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上海世博會中國館完成土建:躍出圖畫 接受考驗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4月23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上海4月23日電(新華社記者 吳宇)遍佈上海街頭的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海報,讓無數人認識了中國館——大紅的外表,巍峨的鬥拱,就像矗立於高天厚土間的一位巨人。作為東道主展館,中國館已成為上海世博會的焦點展館和象徵之一。

    經過16個月的緊張建設,近日,高達69米的中國館已完成土建,進入內部機電設備安裝和外立面施工的新階段。這意味著中國館躍出圖畫,開始接受萬眾的審視和檢驗。

    獨特造型 難度陡增

    不同於上小下大或上下一般大的常規建築,中國館上大下小的造型,給人強烈的視覺衝擊。其底部為四根巨型鋼筋混凝土核心筒,兩個筒之間邊長70米,而由其挑空托起的四方鬥拱,頂層邊長達140米,即屋頂寬度是底座寬度的2倍,1.96萬平方米的屋頂,面積之大,相當於兩個半足球場。

    年已七旬的何鏡堂教授是中國館設計團隊主持人。身為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院長,何鏡堂認為,這種造型莊嚴、大氣、華麗,最能體現中國傳統特色和風格形象,蘊含了“東方之冠、鼎盛中華,天下糧倉、富庶百姓”的文化理念,但施工難度也是挑戰性的。

    據介紹,中國館共向地下鑽孔約5000根水泥鋼筋樁,其深度幾乎與中國館地面以上的高度相當。隨著建築長高,每一層的面積和承載越來越大,四根核心筒上“站”著的巨型塔吊也在不斷長高。最終,四座塔吊的“臂展”覆蓋了整個屋頂,並小心翼翼地將總計2.2萬噸的鋼結構吊裝至中國館各個位置。

    工期無迴旋餘地 施工潛力一挖再挖

    今年9月底交付布展,年底全部竣工,這就是總建築面積16萬平方米的中國館的工期底線。總共24個月的施工期,沒有迴旋餘地。而在常規情況下,建成類似建築,最少需要三年時間。由於期望高、標準嚴、要求多,中國館工程是在邊修改、邊設計、邊出圖、邊施工的特殊狀況下進行的,工作難度與緊張度可想而知。

    馬龍飛是中國館總承包方上海建工集團的一線管理者,今年已58歲。他告訴記者,去年6、7、8三個月,正值中國館四根核心筒澆築關鍵期,全場近2000名建設者分班輪流,全天24小時撲在工地,沒有休息過一個週末。正值高溫酷暑,“每個人都把汗水灑在了澆築中國館的水泥和鋼花裏。”11月,中國館建設者又創造了單月吊裝鋼結構一萬噸的罕見紀錄。

    中國館工程項目副經理趙炯告訴記者一組數字:作為有史以來中國參展世博會規模最大的展館,上海世博會的中國館工程共挖運土方52萬立方米,澆築混凝土50萬立方米,製作吊裝鋼結構2.2萬噸,耗用電焊條125噸,焊縫總長18公里,鋪設安裝各類空調、通風、水電等管線總長40多公里……

    凝聚中華兒女的心血和牽掛

    中國館的設計方由廣州、上海和北京的三家知名機構聯袂組成;工程總包之下,有全國各地的數十家分包商;數千人次頭戴統一安全帽的建設者,更是來自天南海北……

    在中國館60多米高的屋頂,記者還遇到了一支特殊的建設隊伍——“南京路上好八連”的60名官兵。他們利用4月中旬的一週,集中來世博會工地開展全天義務勞動,併為世博建設者提供理髮、補鞋、縫紉、量血壓等服務。

    作為中國館主體的國家館,即高聳的鬥拱部分,是世博會唯一接受社會各界定向捐贈的場館。據上海世博會事務協調局介紹,自2007年9月捐贈辦法公佈後,海內外的電話和匯款單紛至沓來,最少的定向捐贈為起捐金額一元人民幣,多的數十上百萬元。無論多少,都凝聚著無數中華兒女對中國館的心血和牽掛。

    中國館將定義“中國紅”

    在中國館項目部,記者看到臨時板房上挂著兩排大大小小、形狀各異的紅板。據中國館項目部經理姚建平介紹,這些都是全國相關企業的應徵作品——中國館的外衣。

    繼頗具爭議的外觀設計之後,如何為3.6萬平方米的中國館外墻“穿”上合適的“中國紅”外衣,成為一道超出預想的難題。所謂“中國紅”,以往只是一個概念,沒有現成答案。這種紅色的外衣,由什麼材料製成最合適?其視覺效果注重白天還是夜晚?遠觀近賞是否都合適?能不能經受長期的雨淋日曬?一切都是未知數。

    中國美術學院副院長宋建明作為顧問,見證了“中國紅”的篩選過程。他認為,這已不是一項專業工作,而是關乎中國館形象和聲譽的公眾大事。

    經過長達半年的反復比對和篩選,中國館的“中國紅”外衣終於“名花有主”。記者在一本剛剛出爐的設計圖冊上看到,如同北京故宮整體和諧的紅色由多種紅色構成一樣,中國館橫樑、椽子、斜撐、柱子的“中國紅”外衣,顏色既統一又有微妙的變化,而最終選用的鋁板表面,並不光亮平滑,而是有一層類似“城墻”形狀的紋理,這種紋理的深淺、寬度都不同,賦予鋁板豐富的肌理和質感。

    姚建平告訴記者,國內眾多企業,無論是國有、民營還是外資,都積極投入到了“中國紅”的艱苦尋覓之中,而且不講條件,不考慮回報,而最終中選的企業還提出無償贊助一部分鋁板。“如果屆時公眾認可並滿意這種顏色選擇,那就是中國館定義了‘中國紅’。”姚建平説。

    接待容量有上限 運營難題巧破解

    歷屆世博會的東道主國家館,往往聚集著最多的人流。為進入展館,觀眾經常需要排上幾個小時的隊。為了應對大客流,東道主國家館的面積和參觀者容量,都會比其他國家館大。比如,2000年德國漢諾威世博會的德國館,每天接待觀眾能力達到了2.6萬人次;2005年日本愛知世博會的日本館,也達到了每天接待1.2萬人次參觀者的容量。

    隨著中國館雄姿由圖畫成為現實以及上海世博會門票近期開始預售,親身走進中國館觀看精彩展示,成為許多人的期待。

    上海世博會組織者向新華社記者表示,本屆世博會200個左右的展館和展位有望吸引全世界7000萬人次的參觀者,參展規模和參觀人數均極為龐大。組織者在中國館的設計中也充分考慮了這一因素。儘管中國國家館的面積已是歷屆世博會之最,每天接待觀眾數也達到了創紀錄的4萬人次,但相對於園區內平均每天40萬人次的參觀量,還是意味著只有少數人能走進中國國家館。

    據上海世博局中國館部籌備小組組長錢之廣介紹,世博會的每一個展館均有容量限制。根據歷屆世博會的經驗,最大展館的觀眾容量不會超過日均參觀者總量的十分之一。他説,世博會組織者希望每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對世博會主題的精彩演繹,都會得到參觀者的欣賞,而不是僅僅一兩個展館特別得到青睞。

    當然,上海世博會組織者也在巧破容量難題,盡力幫助更多熱切希望參觀中國國家館的觀眾實現願望。組織者已經在考慮,在上海世博會閉幕以後,中國國家館的所有展覽能保留一段時間,繼續向參觀者開放。另外,世博會組織者正在積極籌備採用互聯網和三維技術的“網上世博會”,屆時,參觀者在家中輕點鼠標,就能把中國國家館裏裏外外看個真切。

    “這多少可以彌補部分觀眾在世博會會期裏不能走進中國館的缺憾。”錢之廣説。

 
 
 相關鏈結
· 上海世博會招募10萬志願者 72個工作站接受報名
· 上海世博會將於5月1日向全球招募7萬園區志願者
· 日本公佈世博會參展方案 中國人為其取“愛稱”
· 參展上海世博會的眾多臨時性場館建設漸入高潮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