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走向希望的告別--四川災區群眾首次遷居成都平原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3月29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成都3月29日電(記者 劉大江、苑堅)29日清晨7點,45歲的王天林儘管加穿了一件毛衣,推開房門時涌進來的寒意,還是讓他禁不住打了個哆嗦。他走到對面文艷家的屋門前,整整10個月的板房區生活,讓他養成每天早上到對面文艷家串門的習慣。剛要敲門的時候,他突然想起什麼,舉起的手掌又縮了回來,不禁啞然失笑:這不是在老家青川,而是在成都的郊區市邛崍,文艷一家人還留在青川縣關莊鎮板房區。

    就在之前兩天,27日,來自地震極重災區的因災失地農民完成了首次跨市異地幫扶安置,從青川縣遷居到成都邛崍市南寶山農場,總共80戶、293人,王天林是其中一個。

    這些在“5·12”大地震中失去耕地和宅基地的倖存者,在家破人亡的慘痛中,離開祖祖輩輩生活過的熟悉土地,懷揣希冀和夢想,自願外遷他鄉。生活,在巨大的傷痛和希望中,頑強掀開新的一頁……

    作別親人就像心頭被割去一塊肉,他們在淚水中義無反顧地踏上外遷旅途

    出發的日子,定在3月27日,這是外遷群眾自己選擇的日子。按照當地風俗,這天適宜出行。

    27日上午8點鐘,王天林坐在3號車倒數第二排,因為妻子雷秀珍暈車,他特地讓她坐在最後一排靠窗的位置,這是全車廂唯一能打開車窗透風的座位。他很擔心妻子,時不時回頭望望,因為上車後,她的淚水一直流個不停。

    馬上就要離開家鄉,女人嘛,總是要脆弱點。王天林對記者解釋了一句後,轉過身用手帕替妻子擦拭臉上的淚水,不停地安慰她。

    8點半,鞭炮聲驟然響起,劈裏啪啦震耳欲聾,龐大的車隊浩浩蕩蕩啟程。3號車駛過生活了近一年的板房區,駛過在路邊哭成一團的送別人群,情緒本來平靜下來的雷秀珍突然抱住身邊15歲的小女兒號啕大哭,車廂裏的人們早就哭聲一片。

    王天林説,昨晚和姐姐、弟弟、妹妹們約好的離別飯沒吃成,大家怕太傷心,有意躲著不見面,父母過世後,我們姊妹兄弟相依為命,感情好得像一個人。

    説話的時候,這個平時沉默寡言的堅強漢子淚眼蒙朧。

    難捨而又不得不捨的親情,是外遷群眾面臨最大的感情坎。“就像心頭被割去一塊肉。”一名外遷群眾這樣描述著內心的感受。

    青川縣紅光鄉鄉長范尚林説,這也是因災失地失宅農民在選擇是否外遷時猶豫不決的一個主要原因。可以自願外遷到邛崍,是去年底就出臺的一個政策,但當時很多人徬徨觀望。

    王天林當時也在徬徨觀望。他心裏很矛盾:以前住在山上,大地震中耕地沒全部滅失,但剩下的2畝地在搖搖欲墜的懸崖下,1994年修的房子,在地震中全垮了。沒田地沒住宅,以後怎麼生活?離開青川去外地吧,那裏人生地不熟,畢竟在青川生活了半輩子,全部親戚都在這裡,父母親的墳墓也在這裡。

    徹底打消王天林的疑慮,是一個多月前參加政府組織的赴邛崍考察團。去了之後,他感覺那裏的條件不錯,資源豐富,政府説每個人要分2畝林地、半畝耕地,可以維持基本生活,邛崍離成都較近,他平時可以出去打工,生活應該過得去。

    王天林初中畢業就外出打工,見過世面,走南闖北,去過山西、河南、陜西、北京等很多地方。他從邛崍回來對妻子説:“只要肯吃苦,什麼樣的生活都能過。”

    就這樣,王天林帶著全家人義無反顧地踏上了駛向邛崍的大巴。

    是土地就不能荒廢,能收穫就要耕作,他們像石縫裏的一顆種子,頑強追逐生活的陽光

    王天林哭了好多次。

    哭得最厲害的,是臨行前最後一次回去看大山裏的老家廢墟,在出發前兩天,25日。

    天老爺似乎知道他的心思,那天天氣晴朗,陽光像金子般耀眼。走過那座走在上面搖搖晃晃心驚膽戰的索橋,沿著在垮塌山體上新推出來的小路,頭上無數塊已經裂口變得鬆散的巨石似乎隨時都要掉下來,他連走帶爬,整整花了3個小時,才回到大山上老家。

    那已經不是什麼“家”,而僅僅只是斷壁殘垣間的一堆瓦礫和腐朽的梁木,上面還扔棄著幾塊破爛的竹篾席殘片。不遠處就是父母的墳墓,墳頭已被齊腰深的雜草覆蓋,他從廢墟裏刨出一把生銹的鋤頭,將父母墳頭的雜草除盡,然後打開隨身帶來的口袋,拿出香蠟紙燭,像往常那樣燒紙點香,最後跪在地上,恭恭敬敬磕了三個響頭。

    四週死一般寂靜,他哭得呼天喚地,淚流滿面。

    他告訴記者,儘管山垮了,家沒了,但他還是捨不得這裡的一切。

    大地震時,他們一家人逃命逃到山外,但幾天后他冒著余震的危險返回來,掏廢墟下面的傢具和衣物等值錢的東西,喂養的10多只雞和兩頭豬也奇跡般地活了下來。每隔三天,他必回老家一趟,拿出沒來得及轉移的穀子,到附近找乾淨的水,喂豬和雞。那些挺過地震劫難的生靈一見他的身影,就呼哧呼哧或者咯咯咯地叫喚,歡喜得在他身邊團團打轉。

    “我的雞都變野雞了,白天在廢墟上活動,晚上就飛到樹上睡覺,沒有主人在身邊,它們害怕。”

    他家還有2畝地,沒被垮塌山體滅失,但在一個坡上,上面搖搖欲墜的山體隨時要垮塌下來。他就把這2畝地利用起來,種上油菜,春天來了,滿坡金燦燦的,像火焰在呼呼燃燒。他也知道,如果下大雨,隨時可能滑坡,將油菜地全部掩埋。

    是土地就不能荒廢,能收穫就要耕作。王天林的話令人耳根子發熱。

    要走了,儘管捨不得,王天林還是將10多只雞和剩下的一頭豬賣掉了,得了700元錢。“儘管錢少了點,但畢竟是自力更生,可以幫政府減少些負擔。”他説。

    到了邛崍,王天林唸唸不忘那2畝滿地金黃的油菜。等4月下旬收割季節,他還要回趟老家,去收油菜。

    “莊稼就像咱農民的娃兒,種了卻不管,總覺得心裏不踏實。”他説。

    悄悄埋藏災難記憶,相信政府就像種子相信陽光,他們在新的人生旅程中揚起希望的風帆

    王天林很相信政府。有的外遷群眾擔心遷入到邛崍南寶山不如青川老家,他就説,大地震要不是黨和政府,我們還能活到今天?我們遷居的地方,肯定不會差。

    27日下午6點鐘,外遷群眾到達邛崍市油榨鄉南寶山農場,下了車,有群眾就向王天林蹺起大拇指。安置區依山而建,被山上的參天大樹環繞,山下是一個風光秀麗的峽谷。農場中央的廣場臺階長滿青苔,拾級而上,別有一番風味。房前屋後打掃得乾乾淨淨,墻壁漆成淡淡的黃色,充滿溫馨。

    外遷群眾尹學軍説:“這裡不錯,土地比我們那裏肥沃,交通也便利得多。”

    王天林一家四口人,分了三間房,水泥地,白墻壁,15歲的小女兒王玉蓉很歡喜,她站在最靠裏面的一間房,向媽媽撒嬌:“我要住這間屋。”她的理由是,她很喜歡墻壁上的那幅牛氣沖天的漂亮年畫。

    王天林卻很喜歡邛崍方面為他們準備好的農具,鋤頭、背篼、鐵鍬等一應俱全。他拿著那根結實圓潤、似乎還散發著木頭清香的扁擔,左看右看,愛不釋手:咱就喜歡這樣的好農具!

    王天林相信政府是有理由的。接收安置的南寶山農場,已做好各項準備工作:水、電、氣、電話、廣播電視設備等基本到位,已落實隨遷安置學生具體就讀的學校和班級,準備了所需課桌、書本及住校所需床舖等物品。已設置了衛生室、警務室等。已採購了廚房用品、基本生活用品、基本生産工具等。為遷入群眾準備了6個月過渡期的糧、油、肉、菜。遷入群眾的生産、生活不用自己考慮。

    邛崍市已落實1000畝茶地,由遷入群眾臨時管理機構組織外遷群眾進行土地整理,確保群眾來了之後就有事幹、有收入。

    邛崍市已明確將符合農村低保條件的外遷群眾納入低保體系,並同等享受成都市極重災區受災群眾享受的優惠政策及邛崍市相關的惠農政策。

    和王天林一樣相信政府的80戶外遷群眾,還自發成立了一個臨時黨支部,支部書記由青川縣紅光鄉黨委副書記賀霆擔任,其餘兩名支部成員是外遷來的黨員。

    入夜,疲倦已極的王天林一家人進入了甜甜的夢鄉。

    在這樣一個寧靜而美好的夜晚,地震災區因災失地而外遷的群眾應該都會有一個甜甜的美夢。慘痛的災難記憶將被悄悄埋藏,從中穿透而出茁壯成長的,是一串串沉甸甸的期冀和夢想,就像滿地金燦燦的油菜,任何災難都無法阻擋它們在春天裏熊熊燃燒。 

 
 
 相關鏈結
· 甘肅清水地震災區群眾積極重建家園
· 災區群眾義務植樹
· 今年過冬一點也不冷—災區群眾安全過冬溫暖過年
· 西藏當雄地震災區群眾樂迎藏曆新年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