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60年文藝工作和文聯工作綜述:波瀾壯闊 繼往開來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7月16日   來源:新華社

波瀾壯闊六十載 繼往開來鑄輝煌
——60年來文藝工作和文聯工作綜述

    新華社北京7月16日電(新華社記者)1949年7月,中國文聯迎著新中國的曙光誕生,我國社會主義文藝事業從此進入了譜寫華美樂章的嶄新時代。

    60年來,社會主義文藝始終與祖國同行、為人民放歌,在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的不同歷史時期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經過幾代文藝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我國社會主義文藝園地百花競放、異彩紛呈,文藝氛圍融洽和諧,文藝創作積極活躍,文藝隊伍意氣風發,文藝界呈現出大團結、大繁榮、大發展的生動局面。

    黨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無比神聖的莊嚴使命

    60年來,我國社會主義文藝事業雖經歷坎坷和曲折,但承載更多的是光榮與夢想。

    中國文聯是在黨中央的親切關懷下成立的。毛澤東、周恩來、朱德、董必武等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出席第一次文代會併發表重要講話,對廣大文藝工作者囑以重托。新中國成立初期,廣大文藝工作者懷著對社會主義新中國的美好憧憬,積極投身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時代洪流,創作熱情十分高漲,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優異成績。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十分重視文藝工作。鄧小平出席第四次文代會併發表熱情洋溢的祝詞指出:“不論是對於滿足人民精神生活多方面的需要,對於培養社會主義新人,對於提高整個社會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文藝工作都負有其他部門所不能代替的重要責任。”“人民需要藝術,藝術更需要人民。”他充滿信心地指出:“我國文學藝術蓬勃繁榮、爭奇鬥艷的新階段,必將通過廣大文藝工作者的辛勤勞動,展現在我們面前。”我國文藝事業迎來了生機盎然的春天。

    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後,以江澤民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在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進程中,明確提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和代表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重要論斷。江澤民出席第六次、七次文代會併發表重要講話指出:“文藝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人民奮進的號角。”“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是需要偉大文藝作品的時代,也是能夠産生偉大文藝作品的時代。”這極大地鼓舞了廣大文藝工作者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事業的信心與決心。

    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把文化事業提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明確提出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四位一體”的現代化建設總體佈局,對興起文化建設新高潮、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作出重大部署,為新世紀新階段開創文藝工作新局面規劃了宏偉藍圖。胡錦濤在第八次文代會上強調指出:“文藝工作是黨和人民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黨和人民事業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當代中國,繁榮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和諧文化,是我國廣大文藝工作者的莊嚴使命。”

    當前,文藝工作和文聯工作已經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肩負著歷史的重托和人民的期望,風正帆舉,蓄勢而發。

    科學完善的方針政策 切實有力的工作措施

    新中國成立以來,黨中央根據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不同歷史時期的特點,遵循文藝發展規律,先後制定“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推陳出新”,“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以人為本、重在建設”,“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尊重文藝規律,尊重作家藝術家的創造性勞動”,“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一手抓繁榮、一手抓管理”等一系列被實踐反復證明正確有效的文藝方針政策,為推動社會主義文藝健康發展指明了方向。

    抓精品創作生産是社會主義文藝建設的重中之重。改革開放以來,各級黨委和政府以及有關部門、文藝界人民團體等積極組織實施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重大革命和歷史題材影視創作工程”、“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開展舞臺藝術“文華獎”、電視劇“飛天獎”、“魯迅文學獎”、“茅盾文學獎”、“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中國戲劇獎”、“中國電影金雞獎”、“大眾電影百花獎”等各類文藝評獎活動,同時,加大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對文藝精品創作生産的資助。

    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增強,各級黨委和政府對文化建設的物質投入逐步加大。十六大以來,國家財政對文化事業投入達到歷史最高水平,全國文化事業經費累計達到580.82億元,年均增長22.5%。近年來,以國家大劇院、中央電視臺新址為代表的一大批標誌性骨幹文化設施在大中城市相繼建成使用,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農村電影放映工程、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等紮實推進,以大型公共文化設施為骨幹、社區和鄉鎮基層文化設施為支撐的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初步形成,為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百花盛開的繁榮景象 人才輩出的可喜局面

    60年來,我國各領域文藝工作者,努力把文藝的生動創造寓於時代進步的運動之中,文藝創作姹紫嫣紅、爭奇鬥艷,文藝人才層出不窮、各領風騷。

    新中國成立之初十七年,文藝創作異常活躍,涌現出一大批眾所公認、影響深遠的優秀文藝作品,如文學作品《保衛延安》《青春之歌》《紅岩》《創業史》《青春萬歲》《誰是最可愛的人》,戲劇《蔡文姬》《茶館》《霓虹燈下的哨兵》《洪湖赤衛隊》《朝陽溝》,電影《英雄兒女》《上甘嶺》《甲午風雲》《早春二月》《李雙雙》《五朵金花》,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音樂大合唱《長征組歌》,舞劇《紅色娘子軍》,美術《開國大典》《江山如此多嬌》等等,在社會上引起巨大反響,受到人民群眾熱烈歡迎。

    文革結束後,改革開放以來,廣大文藝工作者從“左傾”思想的桎梏中解放出來,創造活力競相迸發,文藝作品的數量大幅增長、質量大為提升。涌現出了文學作品《班主任》《人到中年》《喬廠長上任記》《高山下的花環》《平凡的世界》《白鹿原》《哥德巴赫猜想》,戲劇《于無聲處》《陳毅市長》《曹操與楊修》,電影《天雲山傳奇》《牧馬人》《開國大典》《周恩來》《焦裕祿》《秋菊打官司》《集結號》,電視劇《渴望》《紅樓夢》《北京人在紐約》《亮劍》《闖關東》《潛伏》等一大批思想性藝術性相統一,具有強烈吸引力感染力,深受廣大群眾喜愛的優秀作品,開闢了文藝創作的新天地。

    我們黨始終高度重視文藝人才隊伍建設,不斷加大對文藝人才的教育培訓力度,積極開展“三項學習教育”活動,實施“四個一批人才”工程,宣傳常香玉、叢飛、鄒樹君等先進典型,評選表彰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在高等院校設立藝術專業和藝術課程等,使廣大文藝工作者思想道德修養、科學文化素養和文學藝術學養得到新的提升,使一批又一批文藝新人成長為社會主義文藝事業的生力軍,各文藝門類涌現出一批又一批堅持馬克思主義文藝觀、富有文化素養和創造才華、德高望重的領軍人物。1949年出席第一次文代會的代表只有753人,代表著解放區和國統區的7萬餘名新文藝工作者;2006年出席第八次文代會的代表1449人,代表著全國近1000萬文藝大軍。

    赤子之心回報人民 服務社會凸顯作用

    60年來,廣大文藝工作者積極響應祖國和人民召喚,高擎民族精神火炬,吹響時代進步號角,謳歌人民、昭示光明、凝聚力量、鼓舞人心,有力地配合了黨和國家的工作大局。在重大自然災害面前,他們開展各種賑災義演募捐和慰問演出活動,鼓舞了民族士氣。他們還積極參與 “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送歡樂、下基層”、“農家書屋”、“文藝進社區”等文化惠民活動,努力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完善,我國文化市場日趨成熟,文化産業如雨後春筍般迅速發展。據國家統計局統計,自2004年以來,我國文化産業增加值增長速度均高於同期GDP增長速度,平均年增加值1000億元左右,增長幅度15%─20%。文化産業已經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新的重要增長點,作為國民經濟戰略性支柱産業的地位日益突出。

    1949年6月,一個由解放區青年藝術家組成的藝術團赴匈牙利參加第二屆世界青年與學生和平友誼聯歡會,拉開了新中國對外文化交流的序幕。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文藝領域積極開展對外文化交流。截至2008年,我國已與148個國家簽訂文化合作協定和近800個年度文化交流執行計劃,同世界上160多個國家和地區保持著良好的文化交流合作關係。日趨活躍的對外文化交流,有效地提升了我國文化軟實力,塑造了國家良好形象。

    60年不懈奮鬥,60年春華秋實。回顧過去,我們為社會主義文藝取得的輝煌成就深感自豪。新世紀新階段,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局面的宏偉目標,必將推動我國文藝事業的全面發展和繁榮。我國文藝工作者將牢記使命、團結一心、奮力開拓,攀登更加雄偉的藝術高峰,續寫出社會主義文藝更加輝煌的嶄新篇章!

 
 
 相關鏈結
· 中國文聯成立60週年文藝名家書畫作品邀請展啟動
· 文化部:2009年全國文化廳局長座談會在上海閉幕
· 文以載道于斯為盛—第五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回眸
· 內地與港澳文化界人士研討加強合作促進共同繁榮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