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泰國帕塔亞4月9日電(新華社記者許鉞乃 許多 張秋來)4月10日至12日,世界目光將投射到泰國中部海濱小城帕塔亞。第十二次東盟與中國領導人會議、第十二次東盟與中日韓領導人會議,以及第四屆東亞峰會將相繼在這裡舉行。
在全球金融危機不斷蔓延、地區經濟一體化進程面臨嚴峻挑戰的背景下,東盟與對話國峰會為扭轉困局群策群力,旨在推動區域合作,最大化提振信心。
“10+1”加速區域合作
在東盟組織層次豐富的眾多合作機制中,東盟與中國領導人會議即“10+1”機制是推動地區經濟一體化、加速區域合作的一大支點。
中國與東盟自1991年開始正式對話以來,雙方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多個領域的合作不斷深化和拓展,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成果是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在即將舉行的東盟與中國(10+1)領導人會議上,中國與東盟將簽署投資協議,由此結束中國與東盟自貿區建設的所有談判,這也意味著到2010年,中國-東盟自貿區將如期建成。
金融危機襲來之時,區域合作的力量顯得尤為重要。2008年,中國與東盟克服世界經濟增長放緩的影響,貿易額保持快速增長,達到2311.17億美元,較上年增長14%。可以説,自貿區建設為雙方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中國-東盟自貿區建設逆勢推進,這充分體現了雙方領導人加強睦鄰友好、深化經濟合作的政治意願。
可以預料,作為地區經濟一體化最主要的推動力,中國和東盟的緊密合作將以自由貿易區為先導向更深層次發展,也將引導並帶動其他國家投入地區合作。
“10+3”推動金融合作
如何有效應對當前的金融危機、加強金融和財經領域的合作、保持本地區經濟快速增長,將是東盟與中日韓領導人(10+3)會議討論的重點。
在這場全球性金融危機中,經濟高度依賴出口和外來投資的東盟國家已受到嚴重影響。今年1月份,印尼出口降幅創22年來新低;菲律賓2008年全年出口只增長0.3%;新加坡1月份對外貿易下降三分之一;越南工業産值今年頭兩個月增幅回落13.8個百分點,創18年來新低,出口同比下降5.1%,進口同比減少43.1%。
應該説,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後産生的“10+3”機制一直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今年2月22日,在泰國普吉島召開的“10+3”特別財長會議承諾加快“清邁倡議”多邊化進程,提出將籌建中的區域外匯儲備庫規模從原定的800億美元擴大至1200億美元。儲備庫規模擴大有助於進一步增強本地區資金救助能力,體現了本區域加強合作、應對危機的信心和決心。
據悉,此次“10+3”領導人會議將就合作應對全球金融和經濟危機、糧食安全和生物能源的開發合作等發表聯合聲明。
“10+3”國家的國內生産總值總量約為9萬億美元,佔世界經濟總量的16%;外匯儲備總額是3.6萬億美元,佔世界外匯儲備總額的一半以上。因此,“10+3”在財經領域共同採取行動,將對亞洲乃至世界提振信心、克服金融危機産生積極影響。
東亞一體化確定發展方向
東亞峰會自創立至今已舉行三屆。作為一個新的論壇和新的合作形式,東亞峰會致力於推動東亞一體化進程、實現東亞共同體目標,既對本地區面臨的問題進行前瞻性討論,又從實際出發在可能的領域展開務實合作。
東亞峰會目前包括東盟與中日韓(10+3)以及印度、澳大利亞和新西蘭。1999年11月,東盟“10+3”領導人會議發表了第一份《東亞合作聯合聲明》。自那以後,東亞合作遵循循序漸進、先易後難的原則,已逐漸形成以東盟為主導,以“10+3”合作為主渠道的發展模式。
據報道,即將舉行的第四屆東亞峰會將進一步明確東亞峰會今後的發展方向,並將強調在更廣泛領域充實和推進地區合作,其中包括在金融、教育、防治禽流感等方面的合作。
東亞國家之間雖然存在巨大差異,但各國都有推動地區合作的願望,特別是經歷了亞洲金融危機的教訓,東亞各國更加重視地區經濟合作的機制化。東亞峰會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東亞峰會作為一種新的合作形式,反映了本地區一體化進程的需求。
可以預見,面對當前的金融危機和經濟萎縮,為最終實現東亞一體化,東亞各國在東亞峰會機制下的合作範圍將不斷擴大,合作領域將不斷拓寬,合作層次將不斷深化,合作目標將不斷提升。
此間觀察家認為,即將舉行的東盟與對話國系列峰會將圍繞如何應對影響本地區人民福祉的各種挑戰,以合作、務實的方式進行討論並採取實際行動。會議有望達成的共識和取得的成果,將有助於推動地區合作,提振應對危機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