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25日電(新華社記者 黃全權)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和蔓延,並沒有絲毫遲滯中國核電建設日益鮮明的積極態勢。
從果斷引進世界最先進三代核電技術,打造全球首個AP1000核電項目,到備受關注的核電發展規劃調整……海內外人士已經清楚地注意到:在經過20多年的發展積澱後,中國的核電發展戰略正彰顯出醒目而深刻的變化,一條嶄新的、中國特色的核電自主化發展“路線圖”也隨之清晰呈現。
“能力之變”引人注目
核電發展的水平,已成為當今一個國家科技創新水平的重要標誌。只有掌握核心能力,才能真正“亮劍”,贏得尊敬和未來。
1991年12月15日,一個中國核電發展史上不會被忘記的日子——秦山核電一期首次並網發電,結束了我國大陸無核電的歷史。而此時,距離世界上第一座試驗核電站的建成,已經過去了近38年的時間。
落後的起步,直接催生出奮起的動力。大亞灣核電站、秦山二期、嶺澳、秦山三期、田灣核電站……當時間的車輪滾動至今,浙江秦山、廣東大亞灣和江蘇田灣三大核電基地、共11臺912萬千瓦核電機組,已經赫然矗立在中國的經濟版圖和世界的目光中。
比“中國速度”更為引人注目的,是中國核電能力從無到有、由弱轉強的躍升。在核電的設計、建造、運營、管理能力,及核燃料保障、裝備製造能力上,中國已發展壯大為世界核電業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目前,不僅可以自主設計建造30萬千瓦和60萬千瓦壓水堆核電機組,還具備了以我為主、中外合作建設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機組的能力。核電站運行、管理水平被公認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相對於起步的落後,這一變化無疑巨大而深刻。”國際原子能機構原高級專家林誠格説。
更值得關注的是,一項更為強大的“能力”正在中國快速積累、孕育。根據我國確定的核電發展戰略,隨著世界最先進的三代核電技術AP1000在我國的落地、生根,中國將在數年內全面完成AP1000技術的消化、吸收和自主設計創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CAP1400核電技術,2017年可望建成示範機組。
(權威聲音)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孫勤説:“20多年的發展,中國核電完成的是一個從無到有、從學習到創新的艱難過程,為未來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隨著三代核電技術引進消化、自主創新、全面推廣‘三步走’戰略的穩步實施,中國核電水平和能力可望在十年內實現一次巨大跨越,真正進入世界核電自主設計能力的最前沿。”
“體制、路線調整”影響深遠
和裝機容量和發電數量增長的數字相比,中國核電發展日益顯現出的深刻變化無疑具有更為深遠的意義。
人們已經清楚地注意到,和以往相比,近年來我國核電發展的一些重大變革正漸次出現:
——2007年,中國《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2005-2020年)》正式發佈,規劃中首次將“適度發展核電”修改為“積極發展核電”,一詞之差,卻讓所有人捕捉到了中國核電發展戰略上的重大變化;
——“大型先進壓水堆和高溫氣冷堆核電站重大專項研發”成為國家十六個重大科技專項之一;
——戰略佈局上,由建設沿海核電站向內陸和沿海並舉……
而在所有突出變化中,中國核電體制和技術路線上的重大調整無疑最引人注目:中國廣東核電集團成立打破單一業主局面、普通電企中國電力投資集團獲得核電牌照……中國核電體制的改革腳步幾乎從未停歇。2006年,黨中央、國務院審時度勢,果斷作出“統一核電發展技術路線”的重大決策:走引進、消化、吸收和再創新的發展道路,引進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第三代核電AP1000技術。承載“特殊使命”的國家核電技術公司隨之應運而生。
2008年,全國人大通過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決定:將核電行業管理納入新成立的國家能源局……
一系列重大而深刻的調整帶來的結果是:一個嶄新的中國核電發展格局正式確立。不僅直接催生出源源活力,更為中國核電的長遠發展打開了空間,提供了充足的鋪墊。
(權威聲音)“以我國核電的體制變革、統一技術路線為開端,中國的核電發展,將走出一條全新的、中國特色的核電自主化發展之路。而通過在現有的核電體制和佈局中植入全新‘元素’,必將對未來的核電發展和進程産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中科院院士歐陽予説。
新一輪“加速”大幕拉開
2009年3月,兩會。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所作的“積極發展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清潔能源”的表述吸引多方目光。
而在此前後,關於中國《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2005-2020年)》中有關目標的修改,已成為國內外強烈關注的焦點話題。
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國家能源局負責人證實:截至目前,《規劃》中有關目標的調整和修改,經多方、詳細論證研究後將儘快完成,報請國務院批准。這意味著,到2020年,我國核電裝機容量、在建容量及發電量,均將分別超過4000萬千瓦、1800萬千瓦、2600億-2800億千瓦時。
《規劃》頒布不到兩年即進行修改的“新聞事實”,折射出的是我國核電發展的巨大需求和潛力,更是我國當前核電發展強勁態勢的一個縮影:
2008年11月,陽江核電站和秦山核電站擴建工程同時獲批。其中,廣東陽江工程一次性獲批6臺機組,創我國核電史上核準批量最大紀錄……據透露,目前,全國已核準建設的反應堆數量已達24個,是24年來建成總量的兩倍,容量達2540萬千瓦,另有9個核電機組建設的前期工作正緊鑼密鼓地開展。
而更大規模的核電建設計劃正在醞釀和進行中,除湖北、湖南、江西之外,更多內陸省份也紛紛提出本省的核電規劃……“中國,事實上已成為世界這場核電復蘇大潮中的領軍者。”美國西屋公司中國項目高級副總裁保瑞這樣描繪。
(權威聲音)“事實已經清楚地表明,一個中國核電發展的春天已經到來。這是當前世界核電復蘇的大勢,更是我國能源結構調整的迫切需要。”國家核電技術公司董事長王炳華説。
“我國在建和規劃的核電規模,在世界上都是最大的。如果按照中長期能源需求和結構來預測,到2030年我國核電裝機將是億千瓦級的,需要建成上百個百萬級的核電機組。”
內陸核電:釋放明確政策信號
發展內陸核電的戰略已然明晰。而圍繞內陸核電採用二代還是三代的堆型,則強烈牽動各方神經,留下無數猜想。
針對這一社會廣泛關注的問題,國家能源局負責人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明確表示:“中國內陸核電將採用以AP1000為主的三代核電技術,這一點毋庸置疑。”“同時,從現在開始,我國所有新審批核電項目將實施向三代核電技術的過渡。”
這意味著,今後,中國新建核電站中採用二代技術的將越來越少,並將基本局限于沿海地區。
和這一政策信號相呼應,我國內陸AP1000技術的各項準備工作正加速推進。來自國家核電技術公司的最新情況表明:截至目前,我國內陸AP1000核電站已完成總體設計工作;超大型冷卻塔設計工作于3月18日通過中國電力工程院審查……
權威人士透露,湖北大畈、湖南桃花江、江西彭澤作為首批內陸核電廠址,項目今年底或明年初有望得到開展前期工作的批准文件, 2011年可望澆注第一罐混凝土。
(權威聲音)“內陸廠址採用AP1000三代技術的決策,不僅是對國家統一技術路線的果斷落實,更是鋻於內陸核電站對安全、環保工作更為嚴格的要求。2013年之後,中國的內陸核電將進入批量化生産和建設階段。”孫勤説。
多措並舉:嚴防“核電大躍進”
一個現實的問題是:在各方建設熱情高漲的背景下,如何保證中國的核電建設保持積極、穩妥、有序,而非“大躍進”式的急速擴張?
事實上,這一問題已引起國家有關部門高度重視,相關制度性規範工作已全面展開。“在核電發展的規劃、佈局、項目審批上,將嚴格、科學把握。而把握進度的唯一依據就是,必須與我們的設計能力、建造能力、裝備製造能力、運營管理、核安全監督保證能力及人才素質相適應。”國家能源局負責人説。
據透露,目前國家能源局正抓緊組織起草《核電管理條例》,《條例》在核電站的設計建造、廠址保護、科技研發、裝備製造、業主資質,尤其是質量、核安全等方面,均作出了明確而詳盡的規定。目前初稿已基本完成。
同時,我國核電標準體系的建設工作也已緊張著手,目前組織上已經健全,開始積極推進。
(權威聲音)“隨著相關工作逐步到位,中國核電發展將在管理、技術、安全監管三大方面形成明確具體的制度性規範,加上配套的資源儲備、人才培養等方面的逐步完善,中國的核電發展一定會在科學可持續的軌道上實現健康發展。”孫勤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