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31日電(新華社記者 朱立毅)雖然我國經濟形勢總體呈現企穩向好的勢頭,但是作為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中最難駕馭的部分,出口已連續8個月下降,上半年,月度進出口持續呈兩位數負增長。
面對外需急劇大幅萎縮的嚴峻形勢,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及時出臺了一系列保持對外貿易穩定增長的政策措施。“在穩外需政策的作用下,儘管進出口還在下降,但我國在主要出口市場份額有所上升。”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説。
外部需求大幅下滑,外貿形勢危急
據海關統計,今年上半年,我國進出口9461.2億美元,同比下降23.5%,其中出口5215.3億美元、進口4246億美元,分別下降21.8%和25.4%。
在這些數字的背後,是我國進出口持續8個月的低位運行。上半年,月度進出口持續呈兩位數負增長,但6月當月出口和進口降幅均較上月有所減少,其中出口減少5個百分點,進口減少12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價格因素對進出口的影響日益明顯,6月份出口價格降幅已經擴大到8.4%,進口價格降幅有所收窄,但仍達15%,這是導致進出口額下降的主要原因。
在這種情況下,我國在對外貿易中出現的巨大順差有所下降,上半年累計貿易順差969.3億美元,同比下降0.5%,與2007、2008年同期比較呈減少趨勢;上半年對歐盟、美國等主要貿易夥伴的順差分別減少34.7%和17.6%。
順差下降雖然顯示我國出口有所減緩,但它也意味著我國貿易平衡狀況有所改善。姚堅説,保持進出口貿易的平衡,將改善我國國際收支總體狀況,促進貨幣政策更好實施,也有利於平衡穩健的貿易政策的實施。
各部門多管齊下,治標同時治本
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下,各個部門從財稅、金融、貿易便利化、促進轉型等多方面採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應對金融危機、保持對外貿易穩定增長。
在2008年8月以來連續6次提高部分産品出口退稅率的基礎上,今年6月1日,我國進一步提高了部分農業深加工産品、機電産品、勞動密集型産品以及技術含量較高的鋼鐵和鋼鐵製品的出口退稅率,涉及2600個稅目。同時,我國增加中央外貿發展基金規模,重點支持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培育出口品牌、建立自主營銷網絡等。
金融危機後外貿企業融資難度增大、出口風險上升,為了解決企業有單不能接、不敢接的問題,我國加大財政支持力度,鼓勵信貸擔保機構為中小企業貿易融資提供擔保;將出口退稅賬戶託管貸款額度從原則上不超過應退稅額的70%提高到90%;落實擴大信保覆蓋面、降低保險費率政策,上半年短期險累計承保金額242億美元,同比增長31.5%。
在外需萎縮情況下,推進貿易便利化是穩定外貿的重要手段。我國提高貨物通關和檢驗檢疫效率,減免農産品出入境檢驗檢疫費和紡織服裝出口檢驗費用,將新列入法檢目錄或增補監管條件的商品過渡期延長至今年底,並調整了出口收結匯聯網核查制度。
經濟低迷時刻正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進出口産品結構之時,我國抓住機遇,轉危為機,支持科技興貿創新基地和汽車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建設,著重扶持汽車、船舶、裝備製造、電子信息等行業出口,引導企業加快出口結構調整;專項安排出口融資保險規模421億美元,重點支持國內電力、通訊、鐵路、冶金、石化等行業成套設備出口。
扶持政策初顯成效,仍需謹慎應對
在各地區、相關部門和外經貿企業的共同努力下,我國應對危機、穩定外需的措施取得了積極成效。儘管目前我國出口還在下降,但在國際市場份額卻有所上升,前5個月在美、日、歐進口市場上的份額同比分別提高4.1、3.6和3個百分點。
在出口退稅率上調等政策支持下,我國勞動密集型商品的國際競爭力顯現,上半年服裝、箱包、鞋類和傢具出口額分別下降8.5%、7.4%、4.3%和9.8%,遠低於21.8%的整體出口降幅。
同時,機電和高新技術産品出口分別下降21.2%和21.3%,好于總體出口情況。加工貿易進出口降幅逐步收窄,6月份出口下降15.6%,進口下降19.7%。外商投資産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先進製造業吸收外資佔比上升,房地産業吸收外資大幅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我國服務外包産業逆勢而上,一直呈現比較良好的勢頭。上半年服務外包企業承接國際服務外包合同執行金額25.6億美元,同比增長32.5%,同時,服務外包企業新增從業人員29.7萬人,其中新增的大學畢業從業人員23.9萬人。
當前,全球經濟下滑的趨勢尚未見底,中國外貿發展仍然面臨外需低迷的嚴峻考驗,外需下降仍然是影響我國經濟實現平穩較快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商務部將繼續會同有關部門,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穩定外需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以保市場、保份額為目標,為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提供服務。”姚堅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