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中國經濟:關鍵時期的“關鍵之戰” 當奮力迎戰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7月03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7月2日電(記者 趙承 劉錚 周英峰) 當時光掠過年中這個節點時,中國經濟進入一個新的關鍵時期:止住高臺跳水式滑落、企穩回升後,開始迎接進一步站穩腳跟、積蓄全面復蘇力量的“關鍵之戰”。

    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關鍵時期,就得想關鍵問題,做關鍵事情。回望上半年經濟走勢,前瞻下半年經濟發展,我們究竟要抓住哪些關鍵之處?

    形勢好轉,但保增長的主題沒有變

    從去年11月初實施擴大內需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以來,240天裏,中國經濟與國際金融危機展開了生死時速般的賽跑。與當初的步履維艱相比,今天,我們看到一幅新的經濟圖景。

    走進北車集團唐山軌道客車有限公司高大寬敞的廠房,看到的是工人們總裝動車組的忙碌景象。這些動車組即將行駛在京津城際高速鐵路線上。這個公司曾經以修車為生,度日艱難,在擴大內需政策帶動下,煥發出勃勃生機,訂單排到2012年,銷售收入成倍增長。

    唐山軌道客車有限公司的困難與重生,是國際金融危機之下中國工業的寫照。在金融危機的驚濤駭浪中,出口的快速萎縮,迅速傷及工業。工業增長率在年初一度滑落到3.8%的歷史低點,而往常在17%左右。正是4萬億元投資計劃的逐步實施,強力拉動工業近幾個月逐步回穩,增速攀升到5月份的8.9%。

    “投資是當前增長最重要的驅動力;工業回暖,是我們判斷經濟企穩回升的最主要依據。”在分析了一連串數據後,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一鳴得出結論。

    與此同時,消費“馬車”也在穩步快跑。1至5月份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際增長16.4%,比去年同期加快3.7個百分點。新中國歷史上首次夏糧連續六年的大豐收,又增添了新的底氣。

    不斷攀升的製造業經理人指數、波羅的海指數(海運指數),活躍起來的股市、房地産市場、汽車市場,忙碌起來的港口、鐵路和高速公路,都在印證著這樣一個事實:中國經濟企穩回升。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部副主任劉樹成的辦公室裏,他用投資、消費、工業生産三張圖表向記者展示了去年下半年以來經濟走勢。他説,經歷了急速下滑階段,中國經濟已經定下神來進入企穩回升階段,我們期待著全面復蘇階段的到來。

    “不過,僅僅看到這些積極因素,是十分危險的。”劉樹成提醒説,當前有向上的動力,也有向下的因素。中國管得了自己,管不了世界。出口下滑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拖累全局,尚難以估量。這是問題的關鍵所在。

    一組數據説明了問題的嚴重性:中國出口連續7個月負增長,上半年出口負增長20%以上已成定局,全年出口負增長可能在10%以上。即便是亞洲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衝擊最為嚴重的1998年,出口還是增長了0.5%。此外,財政緊張、就業困難、企業效益下滑……一連串的問題在警醒我們,形勢好轉,但困難重重。

    下半年,保增長的主題沒有變,仍然是頭等大事。必須咬緊牙關,以內需彌補外需的不足。一旦稍有鬆懈,就可能付出慘重的代價,劉樹成對記者説。

    近期,中央領導密集調研時發表的講話裏無不透露出這樣的信息,要堅定不移地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全面貫徹落實好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一攬子計劃。

    保增長絕不僅僅是為了保8%左右的增長率。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給記者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他到西歐考察,那裏的經濟學家説:“我們增長百分之二就行了,你們能維持百分之六七就很不錯了,怎麼還要更高呢?”厲以寧回答道,你們經過兩百年工業化,沒有農民進城就業問題。而中國是城鄉二元結構,大量農民要進城解決就業和收入問題。保證較高增長率很關鍵。

    13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是我們永遠不能忽視的最大國情。保增長,就是要保就業、保穩定。這就是我們在這個關鍵階段不敢有絲毫放鬆的深刻背景。

    調整結構的復蘇才是真正的復蘇,這需要一個痛苦的轉變過程

    經受金融危機磨難的人們都在期盼著,中國經濟回穩之後全面復蘇能夠早日到來。關鍵在於我們要以什麼樣的方式,去迎接和實現這個復蘇?

    在採訪中,那些對中國經濟恢復快速增長抱有殷切盼望的經濟學家們,卻少有人希望實現“V”形快速反轉。

    “這是不可能的。即使真的實現了,也是有害的。只有調整結構的復蘇才是真正的復蘇,而這需要一個痛苦的轉變過程。”厲以寧這樣説。

    鋼鐵業在最近半年的發展就是最好例證。當國際金融危機來臨時,鋼鐵企業因為進口太多高價鐵礦石,加之鋼價一落千丈,度日如年。在國家擴大基礎設施投資和振興政策的刺激下,鋼鐵業年初迅速回暖,鋼價反彈回升。隨之而來的是,原來停産的小高爐又四處冒煙,鋼價再次下跌,全行業又陷入困頓局面。全國鋼鐵産能過剩1.6億噸。只有淘汰落後産能,調整結構,鋼鐵業才能真正復蘇,否則便沒有出路。

    “經濟不轉型增速也可以很快上來,但接著就會下去,經濟走勢成了‘W’形。所以寧可是‘U’形的,底部稍微長一點,在這個階段完成結構調整,才能可持續增長。”厲以寧的直言,是一種警示。

    另一個是房地産業回暖背後的隱憂。房地産業投資近來回暖,這既是推動經濟回升的重要力量,也是經濟向好的重要標誌。但也應該看到,在工業地産打折都銷售不暢的同時,一些城市住宅地産屢屢驚現新“地王”。上半年的最後一天,北京一塊住宅用地成交價比起拍價高出24億元。部分一線城市住宅地産價格的迅猛攀升,是不是也應該警惕重現昔日的虛熱?

    國際金融危機的磨難,是一種契機,應該將中國經濟推向新的層次和水平。如果當經濟繁榮時,企業忙於數錢,沒有動力去調整,而當危機來臨時寄希望於國家刺激政策、滿足於一時的回升重走老路,未來便沒有希望。

    深刻的變革已提出前所未有的調整要求。王一鳴説,美國過去經濟增長相當程度上依賴於過度消費,國際金融危機之後透支消費模式正在悄然改變,引發了中國經濟外部需求的下降。中國必須調整依靠出口和投資的增長模式。調整投資和消費關係、增強産業競爭能力、調整城鄉和區域結構,變得更加緊迫。

    事實上,在國家政策的推動下,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倒逼下,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正在悄然而生。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列出了這個變化的幾個方面:從産業結構看,第三産業縮小了與第二産業佔GDP比重的差距;從能耗看,一季度六大高耗能行業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2.5個百分點;從高技術産業發展看,醫療設備及器械、生物生化製品、通信交換設備等增長大大超過工業的平均增長速度。這是中國經濟新的希望。

    “當前的困難,國際金融危機是外因,而內因在於中國經濟結構和發展方式。調結構、上層次、有後勁、可持續,是走出困難、全面復蘇的根本之道、關鍵之舉。”劉樹成説,上半年穩住全局,投資是重要“推手”,而在下半年調整結構將會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上。這是一個重要的轉變。

    走出金融危機的前夜,各國展開搶佔下一輪發展制高點的競爭

    縱觀經濟史,每一輪經濟危機都伴隨著一場技術革命,引導經濟走出低谷,奔向復蘇。在走出國際金融危機的前夜,下一輪經濟發展的制高點何在?

    環顧世界,處於危機中心的美國和歐洲究竟在做什麼?奧巴馬上任伊始面對的是重振美國經濟的重任。在他的“美國復興和再投資計劃”中,把開發新能源作為投資的重點。歐盟也宣佈2013年前出資1050億歐元支持“綠色經濟”。

    很顯然,尚未擺脫危機漩渦的美國,已經表現出強烈的發展綠色經濟走出困局、領跑世界經濟的戰略意圖。在世界範圍內,一場搶佔新一輪發展制高點的“戰役”悄然打響了。

    中國也在行動。中國對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等新興産業的扶持力度不斷加大:4萬億元投資計劃裏有3400億元用於綠色項目;中央財政今年安排300億元節能減排資金和80億元可再生能源資金;新能源發展規劃正在制定之中……

    作為一個傳統能源大省,陜西卻將新能源作為新的發展重點。太陽能光伏等新能源産業列入發展規劃之中,政府投入8億元。三年後,將建成五個光伏産業集聚區;六年後,産業總規模將達到4500億元。省長袁純清説,美國在幹什麼?核心是生産能源和生活能源的改造升級。誰能把握這個契機,誰就是下一輪發展的“王”。我們如果不在這一問題上覺悟,不能有所作為,會成為別人的尾巴。

    專家們指出,從短期看,開發利用新能源有助於促進經濟復蘇,解決能源緊張的問題。從長遠看,一旦技術獲得突破,新能源産業有可能像上世紀末的信息産業一樣迅猛發展,甚至成為經濟主要增長點。我們有發展綠色經濟的內在壓力和動力,要抓住這次機遇,跟上世界的步伐。

    事實上,中國已具備一定的綠色産業基礎,並在一些領域扮演著“領導者”的角色。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太陽能電池出口國。在風電領域,去年中國新增風電設備裝機容量僅次於美國。關鍵要在信貸、財稅、資本市場等政策上,更多地向這一産業傾斜,引領更多的社會力量集聚到這一富有希望的産業上。

    基於不同的國情,一些專家也提出,中國的領跑産業不應該僅僅局限在新能源上。厲以寧認為,還應該包括新材料、生物工程和社會的信息化。據了解,今明兩年中央和地方財政將投入1000億元,加快一批能夠支撐經濟增長的重大科技專項實施。

    “歸根結底,要靠科技的突破戰勝困難、引領經濟。”劉樹成説,在企穩回升的關鍵時期,我們既要繼續穩住經濟速度,又要借鑒世界和歷史的經驗,抓住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時機,為經濟全面復蘇積蓄強大的力量。

    1987年的經濟危機後,美國大力發展剛剛興起的互聯網信息技術,引領經濟走出低谷。著名的“信息高速公路”計劃,造就了美國持續8年的經濟繁榮。互聯網泡沫破滅後,房地産支撐了美國的快速發展。當次貸危機引發世界性金融危機後,全世界都在通過科技的突破尋找新的領跑産業。

    這同樣是擺在中國經濟面前的“關鍵之戰”,關係著中國經濟在復蘇之後所能達到的高度,在世界上所佔據的位置。我們不能不奮力“迎戰”。

 
 
 相關鏈結
· 發揮西三角經濟圈輻射作用 建中國經濟增長第四極
· 中國經濟正處企穩回升關鍵期 持續回暖仍需努力
· 世界銀行副行長説中國經濟增長得益於三大有利空間
· 世行副行長林毅夫:中國經濟增長有三大有利空間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