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布魯塞爾8月3日電(記者 尚軍)伴隨著歐盟經濟因受金融危機打擊陷入嚴重衰退,一股保護主義暗流正在歐盟內部涌動,而中國成為最大的受害者。對此,中歐經貿專家們認為,歐盟和中國互為最重要的貿易夥伴,危機時刻更需要攜手抵制住保護主義誘惑,共克時艱。
歐盟成員國7月27日正式決定,對從中國進口的線材徵收最高達24%的正式反傾銷稅,為期5年。這只不過是歐盟近來針對中國鋼鐵等産品發起的諸多貿易保護主義攻勢之一。
歐盟委員會貿易總司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歐盟雖然只發起了兩項新的反傾銷調查,但這兩項調查均針對中國,分別涉及貨運掃描系統和鉬絲。
同期,歐盟還對産自中國的線材、鋁箔和無縫鋼管三類進口産品作出了反傾銷初裁,決定徵收臨時反傾銷稅,而上半年採取的3項正式反傾銷措施均指向中國,分別涉及鋼鐵緊固件、預應力鋼絞線和蠟燭,尤其是4月初蠟燭一案就發生在二十國集團倫敦金融峰會後不久。
儘管包括歐盟國家在內的全球主要經濟體在倫敦金融峰會上鄭重承諾反對一切形式的貿易保護主義,但時隔僅一週歐盟便把這一承諾拋之腦後,這引起了歐盟進口企業和消費者的強烈不滿。
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克把歐盟的這一做法列為倫敦金融峰會後全球明顯違背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承諾的四大“典型”事例之一。
英國零售商協會發言人阿利斯代爾·格雷評價説,投票贊成對中國蠟燭徵收反傾銷稅相當於是給貿易保護主義投了一票,這便宜了少數歐盟生産企業,卻犧牲了廣大零售商利益。他説,歐盟先前還對中國節能燈泡、鞋和螺釘採取了反傾銷措施,這些都極大地抬高了零售價格,無異於懲罰歐盟消費者。
近年來,歐盟一直是全球最熱衷於實施反傾銷和反補貼等貿易救濟措施的經濟體,並且矛頭頻頻指向中國。今年6月30日,歐盟實施的正式反傾銷措施共達129項,另有7項反補貼措施,這些措施中涉及中國的超過三分之一。尤其值得警惕的是,自2007年下半年以來,針對中國鋼鐵産品的反傾銷攻勢逐步展開。按照歐盟內部程序,相關決定恰好是在近期陸續拋出。
在竭力保護自身市場的同時,歐盟上月還與美國聯手,訴諸世界貿易組織爭端解決機制,試圖迫使中國取消基於環保理由採取的原材料出口限制,好讓自己的企業獲得相對廉價的原材料供應。裏外之間,歐盟將自身利益擺在了首位。
事實上,金融危機爆發後,歐盟內部就因為部分成員國置別國利益和歐盟規則于不顧,採取保護性做法而鬧得不可開交。
長期從事中歐經貿關係研究的布魯塞爾自由大學當代中國研究所資深研究員鄧肯·弗裏曼認為,當前的經濟危機容易助長保護主義歪風。在歐盟內部,因為經濟形勢惡化,一些陷入困境的企業和行業的確抬高嗓門,以維持就業為由向政府施壓要求獲得保護。
“但是,保護主義無助於任何一方。貿易讓中歐雙方都曾受益。在當前嚴重的經濟困境之下,雙方應該採取的最重要的步驟就是確保不要關閉市場,”弗裏曼説。
為推動中歐雙方通過擴大貿易和投資來共同度過當前的經濟困境,中國政府今年以來已四次組織企業赴歐開展貿易投資洽談交流活動,每次都給中歐雙方企業開拓了廣闊的商機。弗裏曼評價説,這是中國向歐盟擺出的一個重要姿態。面對當前的經濟危機,作為兩個重要的貿易夥伴,中歐理應攜起手來共渡難關。
經濟觀察:貿易保護主義考驗中美貿易
新華社華盛頓8月3日電(新華社記者 劉洪)最近一段時間,受經濟下滑、失業率上升等多種因素影響,美國國內貿易保護主義不斷抬頭。中國作為美國主要貿易夥伴,正成為美國貿易保護主義的主要受害者。
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6月中旬曾正式向美國總統奧巴馬提出建議:認為大量中國輪胎進口已損害了美國輪胎工人的利益,因此,建議奧巴馬政府在未來三年內,對中國乘用車及輕卡車輪胎分別徵收55%、45%和35%的懲罰性關稅,涉及金額約17億美元,奧巴馬將於今年9月作出決定。
6月23日,美國貿易代表柯克宣佈,美方已就中方限制礬土、焦炭、氟石等9種重要原材料出口問題,將中國訴諸世界貿易組織爭端解決機制。這也是奧巴馬上臺後首次就中國貿易問題向世貿組織提起法律訴訟。值得注意的是,歐盟也加入了相關訴訟,雙方聯合對付中國。
此外,美國商務部還針對中國産油井管進行反傾銷和反補貼合併調查,此案涉及金額達32億美元,是迄今為止中國遭受的案值最大的貿易救濟調查。
上述一系列涉華貿易案涉案金額之大、時間之緊密,為近年來所罕見,這表明金融危機下美國貿易保護主義呈日益抬頭之勢。
作為兩個貿易大國,中美出現一些貿易糾紛、摩擦是正常的。但美國頻繁採用貿易救濟措施,且在很多案件中不能公平對待中國企業,顯然是不應當的。這對中國企業不利,也未必真有利於美國經濟。
美國卡內基和平基金會訪問學者、曾負責中美戰略經濟對話的美國財政部前執行秘書長泰婭·史密斯對新華社記者表示,在現在的全球經濟體系下,這種貿易限制措施,“可能會使我們國內相關企業感到高興,但長期來講卻會損害整個國家利益”。
輪胎特別保護案就遭到了美國業界的強烈反對。代表美國輪胎産業生産、銷售、維修、回收等各個部門利益的美國輪胎産業協會上月就此事致函奧巴馬,認為特保案將對美國帶來四大不利後果:第一,不會保護美國製造業的就業崗位;第二,將抬高輪胎價格,美國消費者面臨更少的選擇,在目前的經濟環境下,相當於對美國消費者施加了“特別懲罰”;第三,將導致美國輪胎市場混亂;第四,由於無法購買到可承受價格輪胎,美國消費者可能推遲必要地更換輪胎行為,從而對美國道路安全帶來“潛在的可怕後果”。
在公開信中,美國輪胎産業協會總裁羅伊·利特菲爾德指出,奧巴馬必須拒絕針對中國輪胎的“病態制裁建議”,“目前的底線是這些措施不僅不能幫助美國工人,而且將損害美國消費者和輪胎經銷商,他們中許多人是努力工作的個體工商業者”。
中美經濟相互依存,兩國貿易互利雙贏,自2000年以來,美國對華出口增速達到了300%,目前兩國互為第二大貿易夥伴。按照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的統計,美國幾乎所有州、縣以及國會選區,都從對華貿易中受益。
貿易保護主義不僅損害兩國利益,也損害世界經濟復蘇。在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的困難形勢下,中美作為兩個負責任的大國,更應當同舟共濟、共渡難關。在不久前召開的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上,雙方明確指出:“中美兩國是全球貿易體系的受益者和參與者。兩國致力於構建更加開放的全球貿易和投資體系,並將共同抵制貿易保護主義。”能否做到這一點,取決於美國的實際行動。
綜述:中國産品在阿根廷遭遇貿易保護寒流
新華社布宜諾斯艾利斯8月3日電(新華社記者 宋潔雲 馮俊揚)自從去年下半年以來,國際金融危機對阿根廷經濟的衝擊日益明顯,阿根廷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措施穩定經濟增長和勞工就業,但其中也包括採取一系列限制措施以加強對進口産品的控制。部分措施帶有明顯的貿易保護主義色彩,引起主要貿易夥伴的強烈不滿,中國向阿根廷的出口也因此受到嚴重影響。
自從去年10月以來,阿政府出臺了一系列限制進口的貿易保護措施。首先是對大量的進口産品設立“參考價格”,如果商品進口報關的價格低於“參考價格”,阿海關就以涉嫌低價報關逃稅和傾銷等理由展開調查;其次是擴大了實施非自動進口許可證的産品清單,一旦認為進口産品數量過多影響本國企業生存,就大幅提高關稅進行限制。此外,阿根廷海關還故意延長髮放自動進口許可證的時間。以前阿根廷海關通常會48小時內發放自動進口許可證,現在則被延長到10個工作日。這一措施造成大量運抵阿根廷港口的進口商品無法入關,只能積壓在碼頭倉庫中。
阿根廷進口商協會指責海關制定的“參考價格”偏離了國際市場的真實價格。自去年以來國際市場原材料價格大幅下跌,商品生産成本隨之下降,但阿根廷海關不僅沒有下調進口産品的參考價格,反而提高了許多産品的參考價格,其目的就是為了通過變相的貿易壁壘限制進口産品。
這些貿易保護措施引起主要貿易夥伴的強烈不滿。阿根廷和巴西的貿易爭端嚴重影響兩國關係。在剛剛閉幕的南方共同市場首腦會議上,烏拉圭和巴拉圭等南共市成員國也對阿根廷的貿易保護措施提出強烈批評。
中國是阿根廷的第二大貿易夥伴。國際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使中阿雙邊貿易出現明顯滑坡,阿方從去年以來對中國進口産品進行的反傾銷調查和限制措施明顯加大,更加劇了兩國貿易面臨的困境。根據中國海關統計,今年前五個月中阿雙邊貿易額和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44.8%,其中中國向阿根廷出口同比減少了47.3%。
中國駐阿根廷大使館經濟商務參讚楊石翟説,中阿兩國政府在2004年簽署了諒解備忘錄,阿根廷正式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國家地位,並宣佈不會對來自中國的進口産品採取任何歧視性措施。但是,阿根廷在進行反傾銷調查時仍沒有將中國作為市場經濟國家加以對待,而是採取第三國的替代價格對中國産品進行估價。他説,這樣的做法是不公平的,因為中國和這些國家在原材料價格、勞動力成本和生産效率等方面都不相同。
楊石翟説,中國政府對於發展中阿雙邊貿易給予高度重視,從來沒有對阿根廷進口産品採取任何限制措施。中國政府對解決雙邊貿易摩擦始終持積極和建設性態度,並致力於通過加強磋商合作尋求互利共贏的解決辦法,以促進兩國貿易的長遠發展。中國政府希望阿方也能採取積極態度,取消對中國進口産品設置的障礙,擴大兩國雙邊貿易。
楊石翟指出,阿根廷對部分中國進口産品展開反傾銷調查後,中國企業由於不熟悉國際貿易“遊戲規則”和成本太高等多種原因沒有積極應訴,處於非常被動的狀態。中國政府今後將引導和推動中國出口企業積極應訴,同時鼓勵中外業界加強溝通合作化解摩擦。
許多阿根廷經濟學家和企業界人士也對阿政府限制進口中國産品的措施提出強烈批評。阿根廷—中國商會執行主席塔博阿達説,阿根廷政府為了減輕來自企業界和工會的壓力對中國進口産品進行限制,這種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對兩國經濟都造成了損害。如果把價廉物美的中國商品擋在國門之外,將使阿根廷的物價水平上漲,增加阿根廷民眾的生活負擔。此外,阿根廷本來可以利用金融危機進行産業調整,但是一些缺乏國際競爭力的阿根廷産業卻得以在貿易保護主義的藩籬下繼續生存,不利於提高本國企業和産品的競爭力。
塔博阿達還説,由於工業原材料在阿根廷自華進口中佔有相當的比重,因此目前阿根廷對中國産品採取的限制措施不僅不利於兩國貿易的發展,而且也對阿根廷國內生産造成負面影響。
綜述:印度採取貿易保護措施並非長久之計
新華社新德里8月4日電(新華社記者 毛曉曉)印度是近幾年來對中國商品提起反傾銷和貿易保護調查最多的國家之一。印度各界認為,貿易保護措施並非長久之計,隨著各國經濟逐漸從金融危機衝擊中恢復,印度應以開放的貿易體系積極尋找新商機。
據印度商業和工業部統計,由於對中國産品需求旺盛,目前中國已經超過美國成為印度第一大貿易夥伴。2008-2009財年前11個月(2008年4月-2009年2月),中印貿易額約為360億美元,同比增長7%。其中,印度自中國進口281億美元,同比增長28%;與中國的貿易逆差為203億美元,同比增長41%,約佔同期印逆差總額的18%,是所有貿易夥伴中最多的。
受國際金融危機衝擊,印度出口自去年10月份以來連續8個月下降。據印度勞工和就業部估計,僅去年第四季度印出口行業至少有50萬人失業。為保護本國製造業和就業,印度針對中國産品的反傾銷和貿易保護措施從以往的每年六七起增加到目前的十幾起。
世界貿易組織今年5月份公佈的一份報告顯示,去年下半年世界各國反傾銷調查數量同比增長了17%,其中印度提起的調查數量最多,達42起,而中國成為被印度調查次數最多的國家。
印度幾家大商會今年上半年都公開表示,中國産品價格一般比印度同類産品便宜35%到40%,中國商品的涌入已嚴重衝擊以中小企業為主體的印度製造業,要求政府採取措施應對。
但限制中國産品進口也會對印度消費者和大量使用中國化工原料的印度製造商造成損害。印度政府禁止中國玩具進口,曾一度導致印度市場上玩具缺貨,價格大漲。印度汽車零件、機械設備等以不銹鋼為生産原料的製造商一致反對限制從中國等國家進口不銹鋼的建議。
印度德里大學國際貿易教授阿迪蒂亞對新華社記者説,貿易保護措施對印度整體經濟並不一定有利。大多數獲得貿易保護的印度製造商都集中在化工領域,這實際上減少了對以化工産品為原料的印度其他産業的保護,而這些規模相對小的産業可能雇傭了更多勞動力。
印度工商聯合會認為,反傾銷雖然能為本地産業帶來短期的保護,但並不能從根本上增加印度産業和經濟競爭力,不能從根本上改變限制印度製造業發展的借貸成本高、基礎設施薄弱以及官僚主義盛行等瓶頸。經常使用反傾銷等貿易保護措施,除了會招來報復性措施,還可能使印度工業發展真正所需的措施受到忽視,長期看並不利於印度經濟發展。
阿迪蒂亞指出,世界貿易組織對反傾銷措施應用的規定相對寬泛,一些反傾銷措施是基於印方提供的數據,並以印度成本為標準認定傾銷,這並不合理,中國企業需加強對反傾銷調查的應對,提供中國成本的數據。
印度商務及工業聯合協會的官員近日也表示,中印兩國間的相互依賴不斷增長,貿易限制性措施並非長久之計。“相互依賴越大,融合程度就越高,負面情緒只是暫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