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昆明7月12日電(記者關桂峰)雲南省民政廳發佈消息説,截至12日8時,雲南已通過帳篷安置、搭建臨時棚、投親靠友多種渠道緊急轉移安置災區群眾25.5萬人,需轉移安置人員基本已安置完畢。
截至12日8時,此次地震已造成雲南楚雄、大理、麗江的11縣205.9萬餘人受災,因災死亡1人,重傷31人,輕傷336人,房屋倒塌30832間,不同程度損壞62.5萬餘間,其中重度損壞11.5萬餘間,中度損壞21.6萬餘間。
目前,災區已經通過帳篷安置39000人、搭建臨時棚或簡易住房安置109070人、投親靠友99186人、借住房屋8064人;地震災區死難者善後已得到妥善處理,因傷住院的傷員都得到了及時救治;因避險而緊急轉移的群眾通過搭建帳篷、防震簡易棚、投親靠友、空房利用等措施得到了臨時安置。災區群眾的吃、穿、住、醫等方面的生活困難問題得到了妥善安排,抗震救災工作正緊張有序地進行。
救災戰士:部隊救災更加科學化、協同化
新華社昆明7月12日電(記者蔡祥榮、劉娟)“9年前我曾到過姚安抗震救災,今天又來到這裡。”11日,在姚安地震重災區官屯鄉官屯村受災點上,正在搶險救災的駐滇某部戰士黎紅剛告訴記者,“這兩次抗震救災中,不管是部隊的救災能力,還是地方與部隊的配合協調,都有很大進步。”
2000年1月15日,姚安縣發生6.5級地震。“當時部隊沒有設置應急預案,直到上級通知後,部隊才開始準備。”黎紅剛説,但到了救災現場,官兵們不知該做什麼,都聚集在一起,看到受災群眾需要搬什麼就湊過去幫個忙。“雖然人多,但官兵們的戰鬥力卻沒完全發揮出來。”
“而今天部隊的救災卻截然不同。”黎紅剛説,9日晚發生地震後,部隊立即啟動抗震救災應急預案,所有官兵幾分鐘內集結完畢,接到命令就立即出發。到了現場,各個連隊分工都十分明確:轉移群眾、清理廢墟、搭建帳篷、搬運物資,“整個救災緊張而有序。”
之所以有這樣的進步,黎紅剛認為,近年來,抗震救災成為部隊訓練新增加的科目,在科學救災方面摸索出一套經驗來。
在配合協調上,部隊和地方政府也有了新變化。這次救災中,部隊已完全融入地方抗震救災大軍中,與當地各救災部門協同作戰、密切配合,而地方也十分關心部隊在搶險救災中的生活條件、設施配備等後勤保障。“雖然部隊都是要求自己解決後勤保障,但地方積極幫助,讓我們感覺很暖心。”
“受災群眾也非常關心我們。”黎紅剛説,官兵們在廢墟中挖掘物資,經常有村民出來勸阻説:“這裡太危險了,不能因為這些東西讓你們受到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