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我國首次在全球變暖背景下監測調查黃河源區湖泊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8月06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西寧8月6日電(記者 何偉)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一行14人近日結束對黃河源區湖泊水深、水質等情況的監測調查。這是我國首次在全球變暖背景下對這一地區湖泊進行高密度、高精度實測。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研究員李世傑説,這項調查屬於科技部“十一五”項目“中國湖泊水質、水量和生物資源調查”。這一國家項目將監測我國湖泊水量、水質和生物資源情況,以全面、系統地掌握全國湖泊現狀及其變化。

    在此次考察中,研究人員利用全球定位系統(GPS)等現代高新技術對黃河源區的鄂陵湖、扎陵湖、冬給措納湖等湖泊水質、水量等情況進行監測調查,掌握了大量第一手科學數據。這些數據將連同青藏高原地區其他主要湖泊調查數據一同輸入“中國湖泊數據庫”。

    李世傑説,這次監測調查在一些領域開創了先河,比如“黃河源頭姊妹湖”之一扎陵湖的水深,在以往的資料記載中,其平均深度約9米,而研究人員在湖面上經過每10~30秒一次的完整科學監測,分析發現這一湖泊平均深度在20米以上,最深處達33米左右。

    為期一個月的科學考察,給李世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近年來,黃河源區眾多湖泊面積呈現出不同程度的擴大趨勢。據遙感監測,鄂陵湖、扎陵湖、冬給措納湖等大型湖泊面積均有所增大,增大幅度在0.5-47平方公里不等。曾有“千湖之縣”之稱的青海省瑪多縣再現昔日湖泊星羅棋佈、波光粼粼的千湖美景。

    李世傑告訴記者,湖泊水位的升降主要取決於入湖流量、湖面降水量和蒸發量等因素。自2004年以來,黃河源區湖泊的入湖流量、湖面降水量均在上升,而蒸發量出現下降趨勢。這種情況主要源於青藏高原在全球氣候變暖影響下,出現了由暖幹化向暖濕化轉變的趨勢。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是我國唯一以湖泊-流域系統為主要研究對象的綜合研究機構。2008年8月,李世傑帶領的研究人員對國內最大的內陸鹹水湖青海湖的水深、水質等情況進行了監測調查。明年,他們將對長江源區湖泊進行實地測量和數據分析。

 
 
 相關鏈結
· 河南省原陽縣黑磚窯肆虐 直接影響黃河防洪安全
· 原陽縣黑磚窯影響黃河防汛 當地已開始著手拆除
· 黃河重要水源涵養地甘肅瑪曲草原九成草場已退化
· 山西研究加強水資源管理和高效利用黃河水等事項
· 黃河防汛進入"七下八上"關鍵期 各部門嚴陣以待
· 國務院考核組赴河南 海河黃河實現年度水質目標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