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華僑華人用新方式回報祖國:科技興國 文化傳情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7月17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7月17日電(記者衛敏麗、譚浩、李菲)這是一顆海外華僑獻給祖國的舉世矚目的“水晶心”——湛藍的水立方,讓無數中國人民為之傾倒和自豪。這座由眾多海外華僑捐資修建的奧運場館,不僅見證了奧運奇跡,更凝聚著海外華僑華人對祖國無盡祝福和思念。

    就像這顆“水晶心”一樣,近年來,新一代華僑華人們,乘著祖國改革開放的東風回歸故里,他們不僅投資興業,支援國家建設,更帶來了文化和科技的新思維,用一種嶄新的方式回報祖國。

    自2001年8月開始,中國僑聯與北京市僑聯、中國科學院等單位,利用海外學者每年8月份休假的機會,邀請他們回國參加“海外僑界高新技術人才為國服務志願團”活動。

    如今,“服務志願團”活動已經成為開展引資引智工作的一個創新型舉措,更是一條溝通海內外經濟科技交流的良好渠道。

    8年來,來自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日本、澳大利亞、新加坡等10多個國家的400余位海外僑界優秀學者,攜帶了600余項科技項目前來交流並尋求合作,內容涉及環保、新材料、生物工程、醫藥、電子、化工等高新技術領域。

    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留學回國人員創業園、孵化器……都留下了他們的足跡。其中,昌平區與海外華僑、華人合作籌建了10000平方米的“留學回國人員玉龍創業基地”,吸引10余個科技項目入住。房山區促成了佔地4000畝的“良鄉美國工業園”項目,有效地利用了海外優秀學者掌握的最新科技成果及先進的經營管理理念。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從貧窮落後到盛世繁華,中華文明的厚重和燦爛讓海外遊子魂牽夢縈,晶瑩的“水立方”、自發支援祖國抗擊災害的募款箱等,無不彰顯著他們真摯、強烈的故土之情。

    “用行動回報祖國”的共同心聲,讓新一代華僑華人不遺餘力地支持中國現代化事業的發展。如今,廣大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在傳播中華文化方面也充分發揮獨特作用,他們以文化傳情,使得中華文化日益引起國際社會關注。

    香港華僑華人總會副會長林惠卿説,我們就是要以親情鄉情友情為紐帶,以血緣業緣地緣為基礎,以文化交流活動為載體,進一步傳播中華文化、加強僑界聯誼、凝聚全球僑心、促進僑界和諧,激發海外僑胞的愛國愛鄉熱情,團結和凝聚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貢獻力量。

    讓中華文化香飄四海——海內外華僑華人助推中國文化影響力

    新華社北京7月17日電(記者衛敏麗、譚浩、趙超)“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這是馬來西亞吉隆坡天后宮的一副對聯。其實,在很多南洋僑胞房屋的門楣和窗欞上,至今還要鐫刻漢字圖案。據説這一習俗始於鄭和下西洋時代,延綿至今,人們對漢字始終懷著崇敬之心。

    在此間舉行的第八次全國歸僑僑眷代表大會上,如何增強中國文化的影響力,讓中華文化香飄四海成為代表們熱議的話題。

    來自金融系統的孔傑代表説,國家強大了,僑民就有地位。這些年來,我國經濟社會大發展,僑民意氣風發,正是做華僑工作和中華文化傳播工作的最好時期。

    近年來,中國煤礦文工團積極開展對外文化交流活動,他們的演出在當地華人社會中引起很大反響,團長瞿弦和僅今年就參加了三次海外演出活動。

    “我親身體會到傳播中華文化、弘揚愛國主義活動帶給我們的激情與榮譽,也深切體會到加強文化交流活動的重要性。”瞿弦和表示,這項工作需要我們繼續開展和不斷推動。

    洛桑旺久代表來自日喀則,如今負責扎什倫布寺的修復工作。他説,政府對西藏地區的文物保護與修復工作很重視,支持的力度非常大,僅扎什倫布寺,政府就投入了1億多元人民幣修復壁畫。

    李昭玲代表介紹了今年北京市僑聯的部分工作計劃:舉辦第九屆海外僑界優秀學者為國服務志願團,辦好新僑鄉文化節系列活動,辦好華僑華人中秋音樂會,辦好紀念中美建交紀念雕塑活動,組織北京市僑聯藝術團赴美國慰問僑胞……

    有了海內外形成的合力和一大批有心人士的執著與推動,中華文化傳播的影響力不斷增強。如今在海外各地,中文學校擴招,華文媒體讀者群擴大,中國習俗、道德與觀念廣泛流傳,帶中華字頭的餐飲、劇團、武術、書畫等盛行……構成了華人社會的精神家園。

    “僑聯是一座橋,以僑為橋,在加強海內外文化信息交流、互動合作等方面將發揮更大的作用。”青島大學校長夏臨華代表説。

 
 
 相關鏈結
· 海外華僑華人和留學生通過電視網絡關注兩會進程
· 海外華僑華人認為中國展示出一個負責任大國形象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