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光榮與夢想——6位中國人民海軍艦艇長成長實錄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4月22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4月22日電 “祖國深藍的大海是我永遠的夢想,當我指揮著軍艦遨遊其中——自豪,如同那迎著海風的旗幟,獵獵飄揚。”

    人民海軍成立60週年之際,東海艦隊某護衛艇艇長徐宏海在日記中寫下這句話。與他懷著同樣心情的,還有洛陽艦艦長石磊、原某掃雷艦艦長張建明、大連艦代理艦長李烈、南通艦艦長樊明春、某護衛艇艇長壽大松。

    年輕艦艇長的光榮與夢想,伴隨人民海軍發展壯大的足跡,闊步向前。

    “洛陽”艦艦長石磊:海上“石敢當”

    “石磊”這個名字由“4塊石頭”組成。人如其名,“洛陽”艦艦長石磊所帶艦的軍事訓練成績確實比石頭還硬。

    上級訓練考核,石磊駕艦實射4種武器,全部精確命中目標;理論考核,他從容應對13名考官,全優通過考試……

    “其實,石頭一樣的戰鬥力,也是經過千錘百煉而成的。”石磊坦言。

    4年前,“洛陽”艦剛剛組建,上級將接艦的重任交給了石磊。由於是首艦,一切訓練都在摸索進行。

    一次,經過激烈對抗和精細復盤,“火力墻”終於將來襲“導彈”攔截。然而,反應時間卻達不到規定的標準。

    回放訓練視頻,石磊發現,儘管更新了部分高科技裝備,但一些已熟練掌握口傳、手算技巧的官兵,面對先進的數據信息傳輸系統時當了“逃兵”。

    “人才信息化的速度必須趕上系統信息化的速度!”石磊態度堅定。

    他與40多個裝備生産廠家、院所建立“軍地一體化”育才機制,走出了一條“分層培訓、交叉換崗、課題引導”的礪兵新路。

    1年後,上級組織的實兵對抗演習中,“洛陽”艦比規定的戰鬥時間快了13秒。

    先後執行北方系列、神威系列等重大戰備演習任務;2008年率艦出訪韓國,參加國際艦隊檢閱活動,並與韓國海軍進行了聯合演習……作為全軍優秀指揮軍官人才獎獲得者,石磊並沒有滿足已取得的成績,而是將創新的觸角伸向更高、更強的全新領域。

    ——帶領官兵集體攻關,搭建起網絡訓練指揮系統,實現艦艇內部“扁平化”指揮。指揮員通過作戰“三人臺”可以將全艦各個系統協調起來,使作戰反應時間大幅提升。

    ——以縮短“指揮所—武器平臺”鏈路週期為目標,構建了上聯指揮機構、下聯絡統單元的信息作戰網絡,實現系統綜合集成。

    ——“雷達偵察與反偵查”“通信應急保障”“聲吶波形分析”等8個專業攻關小組,開展信息獲取、傳輸針對性訓練。

    2008年8月,在與空軍某師展開海上立體破襲突擊演練中,通信數據鏈系統突然中斷。“洛陽”艦立即切換短波指揮網絡,及時傳達了作戰指令。

    “艦長是我們心中的‘石敢當’!”“洛陽”艦官兵這樣評價他們的艦長。

    原掃雷艦艦長張建明:“海上敢死隊”的急先鋒

    無論是浩瀚海洋,還是港口航道,一枚小小的水雷就是一座暗堡,令各種艦艇望而生畏。當雙方相遇、連航空母艦也要向其致敬的掃雷艦,被譽為“海上敢死隊”。原掃雷艦艦長張建明就是其中的一員。

    曾有機會到後勤艦艇任職的張建明,主動請纓來到了掃雷艦任艦長。  “面對世界各國水雷武器的迅猛發展,中國海軍迫切需要創新訓法戰法和提高訓練效益。”張建明説,海軍主戰裝備的作戰實驗室才剛剛起步,反水雷作戰的課題還需要等待。“身為海上工兵,時刻都要保持攻堅克難的創新精神。”

    5個月裏,張建明先後30多次跑了10多家研究所和軍工廠,經過反復試驗改造,人民海軍第一個以“掃雷艇模擬訓練系統”為主體的“海戰實驗室”誕生了。

    “這個實驗室催生了一大批創新成果。”張建明説,他們通過合併、增加、充實和壓縮等方法,更新訓練課題,突出新知識新技能的運用、新裝備的訓練和新戰法的演練。

    2004年4月,張建明以國際軍事觀察員的身份,參加了西太平洋地區海軍在新加坡舉行的反水雷演習,首次走進位於美國“堅韌”號兩棲攻擊艦的演習指控中心。

    “這次演習讓我大開眼界,既驚又喜。”張建明説,面對世界最新獵掃雷艦裝備,喜的是我們沒有落在後頭,驚的是武器裝備的高速發展正在推動反水雷戰邁向一個新高度。

    回國後,張建明撰寫了《觀摩西太平洋海軍反水雷演習的幾點思考》,對我軍反水雷裝備的發展提出了自己的設想和建議。

    “身為先鋒員,就要有不斷超越自我的雄心和銳氣。”張建明説。

    護衛艇艇長徐宏海:只拿“金牌”的“守海人”

    長江入海口。海上風力7級。

    “距你編隊以東30海裏方向,有漁船不定向漂流,快速出動搶救拖帶。”

    剛剛執行完成海上巡邏任務、靠泊某海島的東海艦隊某護衛艇編隊就接到了上級命令。

    “馬上實施營救!”編隊指揮員、護衛艇艇長徐宏海果斷下令。

    巨大的海風攪動海平面,艇舷搖擺幅度達30多度。徐宏海指揮編隊到達指定海區。幾經週折終於發現了這艘因漁網纏繞螺旋槳失去動力的漁船。官兵們撇纜綁靠,轉移傷病員、將漁船拖帶回港。

    “這樣的經歷,已經記不清有多少次了。”徐宏海説,從黃浦江至長江口,我們都是風裏來、浪裏去的“守海人”。

    2007年4月,徐宏海受命帶領2艘護衛艇擔負長江口海域奧運安保任務。

    “這是一次國際化、實戰化的重大考驗,在國內沒有戰例可借鑒,一切都要從零開始。”徐宏海給“參戰”護衛艇定下了1年多的安保備戰期。

    走訪海事部門、圖書館、遠洋公司、漁船、商船和貨輪,學習了《國際海洋法》《海戰法》等法律法規,開辦奧運英語輔導班……在不斷修改的150余份各種應急處突方案中,從港岸到近海,從狹水道到島礁區,官兵們稱之為備戰奧運安保的“百米跨欄”。

    “駐防周邊海區的觀通站、信號臺等10多個單位都是我的‘安保戰友’。”徐宏海説,長期的聯合訓練,已使他們把有利於“目標動向隨即獲取,敵情變化實時監控”的所有渠道都開通,使海上編隊戰術陣形調整和兵力部署調配更加科學合理,起到了“定位準、出擊快、耗時短”的效果。

    2008年8月8日晚,北京奧運會開幕式舉行。舉國歡慶中,徐宏海帶領編隊巡邏在長江口海域。

    “奧運賽場可以有銀牌銅牌,但奧運安保工作只能拿‘金牌’。”直到奧運會閉幕的最後一刻,徐宏海還帶領官兵實施臨檢。

    然而,沒有人知道,由於沒有時間照顧家人,岳母在家中幫他們照看兒子時不慎摔傷。

    “我們只能委託戰友將岳母和兒子送回江蘇老家。”徐宏海説。

    “大連”艦代理艦長李烈:海上“李雲龍”

    作為人民海軍第1個在外國現代化軍艦上工作過的艦長,北海艦隊某驅逐艦支隊“大連”艦代理艦長李烈,因獨特的帶兵風格而被人認為很像電視劇《亮劍》的主人公李雲龍。

    “帶兵訓練不能拘泥于成法。”歷任航海長、作訓參謀、副艦長、艦長的李烈説,誰也無法預測下一場戰爭是什麼樣。立足險局、危局條件下練兵,這是他的訓練理念。

    “他總是在艦員最疲勞、最懈怠、最想不到的時候,設定一些課題,考驗大家應急處置能力。”大連艦的官兵如是説。

    “這不是刁難,而是為戰時負責。”李烈有自己的評判標準。

    在李烈的眼中,只有戰鬥力這個尺子,只有打贏這個目標。“無論任何時候,拿起這個尺子量一量,對照這個目標比一比,就知道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他先後參與完成了“礪劍-2007”“聯合07-1”等20多項重大戰備、訓練、演習任務。

    作為海軍優秀指揮軍官和海軍訓練標兵,李烈認為,軍人職業就是打仗,打仗就要打勝仗。

    “射擊有個術語叫‘有意瞄準,無意擊發’。”李烈把訓練中的偵察目標方位數據與實際數據核對,將偵察雷達測位精度提高了1倍。“在最近的一次實彈射擊中,根據雷達指示,我們艦一個點射就打下了目標。”

    2001年,代表中國海軍赴新加坡參加新加坡海軍組織的遠洋實習的李烈,成為人民海軍第1個在外國現代化軍艦上工作過的艦長。

    “戰場瞬息萬變,必須從實戰出發修改方案。”針對新接收的軍艦,李烈帶領官兵提出意見1440條,其中1120條被採納,創造了艦隊新型艦艇出廠5個月就全訓合格的紀錄,刷新了所在支隊單艦連續航行、帶彈值班艦程航時最長的紀錄。

    “南通”艦艦長樊明春:攜筆從戎的“火車頭”

    “攜筆從戎”,用這個詞來形容地方大學參軍的東海艦隊“南通”號護衛艦艦長樊明春,再合適不過。

    酷愛學習的樊明春執著于自身專業理論的不斷提高,《戰術學概論》《合同作戰指揮》《世界兵種知識》《軍事學術期刊》《孫子兵法》等數十種軍事典籍,都看了很多遍,“每看一次都有不同的收穫”。

    “我將帶兵訓練總結為‘動車效應’。”樊明春説,動車組之所以跑得快,是因為每節車廂都有自身的動力系統。“一艘戰艦要想全面提升戰鬥力,就要讓每個戰位都發揮效能。”

    為了全面提升艦員的整體素質,樊明春籌集上百冊高科技書籍,在艦艇上建起學習室,開通艦艇信息局域網,利用艦艇網絡提供訓練素材,組織官兵進行網上專業訓練。在艦艇廠修期間,他還開設電工基礎、電子電路和計算機智慧操作等培訓班,還邀請30多位專家、教授和科研技術人員為艇員授課上百次。

    “這種‘以兵為本’、注重個體創新的方式,促進了創新意識強的官兵積極為提高戰鬥力建設出謀劃策。”樊明春説,僅1年,就有6項以創新人才名字命名的成果。

    “要想當好艦長,就要人艦合一。”樊明春把專業理論和艦艇裝備性能相結合,向工廠師傅、專家請教,“有時,鑽了十幾年機艙的機電長也被我問住。”

    護衛艇艇長壽大松:艦艇“活教材”

    “他是艦艇裝備的‘活管路’‘活教材’。”每一名艇員都這樣評價他們的艇長,全軍優秀指揮軍官壽大松。

    在護衛艇上,壽大松對照説明書,把自己鉚在艙室、鉚在戰位,熟知艇上雷達、槍炮、機電等各種儀器的性能、參數、易發故障。

    “優化知識結構當作第一要務。”壽大松説,對艦艇裝備的熟悉要建立在對理論知識的學習上,“立足裝備現狀,促進戰鬥力生成”。

    “老裝備可以有新面貌,小炮艇也能有大作為。”這是壽大松的信條。面對裝備老化、專業職手缺乏、骨幹斷層等與遂行使命任務艱巨之間的矛盾,他帶領官兵跳出陳舊的老框框,改變以往的訓練模式,向老裝備要戰鬥力。

    壽大松按照理論——示範——操練——檢查——講評的“五步訓練法”,讓官兵在艙室練口令、在戰位操部署、在海上練協同。“經過1年多的訓練,我們的大多數士官都能勝任2至3個戰位。”

    自擔任艇長以來,壽大松先後帶領全艇官兵完成了“藍鯨十號”演習、連雲港地區海上聯合搜救演練、靶場警戒、外事換乘以及搶險救災等任務。先後榮立集體三等功2次,集體二等功1次。

    2006年11月19日淩晨,在長江口海區,一名船員的手被砸成粉碎性骨折,失血過多,如果搶救不及時,將會有生命危險。

    當時,風大雨急、海況複雜,出航的危險性和難度很大。壽大松指揮護衛艇利用雷達導航,經過近5個小時的艱難航行,終於把傷員安全送抵吳淞港碼頭,為及時搶救傷員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每當人民有危難的時候,我就更加體會到‘艇長’的使命與責任。”壽大松説,我們所背負的是人民的信任與期待,“我得到了家人的理解,贏得了官兵的信任”。

    但,工作中以“快”聞名的壽大松,卻在與家人的幸福生活中常常“遲到”。

    “我不是一個合格的兒子和丈夫。”談及家人,壽大松十分愧疚。他沒能看上父親最後一眼,不能經常守在母親床前,甚至連婚禮都成了愛人的“獨角戲”。

    “我知道‘大家’與‘小家’的關係,但更知道肩上責任的重量。”壽大松説。
 
 
 相關鏈結
· 訪人民海軍走向遠洋的9位親歷者:見證光輝歷程
· 獻給人民海軍成立60週年:從有海無防到強大海防
· 人民海軍先後已接待30多個國家100多艘軍艦來訪
· 圖表:慶祝人民海軍60週年多國海軍活動正式開始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