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展:電力工業贏得挑戰的根本路徑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 張國寶
改革開放30年,特別是2002年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以來,我國電力工業進入了發展最快的歷史時期。近年,電力工業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在電力建設、結構調整、技術進步、裝備能力提升、整體效率提高和節能減排等方面取得了世人矚目的成就,步入了安全、清潔、節約發展的軌道,保障了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對電力增長的需求,實現了歷史性的跨越。到2008年,全國水電裝機容量達1.7億千瓦,已居世界第一位;核電裝機達910萬千瓦,在建規模2290萬千瓦,規劃容量超過4000萬千瓦;風電裝機總規模超過1200萬千瓦,在建裝機規模1000萬千瓦;太陽能和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發電得到快速發展。電力工業已成為我國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強有力支撐。
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電力工業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産業和公用事業。在2002年用電需求不斷加大的情況下,2003年初,國家及時調整了電力工業發展規劃。2005年,在綜合判斷中長期電力需求的基礎上,結合當時電力進一步緊缺的實際情況,國家適時出臺了三年火電滾動建設規劃和一系列促進電力工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明確了三年建設目標,加大了電力建設力度。隨後,在電力需求處於持續高速增長階段,又進一步科學分析電力需求形勢,合理調控建設力度,逐步減少建設規模,在2008年電力需求增速大幅回落之時,發電裝機增速也同時回落了4個百分點,基本實現了與電力需求的同步協調,避免了電力建設的大起大落,既在短時期內扭轉了電力供應不足的局面,又保證了電力建設的平穩有序發展。
以改革為動力,實現健康高速增長。以現代企業制度建設為重點,破除壟斷,引入競爭,堅持市場化的改革方向,是近年來電力工業取得快速發展的一條基本經驗。我國電力工業在多年來發展過程中遇到的許多體制和機制性問題,只有在深化改革過程中才能解決,才能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産力。儘管目前電力體制改革的一些舉措尚未完全到位,但改革所取得的階段性成果已大幅提升了電力工業增長的質量與效益。五大發電公司和四個電力輔業集團,與地方電力投資建設企業,以及外資、民營發電企業,在電源建設的投資、設計、施工和生産運行等各個環節形成的競爭格局,為電力工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加快結構調整,提升整體效率。實踐表明,在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引導下,不斷加大結構調整力度,是轉變電力發展方式,提高發展質量,提升整體效益的有效途徑。我國電力工業在發展過程中,仍存在著一些結構性矛盾,如能源資源的地區分佈不均衡、電源結構和電網結構不盡合理。對於這些問題,近年來加快了調整步伐,取得了顯著成果:一是積極推進電力工業的上大壓小,加速淘汰落後産能;二是大力發展核電;三是積極推進水電開發;四是加快風電、太陽能發電和熱電聯産等清潔高效能源的建設。
依託重大項目建設,推動科技進步和國産化。近年來,通過沁北、玉環電廠等超臨界、超超臨界示範項目的建設,實現了火電關鍵設備的國産化,不僅鞏固了常規發電機組國産化的成果,也掌握了燃煤機組的先進製造技術。通過近幾年的實踐,我們成功地走出了一條依託重大工程,實行引進技術與自主創新相結合,集體攻關、重點突破、技術共享、快速推廣的技術進步與設備國産化之路。當前,我國設備製造水平已躋身世界先進行列並不斷升級,設備製造能力更是雄居全球之首,創新能力不斷提高。我國電力技術的進步和設備國産化水平的提高,進一步促進了電力工業的快速發展。
貫徹安全節約清潔方針,促進電力工業可持續發展。電力工業是關係千家萬戶、國計民生的重要支柱産業。電力系統一旦發生事故,有所閃失,將會給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帶來巨大損失。近年來,北美、西歐、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先後發生的大面積停電事故,給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我國電力工業積極貫徹安全發展、清潔發展和節約發展的方針,建立健全應急機制,提高電力設施抗災能力建設,確保了電力工業的安全穩定發展。電力工業始終認真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是這幾年電力安全穩定生産運行的重要原因。
努力探索管理創新、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電力工業的發展,只有遵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以及電力工業自身的特有規律,才能持續平穩健康發展。這就要求對電力工業的各項管理,要根據我國市場經濟的特點和具體國情,努力探索管理創新,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使電力建設與國民經濟發展相適應,避免電力建設的大起大落,實現科學有序發展。近年來,國家根據經濟社會的發展形勢變化,積極轉變政府職能,完善電力工業的各方面管理。比如:按照核準制的規定,明確電力項目的核準要求,增強項目決策透明度,推進民主決策、科學決策;積極深化電力體制改革,逐步探索理順電價形成機制,力爭規範市場秩序,維護公平競爭。這些政策措施的實施,對於電力工業實施結構調整,促進産業升級,推動科技進步,推進節能減排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營造了良好的企業生存發展環境,提高了企業的綜合競爭能力。
當前,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經濟下滑明顯,導致用電需求不足,電力企業經營出現困難。但這是暫時的,只要措施得力,是可以轉危為機的。因為,從中長期看,我國正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階段,工業化、城鎮化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整個社會對電力的需求將保持穩定增長的態勢。我們要抓住當前電力需求放緩的機遇,進一步深化體制改革,加強市場建設,理順能源價格機制,促進電力與經濟、社會、環境的協調發展,確保電力的安全穩定供應,努力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又好又快發展之路,實現電力工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加快發展核電。核電是清潔高效能源,污染少、溫室氣體接近零排放,是優化能源結構的優先選擇。目前,我國核電裝機只佔電力總裝機的1.3%,比例很低。為此,要努力提高核電的裝機比例,國家現正在調整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加強沿海核電發展,科學規劃內陸地區核電建設,力爭2020年核電佔電力總裝機的比例達到5%以上。我國多年來已培養鍛鍊了一大批業務素質強、管理水平高、能夠適應核電建設和運營的人才隊伍,核電技術水平和裝備製造能力也有了較大的提高和突破,具備了良好的發展條件和環境。我們要逐步建立和完善現代核工業體系、核燃料循環體系和安全體系,通過引進吸收和自主創新相結合,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新型核電技術體系,為核電大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同時,要積極參與國際聯合研發的第四代核電技術和熱核技術,為未來發展做好準備,進一步推動核電發展。
大力發展風電和可再生能源。我國已出臺了可再生能源法,頒布了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為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營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近年來,通過開展大型風電項目特許權招標,出颱風電優惠價格政策等措施,我國風電産業得到了快速發展,目前的風電規模已居世界前列。今後,我們要繼續加快百萬千瓦規模風電場的建設,帶動風電設備研發製造産業的發展,儘快形成每年1000萬千瓦以上的自主裝備能力。當前要科學規劃,精心組織,重點建設甘肅河西走廊、蘇北沿海和內蒙古三個千萬千瓦級的大風場,打造“風電三峽工程”,力爭使我國在2010年前後的風電裝機突破2000萬千瓦,建設成世界最大的風力發電國家。同時,要積極推進生物質能、太陽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産業化發展,爭取到2020年使我國除水電以外的可再生能源所佔比重,從目前的1.5%左右提高到6%以上,促進可再生能源的發展。
積極開發水電。我國是世界上水電資源蘊藏最為豐富的國家,可開發的資源量約為5.4億千瓦。到2008年,我國水電裝機容量只有1.7億千瓦,開發利用程度仍然較低,遠低於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發展潛力巨大。今後,在科學論證、系統規劃、有序開發、妥善處理好生態環境保護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仍然要堅持水電開發的方針,力爭到2020年水電裝機規模達到3億千瓦左右;並進一步實施西電東輸等重點工程,在更大範圍內實現電力資源的優化配置,促進水電的科學經濟利用。
優化發展煤電。我國煤炭資源豐富,資源稟賦決定了我國電力裝機在較長時間內仍將以火電為主,電力發展在短期內難以改變主要依賴煤炭的格局。在電力建設發展過程中,要優化發展火電,綜合平衡煤炭與水資源、電力市場、電力系統、交通運輸、環境保護等因素,優化煤電佈局,進一步調整發電裝機的結構,提高機組技術水平和經濟性。要認真貫徹上大壓小方針,加速關停小火電機組,淘汰落後産能;鼓勵建設能耗低、大容量的高效環保發電機組,提高電力工業整體效率,推進節能減排;積極發展熱電聯産,努力提高熱電聯産比重,改善北方大中型城市供熱狀況和冬季環境質量,以利民生;以建設大型煤電基地為重點,積極推動煤電一體化進程。
加強電網建設。電網的發展和佈局要立足於節約發電資源,以確保安全為基礎,實現更大範圍的資源優化配置。要加快區域和省級輸電網架建設,提高電力資源綜合利用效率和區域電網間與省電網間電力電量的交換和相互支持能力,發揮大電網在市場備用、電力電量互補、水火互濟等方面的效益,提高電網整體運行效率。重點總結驗收特高壓交流試驗示範工程,加快直流特高壓試驗示範工程建設,儘早發揮特高壓輸電技術的效益。同時,加強城市電網和農村電網建設,實現電源與電網、輸電與配電的協調同步發展。
不斷促進裝備工業技術進步。進一步推動電力裝備製造業的自主設計、自主創新和國産化工作。對於先進的電力技術和設備,要通過技貿結合的方式,以市場換技術,以示範項目為依託,力爭實現引進技術、消化吸收、為我所用,促進我國電力工業技術水平的不斷升級,使裝備工業不僅為電力行業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而且能夠帶動和促進相關産業的同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