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北京奧運一週年:北京空氣質量續寫“綠色神話”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8月07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8月7日電(新華社記者 張淼淼)老北京孫剛自小在南橫西街的衚同里長大,在京城生活了快50年,他最拿手的絕活就是放風箏,他的生活中已經告別了嗆人的煤爐,然而他最希望告別的就是灰霾的天空。

    “甭管白天、晚上,抬頭就是藍天,彩色風箏飛起來格外輕快漂亮。”孫剛告訴記者,奧運以來,尤其是今年4、5月的天氣最令他滿意,從早到晚都是透藍的天。

    時隔一年,記憶仍能輕易回到去年夏天,北京在熱烈的艷陽、一級的空氣中送別了第29屆北京奧運會。還記得許多人,有普通市民,有權威專家,一邊欣賞“鳥巢”中漫天飛舞的紅葉,一邊默默抑或是大聲説出自己的擔心:奧運會結束後,藍天和星星是否會和北京一起説“再見”?

    與過去幾屆奧運會相比,北京對於污染控制的減排力度被國際公認為最大、最嚴格,所以從某種角度説,北京的空氣質量難題已借助奧運的推力破題。事實證明,奧運會後的這一年,一個綠色的北京正在成型,一個關於綠色的神話還在繼續。

    十年之最

    2009年截至7月底,北京二級和好于二級的天數累計達到171天,比去年同期相比多22天,佔已監測天數的80.66%,空氣質量創十年之最。

    一年後的今天,來自北京環保部門的權威表述或許可以打消一年前部分人們對此的疑慮。

    北京市環保局副局長杜少中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説,截至7月底,今年北京空氣質量的很多指標都達到或超過了2000年以來同期最高水平。可以用“六個最”來概括:達標天數最多、長時間連續達標次數最多、未出現輕度污染以上(含三級Ⅱ及以上)的污染天氣的月份最多、空氣質量同期最好的月份數最多、可吸入顆粒物等污染物平均濃度最低以及空氣質量為優的一級天數達到2000年以來同期最高水平。

    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北京達標天數比2000年以來同期平均多48.2天,一共出現6次連續15天以上達標,共有4個月未出現輕度污染以上(含三級Ⅱ及以上)的污染天氣,這都是近10年沒有過的。

    十年堅持

    奧運後北京空氣質量繼續改善有客觀方面的原因,如氣象條件總體有利,春季沙塵由去年11次減少至今年的6次,直接對空氣質量級別的影響由去年的5次減至今年的2次。

    但起決定作用的,是多年來堅持、持續開展的空氣質量治理措施,特別是奧運期間的保障措施效果繼續顯現。據介紹,奧運前,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山東6省區市建成並投運燃煤機組脫硫裝機2645.5萬千瓦,北京市國華、華能、高井、京能四大燃煤電廠脫硝設施在2008年6月底前全部投運,奧運前實施的污染減排措施在今年持續産生環境效應。

    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研究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郝吉明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奧運期間的空氣質量能夠達標,得益於嚴格的奧運臨時減排措施以及北京從1998年就開始的空氣治理措施。

    “奧運會後,除了機動車單雙號限行等作為長期措施保留了下來外,部分臨時措施都已解除,促成北京奧運會後空氣質量持續改善的根本原因是北京已經堅持了10餘年的控制大氣污染措施。”

    據介紹,為保障奧運後北京空氣質量不滑坡,北京市于去年9月發佈了《北京市第十五階段控制大氣污染措施》,重點包括要繼續抓好以淘汰高排放黃標車為主的機動車污染防治,以推行“綠色施工”為主的工地揚塵污染防治,以深化産業結構調整為主的工業污染治理,以優化能源結構為主的燃煤污染治理,嚴格控制垃圾填埋場污染排放和實施極端不利氣象條件下空氣污染控制應急措施等。

    杜少中説,目前北京近200家污染企業停産、轉産、搬遷;全市23條污染嚴重的水泥立窯生産線和149家磚廠已被關停;首鋼目前已完成壓縮400萬噸鋼生産能力(佔總能力近50%),計劃2010年底前冶煉、熱軋全部退出市區;北京東南郊北京化工廠、染料廠、北京焦化廠、化工二廠等大型化工企業已陸續停産,其中,北京焦化廠停産,每年將減少煤耗300萬噸,減少煙塵、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排放1.5萬多噸。

    綠色引領發展

    “奧運會本身就對全民進行了一次深入的綠色教育。綠色、科技、人文,這些詞組變成了理念,成為一種思考,即使奧運會已經結束,他們仍在發揮著長久的、正面的作用。”

    郝吉明認為,北京奧運會留給人們最重要的遺産是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而這種綠色的生活方式,正引領北京更切實地走向可持續發展。

    “北京的藍天,絕對有我一份貢獻,”幾天前剛剛辦理完黃標車淘汰手續的大興居民小陳説,“開著‘墨鬥魚’上路挺不好意思的,所以雖然心裏不捨得報廢車,但平時也儘量少開,現在趕上政府給補助,我真是心甘情願報廢了我的車。”

    據了解,北京黃標車更新淘汰工作得到了市民很大的支持。今年1至7月,北京市共淘汰高排放污染車輛8.7萬輛,在機動車增長20余萬輛的情況下,與機動車排放有關的污染物總量沒有增加。

    北京環保宣教中心主任張寶森説,2006年他們曾和北京社會心理研究所完成了一份“北京市公眾環境意識調查報告”,結果顯示,只有不足3成的公眾經常能做到將垃圾分類投放。自帶菜籃或購物袋以及每年參加植樹造林活動、領養一棵樹或做一天環保志願者的比例就更低了。

    奧運之後,這一比例發生反轉性改變。據環保部門最新的公眾調查顯示,“綠色奧運”宣傳和“禁塑令”實施後,約三分之二的消費者自覺減少塑料袋的使用。領養一棵樹或做一天環保志願者在北京更是很普遍,據園林部門的統計,今年領養樹木的數量是奧運前的數十倍。

    記者即將結束採訪時,杜少中説,目前看我們仍然有近20%的天沒有達標,完成全年空氣質量改善任務依然艱巨,到2010年,我們的大氣、水和聲環境質量都要基本達到國家標準。

 
 
 相關鏈結
· 北京奧運後空氣質量持續改善上半年創“六個最”
· 美駐華使館自測數據並不能真實反映北京空氣質量
· 北京空氣質量連續10年改善 2008年“藍天”增加28天
· 北京上半年空氣質量創10年最好水平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