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11日電(李瑩、吳晶)記者11日從教育部獲悉,汶川地震發生一年以來,全國教育系統和中央各有關部門積極採取各項措施,全力支持地震災區學校重建工作。
據介紹,教育部成立了汶川地震災後學校重建工作領導小組,幫助四川、甘肅、陜西三省部署和指導地方編制災後恢復重建規劃。在對各地上報規劃進行嚴格審核的基礎上構建了規劃數據庫,完成了《汶川地震學校災後重建規劃》的編制工作。
教育部通過對《建築工程抗震設防分類標準》、《農村普通中小學校建設標準》等有關標準的修訂,為災後重建提供了依據。並依照有關國家標準,對校舍選址、建築結構、建築防火、防雷、樓梯等方面的安全防範做了相應規定。同時,教育部還組織專家制定《汶川地震災後重建學校規劃建築設計導則》和《汶川地震災後重建學校規劃建築設計參考圖集》,為災後學校規劃建設提供科學技術支撐。
教育部有關負責人指出,汶川地震發生後,教育部在總結教育系統抗震救災經驗的基礎上,根據此次抗震救災中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以及各級教育部門創造性和針對性地採取的一系列措施,對《教育系統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中的“自然災害類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置預案”進行修訂,以進一步提高應急處置能力。
此外,教育部還組織實施了“援助地震災區中小學教師培訓計劃”,幫助災區1500名中小學骨幹教師提高教育教學能力;實施“地震災區中小學教師心理康復教育國家級培訓計劃”,對災區500名中小學骨幹教師進行了心理康復教育專題培訓。截止到2008年8月底,各省(市)援助地震災區教師培訓人數5000余人。這些措施有力地推動了災區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和學校災後重建。
記者還了解到,中央各有關部門加強了對學校災後重建工作監督檢查。各有關部門多次深入災區,就加快災後恢復重建進程、確保項目工程質量、穩定師資隊伍、杜絕豪華學校建設等問題開展專題調研,分析和幫助解決學校恢復重建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推動災區教育行政部門抓住重點,落實規劃,保證重建工程高質量。
“一省幫一重災縣”──教育系統對口支援工作卓有成效
新華社北京5月11日電(李瑩、吳晶)記者11日從教育部獲悉,按照黨中央、國務院“一省幫一重災縣”的部署,教育部採取各項措施,將學校災後恢復重建擺在對口支援的重要位置,有效地推進了災後學校恢復重建工作。
據介紹,山東、廣東、浙江、江蘇、北京、上海、河北、遼寧、河南、福建、山西、湖南、吉林、安徽、江西、湖北、重慶、黑龍江、天津等19個省(市)對口支援四川省18個縣(市)以及甘肅省、陜西省受災嚴重地區,且于2008年6月6日召開了對口支援地震災區工作視頻會議,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對口支援地震災區災後重建工作的要求,部署教育系統對口支援災區學校災後重建工作。
同時,由於各對口支援省(市)的大力支持,縣區學校重建工作推進明顯。不論從校舍建設資金硬投入,還是師資支援與培訓等軟實力方面,對口支援省(市)都對受援縣的恢復重建工作給予大力支持。在金融危機導致經濟下行、自身經濟面臨新困難的情況下,對口支援省(市)始終堅持支援地震災區決心不變、目標不變、力度不減,全力以赴完成既定援建任務。
據了解,大多數對口支援建設的學校項目已經開工建設。山東、廣東、浙江、江蘇、北京、上海、福建、湖南、吉林等省(市)對受援縣(市)的學校重建項目採取了交鑰匙的方式,從方案設計、評審、招投標、監理、竣工驗收等工作全部由各支援省(市)負責。
此外,教育部建立了災區學校和援助學校之間的對口支援機制,通過“聯合辦學、合作培養”的方式面向地震災區初中畢業生招生;按照“優先安排、具體幫助、保障上崗”的原則,做好地震災區中職學校畢業生的就業援助工作;積極做好地震災區企業職工和農民的職業技能培訓,為災區恢復重建和勞動力轉移就業提供支持和幫助。
截至目前,已異地安置10萬餘名中職學生到對口支援省(市)複學復課、頂崗實習和轉移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