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亞丁灣6月5日電(人民日報記者蘇銀成 新華社記者黃書波)正在亞丁灣、索馬裏海域執行護航任務的中國海軍護航編隊,在“世界環境日”來臨之際,倡議過往船隻愛護海洋環境、共同構建安全和諧的亞丁灣。
中國海軍護航編隊4日通過甚高頻電話和電子郵件,呼籲過往船隻“攜起手來,共同遵守《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保護和改善海洋環境,共創平安航道”。
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它是聯合國促進全球環境意識、提高政府對環境問題的注意並採取行動的主要媒介之一,其目的在於提醒全世界注意地球狀況和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危害。
亞丁灣海域被譽為“世界黃金水道”,每天通過這裡的船舶超過200多艘。中國海軍護航編隊在倡議中指出:“為愛護共同的地球家園,減少污染物排放,我們需要保持良好的海洋環境。”
據中國海軍護航編隊後勤保障組軍官程和豐介紹,中國海軍護航編隊為保護海洋環境,在艦艇上加裝了固體垃圾壓實裝置、餐廚垃圾處理裝置、固體垃圾專用焚燒爐、生活污水真空處理裝置、油污水處理裝置等多套標準化防污治污設備,並制訂了多項新的污染物排放方案,以確保艦艇的污染物處理後排放指標達到國際水準。
中國海軍護航編隊的倡議得到了過往船隻的積極回應。
中國護航官兵積極履行保護海洋環境義務
新華社“深圳”艦6月5日電(記者 黃書波)中國海軍護航編隊“深圳”艦的二級士官申新勝有了一個新工作:和他所在的帆纜班的3個戰友一起,分類壓縮並保存全體艦員餐後的剩飯剩菜和其他生活垃圾。
記者在“深圳”艦臨時改作垃圾處理庫的理髮室看到,從各艙室收集來的玻璃瓶、易拉罐、硬紙塊和塑料袋等廢棄物,被放進一台名為“固體垃圾壓實裝置”的進料口,經過約3分鐘的切齒粉碎後,成為了一張張壓縮“餅”。垃圾處理庫還有一台餐廚垃圾處理裝置,其工作原理是將官兵餐後的剩飯剩餐粉碎,烘乾後裝進塑料袋存放。
“這2臺餐廚垃圾處理裝置採用了獨特的脫水、輸送工藝以及微波消毒、殺菌、乾燥技術,處理完的垃圾體積可減少70%-80%,在常溫下可儲存30天而無異味、無霉變,解決了艦船垃圾處理和存儲的難題,”“深圳”艦軍官蔣忠林説。
蔣忠林介紹,艦上垃圾經過壓縮儲存後,將定期轉移到共同執行護航任務的“微山湖”號綜合補給艦上,由“微山湖”號在他國補給物品時,付費給港口有關部門代為處理,或是直接攜帶回國。
“一支不愛護海洋的海軍,是不會受人尊重的。”中國海軍護航編隊後勤保障組軍官程和豐説,“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此前我們向航經亞丁灣海域的船隻發出倡議,共同遵守《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保護和改善海洋環境。”
中國海軍護航編隊艦艇除加裝了固體垃圾壓實裝置、餐廚垃圾處理裝置外,還有固體垃圾專用焚燒爐、生活污水真空處理裝置、油污水處理裝置等多套標準化防污治污設備,並制訂了多項新的污染物排放方案,以確保艦艇的污染物處理後排放指標達到國際水準。
在中國海軍第二批護航編隊人手一本的《海洋法知識》小冊子上,明確強調了環境保護的問題:所有艦員不得向海中排、扔垃圾,不得向海中排放油類、油類混合物、廢棄物和其他有毒有害物。
儘管處理垃圾的額外工作佔用了休息時間,但申新勝沒有叫苦。他説,“保護海洋環境和護航一樣,都是在履行國際義務,都能展示中國軍人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