任務將拉動相關地方、社會及群眾投工投入近60億元,進一步加快三北地區生態建設步伐,並帶動種子、苗木、運輸、農機具等農業生産資料的發展。目前,在西北、華北、東北三北地區,各地按照中央“出手要快、出拳要重”的要求,全力實施三北防護林建設工程。在推進工程建設的同時,各地綠化、美化、增收兼顧,把三北防護林建設與提高農民收入結合起來,充分發揮當地農民群眾的主動性,鼓勵農民栽植紅棗、核桃、枸杞等生態經濟兼用樹種,保持生態建設的長期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