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2009年全國海洋宣傳日主場活動在廣東珠海舉行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7月18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珠海7月18日電(記者 魏蒙 胡浩 劉萬利)2009年全國海洋宣傳日主場活動18日上午在廣東省珠海市舉行。本次活動主題為“海洋中國60年”,重點回顧新中國成立60年來在海洋規劃體系、海洋法制建設、海域管理、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海洋經濟以及海洋科研調查等方面的發展和成果。

    據國家海洋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國家海洋局將今年的海洋宣傳活動主場定在珠海,18日當天,全國其他城市也將開展各類有關海洋的宣傳活動。珠海主場的活動主要包括:“2009年全國海洋宣傳日開幕式”、新中國成立60週年“十大海洋事件”和“十大海洋人物”揭曉儀式、中國最高端的海洋論壇“2009年中國海洋論壇”、廣場海洋知識宣傳、志願者參與清潔海灘以及展覽開放日活動等。

    同期,首屆中國海洋博覽會暨“海洋事業60年成就展”在珠海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中心1號館拉開帷幕。本屆海博會有廣東、福建、浙江、上海等11個省區市參加,除展出海洋領域的各種新技術、新産品外,中國遠洋科考主力船舶“大洋一號”的實物模型也將首次亮相。

    沿海1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海洋廳(局)以及國家海洋局及其下屬機構,將在海博會上設置各自展館。作為東道主,珠海市成為海博會上唯一設立展覽館的地級市,將在960多平方米的獨立展館內,展現珠海的海洋經濟特色與成果。

首屆中國海洋博覽會在廣東省珠海市開幕

    新華社珠海7月18日電(記者 魏蒙 胡浩 劉萬利)首屆中國海洋博覽會暨“海洋事業60年成就展”18日上午在廣東省珠海市開幕。博覽會集中展示了60年來中國海洋經濟、科技、文化、産業發展的實力和成就,為國內外政府機構、社會團體、涉海企事業單位搭建一個展示、交流、合作的良好平臺。

    首屆中國海洋博覽會由國家海洋局、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廣東省人民政府聯合組織,于7月18日至20日在廣東珠海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中心1號館舉辦。這是我國第一個全國性海洋專題博覽會,也是今年“全國海洋宣傳日”系列宣傳活動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值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60週年之際,本屆海博會的主題確定為“海洋中國60年”,集中展示新中國成立60年來海洋事業發展的突出成就。

    本次海博會旨在為國內外政府機構、社會團體、涉海企事業單位搭建一個展示、交易、交流、合作的良好平臺,促進涉海行業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引進、消化、吸收國際海洋領域的新技術、新産品、新成果,以這樣一個全方位的海洋經濟、科技、貿易展示平臺,促進海洋事業和海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本屆海博會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海洋事業成就展,主要內容是沿海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重大海洋事業成就、富有地方特色的海洋綜合管理經驗和當地海洋發展規劃;第二部分是海博會,主要邀請國內外各級政府海洋管理部門、涉海企事業單位、科研院所,以及海洋油氣業、海洋船舶工業、海洋電力業、海洋生物醫藥業、海洋化工業、海洋礦業、海水利用業、海洋交通運輸業、海洋工程建築業、海洋漁業、濱海旅遊業、海洋鹽業等主要涉海行業參加,展示海洋領域的新技術、新産品、新成果等。

新中國成立60年十大海洋事件揭曉

    新華社珠海7月18日電(記者 胡浩、魏蒙、劉萬利)新中國成立60年十大海洋事件評選結果18日在珠海舉行的2009“全國海洋宣傳日”開幕式上揭曉。

    全國海洋綜合大調查,國家海洋局成立,中國海洋石油工業對外開放,中國建造30萬噸超大型油輪,中國首征南極建成長城站,中國在國際海底區域獲得多金屬結核礦區,中國建立南沙海洋環境監測站,中國海軍艦艇編隊首次環球航行,中國海軍艦艇編隊赴亞丁灣、索馬裏海域護航,2006南海國際大救援等入選“海洋成就展”新中國成立60年十大海洋事件。

    “全國海洋宣傳日”開幕式上同時揭曉了新中國成立60年十大海洋人物,著名物理海洋學家、中國物理海洋科學主要奠基人之一赫崇本等當選。

    “海洋成就獎”新中國成立60年十大海洋人物和十大海洋事件的評選活動由國家海洋局和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聯合主辦,自5月25日起在網上徵集網民投票。

    作為2009“全國海洋宣傳日”活動內容之一,十大評選活動旨在通過回顧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年以來,海洋事業發展過程中具有標誌性、轉折性意義的人物和事件,系統展示建國60年來海洋事業取得的巨大成就。

赫崇本等入選新中國成立60年十大海洋人物

    新華社珠海7月18日電(記者胡浩、魏蒙、劉萬利)新中國成立60年十大海洋人物評選結果18日在珠海舉行的2009“全國海洋宣傳日”開幕式上揭曉,我國著名海洋物理學家、海洋科學教育家、中國物理海洋科學的主要奠基人之一赫崇本等入選“海洋成就獎”十大海洋人物。

    海洋生物學家、中科院院士、我國海藻學研究和海藻化學工業的開拓者曾呈奎,國家海洋局第一任局長齊勇,中國第一代遠洋船員、歷任“和平”號、“友誼”號等輪船大副和船長的航海家貝漢廷,我國著名國際法學家、新中國第一位中國籍國際法院法官倪徵(日旁加奧),物理海洋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曾擔任聯合國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主席的蘇紀蘭,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我國第一代核動力潛艇研製創始人之一黃旭華,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第一任總經理、新中國海洋石油工業奠基者和推進者秦文彩,紮根南沙16年,被官兵譽為“南沙守礁第一人”的龔允衝,現任交通運輸部北海第一救助飛行隊隊長潘偉同時當選十大海洋人物。

    “全國海洋宣傳日”開幕式上還揭曉了新中國成立60年十大海洋事件。國家海洋局成立,中國海軍艦艇編隊赴亞丁灣、索馬裏海域護航等事件入選。

    “海洋成就獎”新中國成立60年十大海洋人物和十大海洋事件的評選活動由國家海洋局和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聯合主辦,自5月25日起在網上徵集網民投票。

    國家海洋局局長孫志輝在頒獎儀式上表示,作為2009“全國海洋宣傳日”活動的內容之一,十大評選活動通過回顧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年以來,海洋事業發展過程中具有標誌性、轉折性意義的人物和事件,系統展示了建國60年來海洋事業取得的巨大成就,有利於提高全民族海洋意識,引導公眾關注海洋、認識海洋、利用海洋和保護海洋。

綜述:十大事件折射六十年中國海洋事業發展

    新華社珠海7月18日電(記者胡浩、魏蒙、劉萬利)碧海銀沙,浪花串起大海的澎湃,水滴折射太陽的光芒。在美麗的海濱城市珠海,正在舉行的2009年“全國海洋宣傳日暨海洋成就獎”頒獎典禮評選出十大海洋事件。雖然只是浩瀚歷史長河中的點滴,這些事件卻反映了60年來我國海洋事業的發展歷程。

    十大事件之全國海洋綜合大調查、國家海洋局成立

    我國是海洋大國,海岸線北起遼寧鴨綠江口,南至廣西北侖河口,大陸岸線18000多公里,島嶼岸線14000多公里,擁有面積在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島5000多個。大力發展海洋事業,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有效維護海洋權益和安全意義重大。

    要發展海洋事業,首先要摸清“家底”,了解中國近海基本情況。1958年至1960年“全國海洋綜合普查”和20世紀80年代初開展的“全國海岸帶和海涂資源綜合調查”,以及2003年開始實施的近海海洋綜合調查與評價專項即“908”專項,對摸清我國海洋“家底”起到了重要作用,為推進我國的海洋經濟建設和海洋綜合管理奠定了基礎。

    始於1958年的第一次大面積海洋科學綜合調查結束後,我國海洋事業究竟應怎樣發展,是否和如何建立一個專門機構統一管理全國海洋調查觀測、科學研究和服務等工作,成為眾所關注的問題。

    1964年7月22日,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124次會議批准成立國家海洋局,直屬國務院領導。這一事件是我國海洋事業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我國從此有了專門的海洋工作領導部門,海洋工作體制走向新階段。

    十大事件之中國海洋石油工業對外開放、中國在國際海底區域獲得多金屬結核礦區

    海洋經濟在國民經濟中佔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涉及國民經濟行業分類的20個門類、70個大類、172個種類和313個小類。依據海洋資源的承載能力,我國採取綜合開發利用海洋資源的政策,促進海洋産業的協調發展。

    自60年代開始,中國進行海洋油氣資源的自營勘探開發,其後開始吸引外國資金和技術,進行合作勘探開發。1978年3月26日,黨中央、國務院做出在堅持獨立自主和平等互利的原則下在我國指定的海域,直接和外國石油公司建立商務關係,加快勘探開發我國海上石油資源的戰略決策。1982年2月15日,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在北京正式掛牌成立。

    1991年聯合國國際海底管理局批准我國成為國際大洋多金屬結核資源開發第五個先驅投資者。2001年5月我國在太平洋CC區獲得具有專屬勘探權和優先開發權的7.5萬平方公里多金屬結核礦區,可滿足年産300萬噸幹結核,開採20年的資源需求。

    為提高近海海洋資源利用水平,擴大深海戰略性資源儲備,除重點發展近海邊際油氣田、深水油氣田、天然氣水合物、大洋海底資源勘探開發外,我國還開發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等關鍵技術和重大裝備,加強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技術研究,積極培育海洋産業。

    據國家海洋局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全國海洋生産總值29662億元,同比增長11.0%,佔國內生産總值的9.87%,全國涉海就業人員3218萬人,比上年新增就業崗位67萬個。

    十大事件之中國建造30萬噸超大型油輪、中國首征南極建成長城站

    近年來,海洋科技日漸成為世界科技競爭的前沿,並成為體現國家科技水平、綜合實力和競爭力的重要標誌。我國60年來不斷深化海洋資源和環境調查、勘探,研究新的開發、保護技術和方法,大力培養海洋開發與保護的科技人才隊伍,海洋科技顯著進步。

    2002年8月31日,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首艘30萬噸超大型油輪“德爾瓦”交付船東,實現了中國在超大型船舶建造上“零”的突破,成為中國造船史上的里程碑,具有劃時代意義。

    1985年2月20日,首征南極科學考察隊在南極洲建成我國第一個科考基地——中國南極長城站,在隨後的25年間,中國南極中山站、北極黃河站、南極崑崙站相繼建成,為人類和平利用南北極,造福子孫後代做出了歷史性貢獻。

    與此同時,我國海洋監測、海洋生物、海洋資源勘探高技術取得一系列自主創新成果,海洋數值預報業務化系統、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技術取得新的進展,海洋衛星實現零的突破,海洋科技成果轉化及産業化工作穩步推進。

    十大事件之中國建立南沙海洋環境監測站

    生命從海洋開始,開發海洋從善待海洋開始。60年來,隨著保護海洋的意識和法制觀念不斷增強和海洋環境保護機構及海洋環境保護法規體系的建立健全,我國海洋環境保護事業不斷取得新進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傾廢管理條例》等相繼出臺,政府各部門海洋環境保護規章和保護標準陸續制定,形成了海洋環境保護法律體系,全海域海洋監測網和近岸海域環境監測網也逐步建立起來。

    1988年8月2日,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建立全球海平面監測網計劃,我國在南沙永暑礁建成海洋環境監測站,為開展全球海平面觀測研究,和平開發利用海洋資源做出重要努力。

    數據表明,目前我國已擁有岸基檢測臺站、衛星、飛機、船舶、浮標等組成的立體海洋環境監測網,並建立各級各類海洋保護區近200個,覆蓋海域總面積3.8萬平方千米。

    十大事件之中國海軍艦艇編隊首次環球航行、赴亞丁灣和索馬裏護航、2006年國際大救援

    海洋的研究、開發和保護需要世界各國的共同努力。中國60年來主張和平利用海洋,合作開發和保護海洋,公平解決海洋爭端,並積極參與國際和地區海洋事務,推動海洋領域的合作與交流,維護海洋秩序。

    2002年5月至9月,由海軍“青島”號導彈驅逐艦和“太倉”號綜合補給艦組成的編隊,完成了中國海軍艦艇首次環球航行,成功訪問了五大洲的10個國家和港口。

    2006年1號強颱風“珍珠”給越南漁船漁民帶來了深重災難。應越南政府請求,中國政府指令交通運輸部前往現場實施救助。交通運輸部南海救助局成功對15艘越南遇險漁船和330名漁民進行了救援,出色完成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海上國際救援行動。

    2008年12月26日至2009年4月28日,中國海軍組成艦艇編隊,赴亞丁灣、索馬裏海域執行護航任務。這是我國首次使用軍事力量赴海外維護國家戰略利益和履行國際人道主義義務,充分展示了我國作為一個負責任大國的形象。

    我國還支持並積極參與聯合國系統開展的各種海洋事務,重視公海及其資源的保護管理工作,積極開展海洋交通運輸的國際合作與交流,雙邊、多邊關係進一步深化,先後與美國、加拿大、俄羅斯、印度、韓國、法國、德國等海洋大國簽訂了海洋合作協議。

    正如國家海洋局局長孫志輝所説,我國海洋事業進入了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海洋經濟總産值不斷增加,海洋規劃體系基本形成,海洋法制體系初步建立,海洋開發活動正逐步朝著“有序、有度、有償”的方向邁進,海域使用管理制度在海洋經濟發展中的宏觀調控作用得到了有效發揮,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得到加強,重點海域的環境整治工作正在全面推進,海洋公益服務和科研工作成果顯著。

    60年,中國海洋事業值得書寫的遠不止這十大海洋事件,但這十個銘記於人們心中的歷史時刻見證了中國海洋事業的發展,也為實現我國由海洋大國向海洋強國的歷史性轉變奠定了基礎,推動著海洋建設向“富饒海洋、生態海洋、安全海洋、數字海洋、和諧海洋”目標不斷邁進。

 
 
 相關鏈結
· "世界海洋日"將成為涉海國家交流與合作的新平臺
· 我國今年將在南海首次設立海洋浮標監測海嘯預警
· 我國將開發海洋藥物在抗艾滋病等方面發揮作用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