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烏魯木齊4月7日電(記者王伯瑜、賀佔軍)1989年4月10日,塔裏木石油勘探開髮指揮部正式成立,塔裏木石油會戰拉開序幕。彈指20年過去,塔裏木戈壁沙漠的地平線上,冉冉升起石油工業新星,發端於此的現代能源之路,已經跨過萬水千山,伸向大江南北。
西部探區的召喚
今年4月,我們走進浩瀚蒼茫的塔裏木盆地,走進石油會戰“五下六上”的悲壯年代。
自從1952年地質調查隊進入塔裏木開始,新中國的幾代油氣勘探者,就用心血乃至生命鋪築一條找油之路。1958年10月9日,庫車縣境內依奇克裏克地區的一口探井,噴出日産140立方米的工業油流,塔裏木第一個油田宣告誕生。從那時起到1984年,原石油工業部和地質礦産部調兵遣將,向塔裏木發起一次又一次衝鋒,先後打成探井130多口,也只發現柯克亞和雅克拉兩個中型規模的油氣田,沒有取得實質上的重大突破,留下石油會戰五度上馬、五度下馬的深深遺憾。
改革開放初期的中國,經濟建設持續加速,石油需求水漲船高。可是,東部油田開採的鼎盛時期已經過去,剩餘可採儲量連年減少,每增加一噸産量都要付出很大代價。日漸突出的石油供需矛盾,促使決策者們把目光投向西部探區,投向全國最大的塔裏木盆地,希望這片廣袤無垠的戈壁沙漠,能夠接替大慶油田所承擔的重任,為國家經濟發展提供足夠的油氣資源。六上塔裏木的議題,開始列入日程。
地質學把中部隆起、四週陷落、狀如鐵鍋倒扣那樣的地層,稱作背斜構造。在形態完整的背斜構造裏,石油天然氣才有可能被儲存起來,而不致逃逸流失。因此,潛伏于地層深處的背斜構造,總是讓油氣勘探者夢繞魂牽。過去幾十年,塔裏木油氣勘探之所以屢次失利,專家認為是由於技術裝備落後,無法搞清地質結構,無法查明構造形態,無法判斷含油地層。特別是盆地中央33.76萬平方公里的塔克拉瑪幹沙漠,人們的地質認識幾乎是一片空白。
1983年,原石油工業部從美國購買一批數字地震設備和沙漠越野車輛,組建3支沙漠地震勘探隊,雇請美國技術人員提供指導,開進號稱“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瑪幹沙漠。此後兩年間,這些地震隊像是往返于田野上的犁頭,在一望無際的沙漠腹地縱橫奔馳,從南到北穿越沙漠13次,從東到西穿越沙漠9次,完成地球物理測線69條,總長度8030公里。同一時期,中國石油物探局派出的36支地震隊,也在塔裏木盆地廣泛作業,獲得大量地質信息。中美雙方地震隊的聯合勘探,使塔裏木以更清晰更誘人的面貌,呈現于石油地質專家的眼前。
就在沙漠地震勘探推進之際,六上塔裏木的各項準備工作,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新疆石油管理局按照上級指令,迅速組建南疆石油勘探公司,對數字地震查清的一些背斜構造實施鑽探。1987年9月24日,輪南一井日産原油28噸、天然氣2490立方米。1988年11月25日,輪南二井日産原油631噸、天然氣11萬立方米,揭示多套高産穩産的含油氣地層。1989年2月12日,英買一井日産原油210噸,再次展示油氣勘探的光明前景。塔裏木探井出油的消息,接二連三傳到北京。一場新的石油會戰,隨之醞釀成熟。
“沙漠玫瑰”的綻放
1989年4月10日,南疆重鎮庫爾勒梨花盛開,塔裏木石油勘探開髮指揮部在這香梨之城正式成立。原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要求這場會戰跳出拖家帶口的傳統模式,不搞“大而全”,不鋪大攤子,全面推行新的管理體制,採用新的工藝技術,實現油氣資源勘探開發的高水平和高效益,儘快控制和探明一批高産富集的油氣田,為全國油氣産量穩定增長做好資源儲備。
集結于塔裏木的兩萬多名會戰大軍,沒有辜負歷史的使命。經過20年的物探和鑽探,塔裏木的神秘面紗被逐步揭開,其地質結構是三大隆起四大凹陷,隆起區有著良好的油氣儲集條件,而凹陷區有著雄厚的生油物質基礎,尤其是塔北地區和塔中地區,存在許多大型背斜構造,可望找到儲量豐富的油氣田群,這使油氣勘探的主攻方向更加明確。地質專家用多種方法測算,全盆地蘊藏著160億噸當量的油氣資源,其中石油資源量80億噸,天然氣資源量10萬億立方米,有著與松遼盆地、渤海灣盆地和鄂爾多斯盆地同樣巨大的開發潛力。
塔裏木石油會戰20年,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繼儲量規模超過億噸的輪南油氣田探明之後,接連發現全國第一個超深高産高豐度海相砂岩油田--東河塘油田,全國産量最高的沙漠油田--目前年産200萬噸的哈得遜油田,還有全國産能最大的牙哈-英買力凝析油氣田群。塔中Ⅰ號礁灘型油氣田的輪廓一經顯露,即被國際能源機構評為當年全球油氣勘探重要發現之一。特別引人注目的是,作為西氣東輸管道源頭的庫車地區,近幾年天然氣勘探連續獲得戰略性突破,相繼發現迪那、大北和克深等地質儲量分別超過千億立方米的天然氣田。它們與地質儲量高達2840億立方米的克拉氣田一道,組成一個産能強大、相對集中的天然氣開發帶。
截至2008年底,塔裏木油田公司已在東至英蘇、西至烏恰、南至塔中、北至拜城的30多萬平方公里範圍內,陸續找到27個大中型油氣田,還發現一批工業性含油氣構造,探明石油地質儲量6.2億噸,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1.06萬億立方米,按照油氣當量折算公式,總計獲得探明、控制和預測三級地質儲量近30億噸。油氣開採能力也在逐年提升,已經建成10個油氣生産區,原油産量從1989年的3.4萬噸增至2008年的645萬噸,天然氣産量從2004年的13.6億立方米增至2008年的174億立方米,年産油氣當量超過2000萬噸,成為全國最大天然氣産區和重要石油基地。
戈壁大漠的風暴與沙塵,酷熱與嚴寒,都擋不住會戰大軍的腳步。無論羅布荒原還是崑崙山下,也都響起鑽機的轟鳴和物探的炮聲。在20年會戰成果的基礎上,塔裏木石油人追求的目標更高。油田公司總經理周新源説,到2020年要累計探明和控制油氣地質儲量50億噸,年産油氣當量達到5000萬噸,建成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大油氣田。
能源之路的延伸
塔裏木油氣産區的快速崛起,促成西氣東輸和西油東運管道工程的實施。這兩條能源傳輸大動脈,匯聚著新疆生産的天然氣和石油浩蕩東去,夜以繼日地助推我國經濟社會前進的車輪。
在塔裏木天然氣勘探取得重大突破之前,西部地區雖然擁有川渝、長慶和青海氣田,但也只能保證周邊城市和北京用氣,沒有富餘的天然氣可供東輸。正是由於塔北克拉大氣田的發現,國務院才決定興建西氣東輸管道工程,並將其作為主力氣源。從2004年底到2008年底,塔裏木累計東輸天然氣440億立方米,替代煤炭6000多萬噸。需要指出的是,起自輪南的4000公里西氣東輸管道幹線,先與陜西靖邊至首都北京的第二輸氣管道連通,再與重慶忠縣至湖南長沙的輸氣管道連通。現在塔裏木每天輸出的4700萬立方米天然氣,使華東、華北和中南地區80多座城市用上清潔燃料,約有3億城鄉居民直接受益。正在建設的西氣東輸二線管道,東到蘇滬,南到兩廣,覆蓋沿線14個省份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塔裏木作為這條管道的備份氣源,還將確保珠江三角洲的供氣安全。
塔中至鄯善975公里原油管道,與鄯善至蘭州1546公里原油管道銜接,後者便是2007年8月投産的西油東運管道工程,主要輸送塔裏木、準噶爾和吐哈盆地開採的原油,設計每年輸油能力2000萬噸。中國石油西部管道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淩霄表示,這條輸量大、距離長、壓力高的管道幹線,已把新疆境內、甘肅境內和東部地區的輸油管道及石化企業連接起來,形成龐大的石油傳輸網絡,使西北地區石油資源得到充分開發利用。
能源之路盤活塔裏木的地下財富,也給新疆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活力。塔裏木石油會戰20年來,按照“能在南疆採辦的物資就不到北疆,能在新疆採辦的物資就不到內地”的原則,向新疆注入資金約360億元,並直接出資近30億元,幫助南疆貧困地區修公路、架電線、打水井、建學校。貫穿塔克拉瑪幹沙漠的公路建成通車後,沙漠南緣民豐縣到烏魯木齊的路程縮短500多公里。長期與世隔絕的沙漠村莊雅通古斯,因油田出資修路而脫貧,一躍成為民豐縣最富裕的村子。油田周邊輪臺、庫車、沙雅、拜城、澤普和且末等過去的貧困縣,隨著油氣開發而變成南疆地區的經濟強縣。石油會戰大本營所在地庫爾勒市,已經躋身於全國經濟百強縣市的行列。
塔裏木石油人開發清潔能源,也盡力改善南疆地區的生態環境。過去南疆缺煤少電,普通百姓靠著砍伐紅柳和胡楊做飯取暖,僅和田地區每年就要燒掉胡楊80萬噸。油田投資10億多元,鋪設多條輸氣管道,將天然氣輸往南疆巴音郭楞、阿克蘇、克孜勒蘇、喀什、和田等地及兵團農場,使數百萬各族居民用上價格優惠的天然氣,農村居民從此告別砍胡楊、燒胡楊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