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廈門7月15日電(記者 項開來)據廈門市統計局最新消息,2009年上半年廈門市實現地區生産總值696.42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0.6%,經受“外向之痛”的廈門迎來經濟正增長。
相對於福建省上半年8.5%的經濟增速,0.6%的增長似乎與廈門市作為海峽西岸經濟區龍頭城市的地位並不相稱,但這卻是今年以來廈門市首次扭轉負增長態勢。作為經濟特區的廈門,在福建區域經濟發展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外貿進出口占到了全省一半份額,利用外資多年來一路領先,經濟外向度居福建之冠。鮮明的外向型經濟,多年來支撐著廈門經濟的高速發展。
2008年以來,受國際金融危機因素衝擊,外向度高的廈門首當其衝,大部分負增長指標的降幅高於全省平均水平。進入2009年,廈門市經濟發展更是出現多年未見的負增長,從1月末的-6.3%一直到5月末的-2.5%。
罕見的負增長在福建省引起了極大的關注,也給廈門帶來了不小的壓力。幫扶解困保增長成為特殊時期的重要措施。自去年以來,廈門市先後出臺了促進外貿企業出口發展、支持中小企業和民營經濟發展、減輕企業負擔、擴大內需等54項政策,從各個方面扶持企業發展。僅連續取消、減收兩批涉企收費項目,就直接為企業減負近8億元。
在飽受外向經濟之痛的同時,廈門市對於經濟結構不盡合理、增長方式仍需優化的反思從未停止,經濟結構轉型艱難進行。值得一提的是,1到6月份,廈門市第二産業産值增長-7.8%,但第三産業卻異軍突起,增幅達13%。服務業佔GDP比重達到50.4%,第三産業首次支撐起廈門經濟的半壁江山。
經濟發展困難之時,亦是結構調整的絕佳之機,加快高新技術産業發展成為廈門的必然選擇。目前全市已認定企業技術中心65家,其中國家級10家,佔福建省總數的一半以上,全市高新技術企業實現産值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的60%左右。
廈門火炬高新産業區是廈門乃至福建省的一塊科技高地,在當前多數企業減産的情況下,上半年這裡的不少企業依靠技術創新,呈現出強勁的增長態勢。宸鴻科技、敏訊信息技術、麥克奧迪電氣、北大泰普等一批企業,上半年均實現了産值翻番。
今年5月,國務院出臺了《關於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廈門作為對臺前沿的地位更加突顯。據了解,在上半年利用外資大幅下滑的形勢下,臺商投資廈門依然保持良好勢頭,投資比重持續上升。1到6月,台灣直接投資項目60個,佔全市新設外資項目總數的45.8%,居各來源地首位,所佔比重比上年同期上升14個百分點,合同台資增長了1.7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