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山西經濟負增長中的轉型之變:"黑"與"綠"的抉擇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8月11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太原8月11日電(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張羽、陳忠華、晏國政)今年一季度,GDP增速-8.1%;上半年,GDP增速-4.4%。作為全國唯一負增長的省份,山西再次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然而,在持續負增長的背景下,山西做出了“黑”轉“綠”的抉擇,堅決淘汰落後産能。今年上半年,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7.92%,萬元GDP電耗下降8.54%,二氧化硫減排量超額完成了“十一五”目標。

    安全事故及環境污染,向粗放發展亮起紅燈

    山西煤炭産量佔全國的四分之一、焦炭佔五分之三、火電佔十六分之一。因此,山西人經常自豪地説,華北地區一半以上的電燈是山西點亮的。特別是在國家需要煤的時候,山西從未皺過一次眉頭。2008年我國南方部分省份遭遇雨雪冰凍災害時,作為北煤南調主要通道的大秦鐵路平均每7分鐘就要發出一列萬噸運煤專列。短短一個月,山西煤炭企業放棄春節休假,生産煤炭3385萬噸。此後的汶川大地震、北京奧運會等關鍵時期,都能看到山西為國家提供能源保障的影響力。

    在煤炭等能源産業支撐下,山西GDP在2001年至2007年間連續7年保持兩位數增長,2008年該省人均GDP首次突破兩萬元大關。

    而在榮耀的背後,山西不得不品味“酸楚”。全省多年水資源總量123.8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量只佔全國平均水平的六分之一,而每年因開採煤炭破壞損耗的水資源就達15億立方米以上;採煤還造成全省5000平方公里面積“懸空”,引發嚴重地質災害面積達2940平方公里,每年新增塌陷面積約94平方公里。

    讓人難以接受的是,煤炭開採還使山西近幾年“是非”不斷,形象受損。外界一提起山西,更多的談資是污染、事故、官員問責……

    事實的確如此。新中國成立60年來,山西因採煤等造成的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經濟損失高達3980多億元。在全國污染嚴重的城市中,該省臨汾、陽泉、大同曾連續幾年名列三甲;白天少有藍天白雲,黑夜少有月亮星星,湛藍的天空和新鮮的空氣一度成為眾多城市市民渴求的“奢侈品”。污染,成為山西的一張“黑色”名片。

    而頻發的安全生産事故則是影響山西形象另一“痼疾”:新中國成立60年來,山西煤礦事故累計造成1.7萬人死亡、1.3萬人傷殘;每年還有為數不少的官員因安全生産事故被問責,有的直接被免職。

    頻發的安全事故與嚴重的環境污染為資源高度依賴和單一粗放增長方式頻頻亮起“紅燈”。痛定思痛,山西省委、省政府提出:再也不要“帶血的GDP”和“污染的GDP”,全省上下調結構促轉型、抓安全治污染,向粗放式增長模式“宣戰”。

    轉型調整力度加大,節能減排亮點紛呈

    國際金融危機對山西經濟衝擊很大,多年的結構性矛盾及其弊端,更是在此次危機中暴露無遺。面對綠色經濟的呼喚,山西省提出了“轉型發展、安全發展、和諧發展”的應對之策,全面加強了安全生産問責。

    山西省一位負責同志表示,山西正處於發展的拐點,要從傳統産業獨佔天下向支柱産業多元化轉變,從粗放發展方式向綠色發展方式轉變,從資源依賴型向創新驅動型轉變。

    調整首先從煤炭産業開始。“這幾年煤炭安全壓力太大,小礦早晚都要被淘汰,還不如早點退出來。以投資股權進入重組後的大礦,既不用擔心出事故負責任,還能分紅。”左雲縣一位煤礦老闆説。

    他説的“退出”,是指該省正在推行的煤炭資源整合和兼併重組計劃。省煤炭廳廳長王守禎介紹説,全省將在現有2598座煤礦基礎上保留1000座煤礦,形成3個億噸級的特大型煤炭企業集團、4個5000萬噸的大型煤炭企業集團……屆時,煤炭行業集約、高效、安全發展將成現實。

    除了煤炭,這個省還出臺了九大産業調整振興規劃,不僅包括焦、冶、電等傳統支柱産業,還包括文化、旅遊、裝備製造、特色農産品加工等新興産業。

    相對於結構調整,普通百姓更關注污染問題。對這個能耗及污染大省來説,節能減排的任務顯得尤其迫切。

    “我的車後備廂裏一直放著一副望遠鏡,這樣就能很容易地發現哪個煙囪冒黑煙,是不是在超標排污?”陽泉市副市長王旭明向記者展示了他的環保裝備,除了望遠鏡,還有一雙雨靴--方便隨時進入排污現場檢查。

    2003年陽泉二級以上天數僅為56天,2008年這一數字變成了345天。“高污染與高能耗通常是一對‘雙胞胎’,淘汰落後産能,推動産業升級,是陽泉市節能減排的主要手段之一。”王旭明説。

    繼今年一季度在全國率先實現二氧化硫“十一五”減排目標後,今年上半年,山西二氧化硫減排量達到3.9萬噸,完成全年任務的8.9倍;化學需氧量減排量約1萬噸,完成全年任務的78%;11個省轄城市環境空氣質量二級以上天數平均達到了172天,大氣綜合污染平均指數同比下降近24%;汾河水庫的水質20年來首次達到二類水質……

    從今年6月開始,太鋼發電廠燃煤發電的歷史被改寫:每年86萬噸原煤消耗由高爐、焦爐、轉爐所回收的煤氣、餘熱等替代,每月還可減排二氧化硫1722噸,煙粉塵113噸。

    太鋼集團董事長李曉波説:“今年上半年,太鋼節能減排、循環經濟項目産生直接經濟效益1.91億元。”未來兩年,太鋼將投資48億元建設33個“綠色”項目,預計年可增加産值62億元,增加效益17億元。

    去年,山西單位GDP能耗下降7.39%,為全國下降幅度最大的省份。今年上半年,山西單位GDP能耗降幅超過全國,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7.92%,萬元GDP電耗下降8.54%。

    截至今年6月底,山西已累計淘汰鋼鐵、水泥等落後産能400多萬噸、小火電70多萬千瓦。

    “在促進經濟轉型過程中,山西找到了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有力抓手。”山西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洪發科説。

    綠色發展需要勇氣,轉型壓力變為動力

    煤是山西最大的優勢,轉型並不是摒棄這一優勢而另辟蹊徑,也不是簡單地關閉小煤礦,而是將産業鏈延長、附加值提高,以實現集約、安全、高效發展。

    站在同煤集團塔山煤礦寬敞明亮的井口,人們幾乎看不到一點煤炭的痕跡。幾百米下挖出的煤輸送到井口後,直接通過皮帶封閉輸送到洗煤廠,洗出的精煤裝車外運,而煤泥、中煤等又被繼續輸送到坑口電廠燃燒發電。

    今年7月31日,隨著高嶺土和煤矸石利用兩個項目建成投産,同煤塔山工業園區産業鏈的最後一環實現了閉合。1500萬噸礦井、洗煤廠、坑口電廠、高嶺岩廠、粉煤灰磚廠、污水處理廠、高嶺土加工廠和煤矸石墻體材料生産廠……形成了資源-産品-廢棄物-再生資源“反饋式循環經濟”模式,真正實現了“黑色煤炭、綠色開採”。

    在山西十大産業調整與振興規劃中,煤、焦、電、冶等傳統産業轉型發展“脈絡”,全面體現了由粗放到集約的“黑”變“綠”思路。

    面對負增長依然強力推進經濟轉型的做法,需要“壯士斷腕”的勇氣。山西不打算為一時的經濟增長而降低産業準入的門檻,或者停止淘汰落後的産能,以及放鬆安全生産,也不打算為粗放增長而犧牲環境,而是要推進産業結構、增長方式、發展動力等方面的全面轉型。

    山西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張復明説:“從領導到群眾,山西沒有被負增長所嚇倒,反而把這次危機當成一次‘思想解放’的契機和結構調整的機遇,一手保增長,一手促轉型。練好內功,蓄勢待發,山西將在下一個增長週期有良好表現。”

 
 
 相關鏈結
· 山西召開會議部署08年財政預算執行審計整改工作
· 山西省高招專科(高職)錄取最低工作線劃定
· 山西省農機購置補貼資金全部到位
· 山西:中央財政農機購置補貼資金已經全部到位
· 山西:1至7月安全生産事故實現“三個下降”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