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鄭州7月17日電(記者郭久輝)如何全面客觀評價領導幹部的政績,一直是個難點。去年以來,河南週口市探索改革領導幹部考評機制,以全新的指標體系考核幹部的政績,並吸收社會各界廣泛參與,受到廣泛好評。
週口市從2008年下半年開始醞釀新的考評辦法,他們將縣市區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生活、生態環境和安全穩定5大類37項工作設置為百分制量化考核,將思想政治建設、反腐倡廉等5大類15項設定為評價考核。對市直部門按業務目標和公共目標,同樣把“軟任務”量化為“硬指標”。
考核方法上,一方面綜合運用總量、增幅、人均等統計數據,科學量化分值;另一方面,廣泛採集社會各界幹部群眾的意見。考評中既有上級領導幹部對各部門的評價測評,也有各單位幹部群眾對領導班子和幹部的民主測評;有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民主評價,也有社會各界群眾滿意度測評,使幹部考評社會參與度更高,公開透明度更高。
對此,週口市委書記毛超峰説,“看政績用幹部”是通行原則,但是怎樣評價幹部的政績,標準一直不明確,幹部的政績觀就會出偏差。“幹得好不如幹得巧”盛行,“光抓亮點”“幹面子活”,“一俊遮九醜”成為某些官員“升得快的秘訣”,比如修路、抓城建等出效果最快,各地出了不少備受群眾詬病的“政績工程”。週口就是要通過改革幹部考評機制,把經濟社會發展的全方位都設定成量化的硬指標,引導領導幹部樹立全面、可持續發展的正確的政績觀。顧此失彼得不了高分,光有“顯績”,沒有“潛績”也得不了高分。
位列縣區考評第一名的鹿邑縣委書記楊廷俊説:“雖然綜合分得了第一,壓力卻很大。從各項考核指標看,我縣還有‘人口出生率’、‘人均社會保障支出率’等13項指標低於全市平均發展水平。”
幹部考核機制的變化激發了幹部群眾幹事創業的活力。今年第一季度,週口市GDP同比增長11.1%,增速躍居河南省第一位,高出全省4.5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實際利用外商投資、全社會用電量等主要經濟指標也大幅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