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現代煙草農業建設幫助雲南山區破解農業發展瓶頸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7月10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7月10日電(記者 徐博)乾旱缺水、土地零散、耕層淺薄是山區和半山區農業發展普遍存在的瓶頸問題,對於多山的雲南省來説尤其如此。

    記者在雲南省祿豐縣、騰衝縣和曲靖市了解到,當地政府和煙草部門通過整合各項資源,全面進行土地整治及道路硬化、水利灌溉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讓中低産田變為高穩産田。

    同時,土地流轉、生産合作社等農業生産組織和社會化服務體系也不斷得到加強和完善,一步步破解著當地農業基礎設施薄弱、規模集約效益差、農民難以享受社會化專業服務的發展瓶頸。

    集中資金整治土地,種煙種糧皆受益

    雲南省曲靖市馬龍縣的44萬畝耕地大部分都在山區、半山區,其中中低産田有20萬畝。山地乾旱缺水,土地零散,耕層淺薄,包谷畝産300公斤左右,種烤煙畝産僅有2.5擔。

    馬龍縣馬鳴鄉永勝村委會長衝村村民蔣金榮告訴記者,自己家原有的5畝田分散在10個地方,翻地、運肥、澆水、栽種和採摘讓他的腳“跑翻了筋”。

    以往每到種煙季節,漫山遍野的拉水小馬車螞蟻般來往于幾公里外的水庫和地塊之間,水拉到地頭再一擔一擔挑到地裏,一瓢一瓢地澆到作物上。

    馬龍縣委書記李微告訴記者,國家對農業投入很多,但存在資金分散、管理繁雜、綜合配套不齊等因素,實施效果不盡如人意。

    2007年以後,國家煙草專賣局和雲南省委、省政府相繼開展建設現代煙草農業試點和實施中低産田改造工程。於是,當地政府和煙草部門在馬龍縣以基本煙田建設為重點,整合當地農業綜合開發、國土、水利、林業、扶貧、新農村建設等各方面資金3361萬元,其中煙草部門出資2481萬元,進行高標準的土地整治工程。

    3個月的時間,馬龍縣完成了對己沃片區的2.52萬畝中低産田的改造,完成了“農田成方、水管成網、溝渠相通、道路相連”這一即使在平原地區也很難達到的目標。

    李微告訴記者,由於煙草種植實行的是輪作──每塊地兩年才種植一季煙草,剩餘時間種植其他作物──因此,土地整治惠及的是馬龍縣的整體農業。

    她介紹説,己沃片區絕大部分耕地都在坡度15度至20度的山上,整治後的土地坡度只有5度,加上各種管網的建成,使機械化耕作成為可能。

    據初步估算,改造後的土地使用率提高了20%,機械耕作使每畝土地可節約勞動力3個約合75元,節約水費24元,節約運輸成本50元。

    專業服務,農業生産“工業化”

    在雲南省保山市騰衝縣明光新煙區,記者看到十幾個統一著裝的植保工人正在為煙苗噴灑農藥。在這裡,煙農根據自己的特長參加了專業化服務隊,既栽了自家的烤煙,又增加了收入。

    近年來,雲南省煙草部門按照“服務內容全覆蓋、全過程;服務設施保質量、上水平;設施投入普惠制、廣受益”的總體要求,鼓勵引導、扶持發展專業化服務,有效解決了分散種植質量參差不齊的問題。

    雲南省煙草專賣局局長余雲東介紹,把煙葉生産過程統一起來,對種植農戶實行統一機耕、供苗、植保、烘烤等專業化服務模式,用工廠化理念來指導煙葉生産,有利於煙葉生産的減工、降本、增效。

    育苗、烘烤服務社的成立降低了育苗、烘烤成本,提高了育苗、烘烤質量,煙苗價格和烘烤價格則由服務社成員代表大會根據生産成本,按照市場價格確定。

    農機、植保服務社則鼓勵農機購置戶加入,按合股的機具數量、種類、作業性能取得相應股份,煙農平均每畝支付機械深耕起壟費60元,節約了勞動用工4.9個,每畝節約成本110元。

    服務社成立的植保服務專業隊按照專家制定的病蟲害防治方案,對症施用農藥,有效控制了病蟲害的發生。同時減少了農藥費用。

    騰衝縣明光鄉鴉烏村村民黃紹剛以前主要種苦蕎、苞米等農作物,今年租了20畝地種植烤煙。他對記者説:“現在政府和煙草公司給鋪了路,修水渠;專業化的服務社為咱提供‘一條龍’服務,種煙條件好了,我有信心把烤煙種好!”

    集約化經營,發揮土地的“規模效應”

    李剛是祿豐縣仁興鎮白沙村委會白沙村遠近聞名的“煙葉種植家庭農場主”。今年,李剛租賃了土地145畝,互換土地5畝,共種植烤煙150畝,簽訂煙葉種植收購合同量23557公斤。他預計今年僅售煙他就能有12萬元左右的收入。

    除了專業戶,當地政府和煙草部門還積極引導組建煙葉種植專業合作社。祿豐縣碧城鎮萬松農民專業合作社社長沙雙喜介紹,合作社的成立改變了分散經營的狀況,除了煙葉,在蘿蔔幹的銷售上,合作社與經銷商簽訂銷售協議,使蘿蔔種植從過去的盲目種植轉變為按照市場需求有組織的生産,每公斤蘿蔔幹比過去多3角左右,每畝增收150多元。

    與此同時,為有效解決勞動力轉移後的土地利用問題,當地政府和煙草部門大膽探索農場式經營模式。在依法自願的基礎上,協調整合連片種植土地,由業主競標租賃承包,實行煙葉生産農場式經營管理。

    東華鎮的董興蕾去年以平均每畝677元的價格租賃土地1012畝種植煙葉,實行農場式經營管理,形成了規模化、集約化、現代化生産。整個農場煙葉總收入達195.45萬元。

    “以土地整治為切入點,以生産組織形式創新為突破口,在堅持家庭承包經營權不變的前提下,實踐土地互換、轉包、租賃、入股等多種形式,讓農民從土地流轉和規模化種植經營中獲得更多收益。”雲南省煙草專賣局副局長童榮崑對記者説。

    雲南省副省長曹建方表示,祿豐作為現代煙草農業試點縣,在各方尤其是煙草部門的辛勤努力下,農業生産的基礎條件有了根本性的突破,烤煙種植實現了旱澇保收,烤煙生産由一家一戶的小生産過渡到了規模化、科技化、信息化,實現了減工降耗、提質增效、農民增收、財政增稅。

 
 
 相關鏈結
· 煙草局局長姜成康赴雲南調研現代煙草農業示範區
· 國家煙草專賣局召開現代煙草農業試點工作彙報會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