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鄭國光:以人為本 保護大氣—紀念09年世界氣象日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3月22日   來源:新華社

鄭國光:以人為本 保護大氣
──紀念2009年世界氣象日

    新華社北京3月22日電

中國氣象局局長 鄭國光

    生機勃勃的自然生態系統和生生不息的人類社會離不開適宜的天氣和氣候,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生活健康離不開清潔的大氣。因此,今年3月23日世界氣象日所確定的“天氣、氣候和我們呼吸的空氣”這一主題,對於經濟社會發展進入關鍵時期的世界各國和人民,都具有非常重要的警示作用。

    天氣、氣候是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無論世界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發展到什麼程度,人類都不能夠脫離地球大氣。當今時代,人類社會面臨各種複雜而艱巨的發展難題,其中,空氣質量下降和全球氣候變暖是世界各國面臨的共同挑戰,也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必須重視和解決的緊迫問題。

    大氣對於人類生産生活乃至生存的重要意義已經為整個社會所熟知。空氣質量與人體健康息息相關,煙霧籠罩、沙塵瀰漫、氣味惡劣,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談不上健康。造成空氣質量下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人類生産生活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和向大氣無節制地排放污染物。工礦企業粉塵排放、汽車尾氣排放、煤和石油等化石能源燃燒、垃圾及其他廢棄物燃燒或發酵、危險化學品泄漏、不符合環保標準的建築材料當中有害物質的釋放,等等,都是導致大氣污染的源頭。大氣中污染物濃度升高,必然對人體健康産生危害。科學研究發現,空氣污染與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癌症和神經系統失調、空氣傳播疾病有直接的聯絡。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球每年有200萬人因為空氣污染而過早死亡。

    天氣、氣候與我們的空氣質量息息相關。一方面,颳風等氣象條件十分有利於污染物的擴散,雨、雪、雷電等也能起到很好的凈化空氣作用,降低特定區域特別是大中城市的大氣污染物濃度。但是,如果風力過大,加之地表裸露乾燥或者建築工地沙土直接暴露空氣中,又會形成揚沙甚至沙塵暴天氣,大氣懸浮顆粒物濃度上升,影響我們的呼吸和感官。另一方面,當出現靜風、穩定(大氣垂直運動不明顯)氣象條件時,大氣當中的污染物就不易擴散,污染物快速聚集並且濃度異常偏高,就會産生特別嚴重的大氣污染災害。1952年12月,由於大氣停滯少動,濕度過大,英國倫敦出現了持續四天之久的大霧天氣,大氣百米以下低空形成了高危污染層,空氣中二氧化硫濃度為平時的7倍,顆粒污染物濃度為平時的9倍,整座城市瀰漫著濃烈的“臭雞蛋”氣味,幾天內就奪走了4700多人的生命,以後兩個月中又相繼死亡8000多人。這是歷史上由大霧天氣引起的大氣污染給人類造成的最嚴重災難。此外,有些活動性極強的大氣污染物,可隨氣流飄移數百公里,使遠離城市的農作物受到損害,形成區域性污染,擴大污染影響範圍。因此,在我國處於工業化階段的特殊歷史時期,既要更加充分地認識保護大氣環境的極端重要意義,也應當更加有效地防止因不利氣象條件可能導致的大氣污染災害和區域性環境污染事件。

    大氣污染特別是大氣當中一些特殊成分的顯著改變,也將對天氣、氣候産生明顯的影響。隨著經濟快速發展,人口急劇增長,城市無限擴張,化石能源過度利用,我們呼吸的空氣也正在發生變化,而這種變化也在無時無刻地嚴重影響著天氣和氣候,對全球氣候變化和生態環境帶來了持續且難以預料的變化,直接影響著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在2007年發佈的第四次評估報告中指出,人類活動很可能是導致近50年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由於人類活動排放,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臭氧等溫室氣體明顯增多,導致全球氣候變暖。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生態環境急劇惡化,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面積不斷擴大,淡水資源日趨匱乏,大氣和水污染日趨嚴重,對人類生存發展和生産生活都構成了嚴重威脅。研究表明,全球氣候變暖可能引起熱浪頻率和強度的增加,由極端高溫事件引起的死亡人數和嚴重疾病將增加,並可能增加疾病的發生和傳播機會,增加心血管、瘧疾、登革熱和中暑等疾病發生的程度和氛圍,危害人類健康。這就使得天氣、氣候、大氣污染和人體健康之間的關係變得更為複雜。

    清潔的大氣、優美的環境、適宜的氣候,既是人類永續生存和健康生活的基本條件,也是推動科學發展與促進社會和諧的根本要求。大氣孕育生命,我們就應當如同保護生命一樣保護地球大氣。推動科學技術進步並有效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知識,加深對天氣、氣候與大氣環境之間關係的認識,提高利用天氣、氣候改善空氣質量的能力,是氣象工作者的一項重要使命。我們應當利用現代化技術手段,建立覆蓋全國的大氣成分觀測網,了解和掌握大氣成分的現狀及其變化規律。要更長期、系統、連續地監測和分析溫室氣體、紫外線、氣溶膠、酸雨和臭氧等大氣成分的變化,評估它們對人類健康、氣候、空氣和水質、海洋和陸地生態系統等産生的影響。要切實加強城市規劃與建設、重要基礎設施和工業企業佈局、産業結構調整和區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環境影響評價和氣候可行性論證。要重視大氣環境預測預報技術和區域性大氣污染調控技術的研發,及時預警因不利的天氣、氣候可能導致的霧、霾、沙塵暴、光化學煙霧等極端氣象災害和大氣污染災害,並引導社會各方面和公眾採取有效防範措施。要大力發展污染物擴散傳輸等專業數值預報模式,不斷發展現代氣象業務和公共氣象服務,為公眾提供紫外線強度指數、中暑指數、空氣污染指數、一氧化碳指數等信息。

    保護地球大氣,改善生存環境,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要大力發展城市公共交通和清潔燃料汽車,實行更嚴格的汽車尾氣和工業廢氣排放標準,減少城市常規大氣氮氧化物、氫氧化物的濃度,當出現不利於污染物擴散的氣象條件時,政府應當強制污染工業減少和停止生産,限制機動車使用,避免空氣質量惡化。我們既應當大力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引導社會各方面盡一切可能節約資源能源,降低人類活動對大氣環境和全球氣候的影響。我們還應當大力開發利用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改善能源結構,減少溫室氣體及其他污染物排放強度,從根本上保護全球氣候。

 
 
 相關鏈結
· 中國氣象局世界氣象日對外開放活動精彩“上演”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