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北京奧運一週年:北京奧運城市發展促進會成立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8月06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8月6日電(記者 汪涌)北京奧運城市發展促進會(以下簡稱促進會)8月6日在北京正式成立並召開了首次會員大會。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北京市委書記劉淇出任促進會會長,北京市市長郭金龍出任執行會長。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專門為促進會的成立發來了賀信。

    劉淇在成立大會上致辭説,促進會的成立可以更好地吸收和動員社會各界力量,充分利用成功舉辦奧運會所形成的堅實基礎和有利條件,為繼續倡導奧運精神,大力開展文化、教育、體育、青少年、殘疾人、志願者服務等社會公益事業,進一步拓寬國際交流與合作渠道,加快北京現代化、國際化城市建設。

    劉淇要求促進會成立後,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推動奧運成果在北京城市建設和發展中發揮積極作用;要繼續發揚“創新辦奧運”精神,保持並擴大北京奧運品牌效應,提高城市文明水平;要繼續弘揚奧運精神,以籌辦奧運的標準和熱情,積極投身公益事業,為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做出貢獻;要繼承“節儉辦奧運”和“廉潔”辦奧運的優良傳統,加強監督,確保促進會資産管理和使用陽光、透明,惠及人民。

    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在賀信中説:“北京奧運會是真正意義上的一屆無與倫比的奧運會,擁有鮮明的特色和堪稱完美的組織工作。北京奧運會無論是在場館建設、公共基礎設施改造、城市綠化工程,還是在惠及成千上萬青少年的奧林匹克價值的教育普及工作,為北京乃至中國,以及奧林匹克運動都留下了豐富的遺産。如果在奧運會上所有的獲益中選出其一的話,我想説,感謝北京奧運會,它讓世界更加了解中國,也讓中國更加了解世界。”

    北京奧運城市發展促進會是在北京市民政局登記註冊的公益性社團法人組織。促進會的宗旨是弘揚奧運精神,擴展奧運成果,促進奧林匹克事業和殘奧體育事業在城市的持續發展,為建設“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服務,推動北京現代發達城市和國際體育文化中心城市的建設。

    促進會成立後,將動員和組織社會力量,傳承奧林匹克精神和北京奧運精神,促進奧林匹克事業的發展;開展與國際奧委會、國際奧林匹克城市聯盟等相關國際組織的交流與合作;開展奧林匹克援助活動;圍繞北京奧運城市發展課題,組織調查研究,積極提出建議,服務城市發展與政府決策。

    促進會實行會員大會制度,最高權力機構是會員大會。促進會首批會員63個,由單位會員和個人會員組成。北京奧運會開閉幕式總導演張藝謀,副總導演陳維亞、張繼鋼,奧運冠軍鄧亞萍、李寧等成為個人會員;國家體育總局對外體育交流中心、中國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管理中心、北京大學等成為單位會員。

北京:一個奧運去 三個交通來

    新華社北京8月6日電(記者 李志勇)轉眼之間,北京奧運會已經過去一年,奧運會給生活所帶來的諸多變化使人們感到時間過得飛快。而這其中最突出的一個變化可能就是北京的交通。

    奧運會期間北京的交通給國內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奧運會結束之後,北京在城市交通方面的改善和變化更加引人注目,北京市正在向著一個包含了人文、科技、綠色交通理念的“公交城市”邁進。

    “中度擁堵”降為“輕度擁堵”

    作為一個經濟高速發展的城市,北京市的人口和機動車數量不斷增加。目前,北京市的人口近1700萬,機動車以每天1700多輛的速度在增加,很快北京市機動車的數量將超過400萬輛,交通形勢非常嚴峻。

    但由於有了在奧運之前就一直推行的優先發展公共交通和奧運期間一些措施的繼承,在如此的壓力下,北京的交通狀況沒有惡化,而且由“中度擁堵”變為“輕度擁堵”。

    北京交通發展研究中心出臺的交通運行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北京道路擁堵指數卻比去年同期大幅下降,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超過37%,增幅高出小汽車0.2個百分點。

    在出行總量和機動車保有量穩步上升的情況下,道路網擁堵指數比去年同期明顯下降,早晚高峰路網平均運行速度分別提高14.8%和22.5%,市區道路交通為“輕度擁堵”。

    同時,北京公共交通客運量繼續提升,日均達1356萬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17.5%,軌道交通比去年同期增加18.6%。公交出行量同比增長近18%,達到37.3%。

    “三個交通”構建“公交城市”

    奧運會過後,為了延伸人文奧運、科技奧運和綠色奧運的理念,北京市提出了建設人文交通、科技交通和綠色交通的公交城市。

    北京市交通委副主任李曉松介紹,北京市很早就將優先發展公共交通作為解決城市交通擁堵的根本措施,財政投入鉅資,通過實施低票價、增加新車、優先路權等措施提高公共交通吸引力。

    奧運會結束後,北京市更是積極地延續奧運交通保障成果。目前,北京正在軌道交通站點和公交樞紐附近設置自行車租賃點,預計規模將在1000個左右,車輛達到5萬輛以上。軌道交通、地面公交、小汽車、步行、出租車等多種出行方式的換乘將更加便捷。

    同時,通過“無車日”“讓座日”等不斷的宣傳,文明出行、綠色出行的觀念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 少開車、乘公共交通出行也逐漸成為一種人們主動選擇的生活方式。

    李曉松説,城市交通不是只為機動車服務的,而是從根本上為出行的人服務的,是為各種出行方式服務,更加綠色、環保的出行方式應該得到更多的尊重和提倡,包括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優先權。

    2015年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將達45%

    2015年,軌道交通通車里程將達到561公里,五環路內線網密度達每平方公里0.51公里,平均步行不超過1000米就可以到達一個地鐵車站,軌道交通承擔公共交通總客運量將達到50%左右,日均客運量達1000萬人次以上。

    到那時,北京中心城90%乘客步行到最近公交車站距離將不超過500米,高峰時段主要幹線候車時間將控制在3至5分鐘。中心城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將達45%,高峰時段通勤出行中,公共交通分擔比例達50%以上。

    北京市交通委委員王兆榮説,發展公共交通是破解城市交通擁堵困局的根本措施。現在限行等措施不是北京解決交通擁堵唯一的途徑,是為公共交通建設贏得時間。

新華國際時評:世界回首北京奧運遺産

    新華社北京8月6日電(新華社記者 齊紫劍)北京奧運會開幕一週年將至。回首之時,世界再度發現,舉辦這屆“真正無與倫比”的奧運會給中國留下了寶貴遺産,這筆遺産對中國發展的深遠影響正在顯現。

    北京奧運會使世界與中國有了更多、更貼近的了解和溝通,這在當代中國與世界關係正發生歷史性變化的時代彌足珍貴。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日前在為北京奧運城市發展促進會成立發來的賀信中説:感謝北京奧運會,它讓世界更了解中國,也讓中國更了解世界。

    調查數據印證了羅格的感受。俄羅斯報紙網前不久載文援引美國皮尤調查中心的統計説,北京奧運會期間,世界對中國的好感十分明顯,而這種好感提升的趨勢“現在更加明顯”。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今年5月也援引權威報告説:“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是人類歷史上觀看人數最多的直播節目,超過了登陸月球、戴安娜王妃葬禮以及奧巴馬的就職典禮”,“在全世界引起了共鳴”。

    國際社會看到,舉辦奧運會留給中國多方面的財富,使中國社會切實受益。國際奧委會的評估報告説,北京奧運會給中國帶來許多好處,尤其在改善公共基礎設施方面。至於奧運會的公共衛生遺産,更是“給中國送上了一份經久的大禮”。報告特別指出:“有些好處立竿見影,還有一些將隨著時間推移顯露出來”。

    北京奧運會還贏得了一枚生態“金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在其報告中得出結論:北京奧運會履行並且超過了在環保方面的承諾,包括從減少空氣污染到改善公共交通以及利用可再生能源等方面。

    奧運會增進了中國對世界的了解,中國以新的姿態擁抱世界。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歷史學教授瓦瑟施特倫舉出一個精彩例子:在上海,人們共同努力要把2008年的“奇跡”持續至2010年,屆時將在上海舉辦的世博會被視為“經濟奧運會”。

    北京奧運會的另一重要遺産,就是對民族心理和體魄的長遠影響。一年後回首北京奧運會,美聯社記者在採訪中看到:很多人在參觀“鳥巢”,把自己和國家的成功聯絡在一起,奧運會的成功與中國不斷崛起的經濟一道,“給很多中國人注入了新的信心”。

    路透社則注意到今年8月8日——中國國務院批准設立的第一個“全民健身日”,與北京奧運會開幕紀念日的“巧遇”,認為“讓中國13億人民中更多的人參與到體育運動中,正是奧運會的遺産之一”。

    奧林匹克的光榮屬於全世界,北京奧運會這場世界參與最為廣泛的體育盛會所帶給東道主的深遠影響,也必然會在全世界顯現。

8月8日全國將舉辦大規模活動迎首個"全民健身日"

    2009年8月8日是國務院批准設立的第一個“全民健身日”,也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一週年紀念日,全國各地將舉辦一系列活動來迎接這在中國體育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日子。詳細>>>

北京在健身 中國在健身

    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在華夏大地上掀起了一股體育熱潮,“全民健身與奧運同行”的理念深入人心。北京奧運會已經過去一年,國人對健身有了更深的理解。

    無論是在現代化的健身俱樂部內、社區的健身步道中,還是在鄉間的簡易籃球場上,到處都能看到揮汗如雨積極鍛鍊的人群。對於很多人來説,參與健身已經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增強體質的方式,而是家人之間共度歡樂時光、朋友之間的相互交流增進友誼的渠道,代表了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詳細>>>

 
 
 相關鏈結
· 北京:1月至4月交通由"中度擁堵"降為"輕度擁堵"
· 北京交警將在城區街道等地設公安交通管理服務站
· 2009年北京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計劃投資近800億元
· 北京2009年政府資金重點投向軌道交通等6大領域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