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鄭州4月29日電(記者于振海 程紅根)在河南平輿縣,縣級領導及各縣直機關、鄉鎮幹部的辦公室一律向群眾敞開,老百姓進機關要求解決問題進出自由。這項被當地幹部群眾稱為“開門接訪”的制度至今已堅持5年多時間。
在這5年當中,平輿縣廣大群眾的訴求和矛盾糾紛絕大部分就地得到了解決,一大批積壓多年的陳舊怨案得到公平處理,老百姓鬱結心頭的一些老大難問題得到舒解。全縣近百萬人民群眾齊心搞建設,社會和諧穩定,地方經濟快速發展。
平輿縣人口96萬,是典型的既無資源優勢又無區位優勢的糧食大縣、工業小縣、財政窮縣和全國扶貧開發重點縣,過去經濟發展緩慢,社會矛盾積累沉重。2003年,因發生震驚全國的黃勇系列殺人案等重特大案件,平輿縣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和信訪工作均被省裏一票否決。
2004年5月,平輿縣新一屆縣委、縣政府痛切剖析亂象叢生的原因,縣委一班人認為,除了經濟落後之外,幹部的群眾觀念淡薄,怕群眾、躲群眾,對群眾反映的問題見怪不怪、久拖不辦,造成幹群關係冷漠,是平輿不安定的重要癥結。
縣委、縣政府痛下決心,大力暢通信訪渠道。縣委成立了以縣委書記劉汝生為組長的“開門接訪”活動領導小組,出臺了《關於敞開大門接待群眾來訪的意見》,規定從縣裏一把手到每個普通幹部,正常工作日內,辦公室一律敞開大門,群眾在縣內各機關出入自由,不登記、不詢問、不阻攔。相關部門的群眾來信來訪接待室星期天、節假日由信訪幹部輪流值班接訪,隨時處理群眾反映的問題。
縣裏各單位都在顯著位置設立了公開欄,接訪領導的姓名、職務、分管工作、聯絡方式等全部公開,群眾可以選擇從縣委常委到各局委的局長、主任自由反映問題。實行信訪“首問負責制”,接訪領導必須包接待、包處理、包穩定、包幫扶,把信訪問題一包到底,直至解決。這一做法五年如一日。
縣級領導一直帶頭開門接訪。有一次,縣委正在召開常委會議,縣油廠30多名下崗工人前來要求解決自身待遇問題。縣委書記劉汝生暫停會議,接待了來訪群眾,組織班子成員集體傾聽下崗職工的意見。油廠的問題解決後,縣委、縣政府進一步採取治本舉措,徹底解決了全縣2000多名下崗職工的遺留問題,消除了一個不穩定因素。5年來,劉汝生預約接訪62次,化解疑難信訪問題336起;縣信訪聯席會議專門工作組聯合接訪214次,接待來訪群眾2052批次。
在開門接訪時,各有關部門認真填寫《接待群眾來訪登記表》,建立臺賬。縣裏要求,群眾反映的問題,能解決的要限期解決;解決不了的,要及時向上級反映;群眾不明白的,要耐心給予解釋。對“開門接訪”組織專門的督促檢查,把“開門接訪”工作納入領導幹部責任考核,既算日常工作,又算工作政績。要求所有幹部在做好分工工作的同時,必須做好信訪工作,幹部人人“一崗雙責”。5年來,因開門接訪工作不力,有8名科級幹部、14名股級幹部受到處分,7個單位被通報批評或黃牌警告。
除開門接訪外,平輿縣還實行預約接訪、聯合接訪、帶案下訪、幹部領訪和網上信訪。玉皇廟鄉群眾普文豪要求恢復工作問題,經縣有關部門反復調查,他仍有疑慮,信訪幹部就陪同他去省、市有關部門進行政策諮詢,當面解除他的疑慮,從此他不再上訪。西洋店鎮外出務工青年畢力建在網上反映種地直補款問題,縣有關部門高度重視,很快予以妥善解決。縣主要領導幹部經常輕車簡從,深入田間院落,帶著普遍性問題下訪、暗訪、查訪,群眾説縣裏的這屆幹部是動真的、來實的。
在解決上訪上訴的同時,平輿縣還敞開大門,採取多種措施,廣泛徵集人民建議和接受群眾監督。5年來,全縣共受理群眾建議1587件,整理《人民建議》62期,編報的建議90%得到縣領導和有關部門的採納和答覆。
為使人民群眾充分休養生息,杜絕勞民傷財的亂政行為,縣決策層明確規定,不準出臺任何違民願、傷民心的規定,不辦雖符合政策但大部分群眾不情願的事,職能部門不能成為矛盾源的製造者。
城市拆遷是個老大難問題。平輿縣5年來先後拆遷、關停企業廠房32萬平方米,舊城區改造拆遷居民房屋1309戶、10萬多平方米。這方面每遇到最棘手的問題,總是由縣裏主要領導出面,把當事群眾請到機關裏面對面商談。由於充分尊重群眾意願,耐心傾聽群眾意見,堅持利益兼顧、和諧拆遷,幾年中不僅沒有發生一起群眾越級上訪事件,拆遷戶還多次給縣委、縣政府贈旗送匾。
通過長期開門接訪,平輿全縣呈現出政通人和的氛圍。5年來,全縣各級各部門共接待各類來訪群眾4278起7315人,立案處理3816起,群眾對處理結果的滿意率在90%以上。從2005年至今,平輿縣連續4年被河南省、駐馬店市評為信訪工作先進縣。這個縣多項主要經濟指標增長幅度均居駐馬店市九縣一區前列,全縣城市化率翻了一番,縣城人口增長了3倍。全縣醫院、學校、養老院、市政等社會公益事業煥然一新,老百姓説平輿用5年時間把一個老縣城變成了一個繁華的城市。
被平輿老百姓譽為“開門書記”的縣委書記劉汝生對公開接訪的感觸是:“只要幹部聽群眾想要説的話、辦群眾希望辦的事、解群眾心頭的憂愁,幹群關係就會更密切;人民群眾最通情達理,幹部不應該怕群眾、躲群眾甚至忽悠群眾,為民解憂是最大的政績;只要幹部用真心、動真情,99%的信訪問題都能就地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