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柳斌傑:打破出版業非事非企"怪現狀" 實現質突破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5月11日   來源:人民日報

    出版單位過去實行“事業性質、企業化管理”,實際上是非事非企的怪胎,結果人往事業靠、錢按企業拿,一些出版單位公司牌子挂上了,但思維定式、管理體制和運行模式並沒有根本轉變。實踐證明,不重構出版格局,中國出版業就難以實現質的突破,早改早受益,晚改就被動,不改沒出路

    中國出版業總體上還處在深化改革、調整結構、加快發展的攻堅階段。一句話,作為文化“軟實力”基礎的中國出版業,與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硬實力”和作為世界大國的地位還不相匹配,這就要求我們出版行業對重構出版業發展新格局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有深刻的清醒的認識。

    從體制上看,束縛出版業快速發展的體制性障礙依然存在,出版生産力還沒有完全釋放。過去一段時間,出版單位實行的是“事業性質、企業化管理”,實際上是一個非事非企的怪胎,其結果是人往事業靠、錢按企業拿,越搞越糟,單位沒活力,事業難發展。文化體制改革5年多,出版發行體制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同時,從總體上看還沒有完全轉變舊有的管理模式、運行方式和發展方式,有些出版單位機構名稱改了,公司牌子挂上了,管理者頭銜也變了,但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思維定式、僵化的管理體制和落後的運行模式卻並沒有根本性的轉變。

    從國際出版市場的競爭態勢來看,我國的出版業還處於弱勢,尤其在飛速發展的數字化出版方面。就規模與實力看,發達國家的一個集團一年的銷售額動輒上百億、數百億美元,而我們最大的出版集團,剛剛突破百億元人民幣的大關。從單品種的影響力來看,《哈利·波特》在全球幾十個國家總計銷售超過了4億冊,在世界上産生了巨大的社會影響和經濟影響。而我們雖然每年出版的圖書品種達20多萬種,但單品種發行上千萬冊的圖書則鳳毛麟角,在世界上産生重大影響的至今還沒有。競爭是要靠實力的,必須以市場為手段、以資本為紐帶,打造真正的、能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出版“航母”。不重構出版格局,中國出版業就難以實現質的突破,難以有大的發展。

    實踐證明,哪有改革,哪就有新局面;哪有創新,哪就有大發展。早改早受益,晚改就被動,不改沒出路,重構出版新格局,已成為中國出版業科學發展的必然選擇。

    ——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柳斌傑日前在濟南舉行的中國出版發展論壇上説

    人民日報記者整理

 
 
 相關鏈結
· 新聞出版總署舉辦“三提高”活動首場主題報告會
· 新聞出版總署:中國出版發展論壇近日在濟南舉行
· 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攜手打造中華文化全球影響力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