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林業局副局長:重要濕地應納入禁止開發區範疇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4月20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上海4月20日電(記者李榮)20日在滬舉行的第三屆長江論壇上,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印紅認為,長江流域應進一步採取綜合措施,建立和完善流域綜合管理制度,加快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儘早建立起生態效益補償機制,將流域內的國際和國家重要濕地和國家濕地公園納入禁止開發區範疇。

    在由長江水利管理委員會和上海市政府聯合主辦的第三屆長江論壇上,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印紅説,長江作為中國第一大河,其流域森林面積為5500萬公頃,佔全國森林面積的31%,流域濕地面積為1616萬公頃,佔全國濕地面積的42%。長江流域生態系統的健康與否,事關全國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對全球經濟社會發展和氣候變化也會産生影響。

    據了解,長江流域已基本建立起以各種類型自然保護區、國際和國家重要濕地、森林公園以及各種防護林網(帶)為主、點面線結合的多層次綜合立體生態防護體系,有效緩解了流域生態退化趨勢。但長江流域的生態形勢依然嚴峻,生態問題仍未得到根本扭轉:森林數量和質量總體不足,結構不合理;湖泊、高原沼澤的數量和面積急劇減少,很多自然江河水網系統退化成“水道”,濕地功能退化嚴重;水土流失未得到根本遏制,生物多樣性銳減。

    印紅呼籲,要儘快建立起跨部門和跨行政區域、以完整生態系統為管理對象的流域生態綜合管理制度,繼續推進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長江防護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通過改革和制度創新,在長江流域加快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全面激活和發展流域內的林業生産力;抓緊啟動濕地、草原、水土保持等生態效益補償試點,儘早建立起有利於長江流域生態保護和建設的各種生態效益補償機制;在編制國家主體功能區規劃過程中,應將長江流域內的國際和國家重要濕地、國家濕地公園等納入禁止開發區範疇,從根本上扭轉濕地面積減少的趨勢。

 
 
 相關鏈結
· 林業棚戶區改造電視電話會提出把握七個關鍵環節
· 全國林業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會議在廈門市召開
· 林業局制定岩溶地區石漠化綜合治理林業專項規劃
· 林業局:以永安市為典型帶動全國林改不斷深化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