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上海奮力搏擊國際金融危機紀實:危機中破浪前行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8月12日   來源:人民日報

    上海人説,感謝中央正確決策,也“感謝”國際金融危機——它增強了上海的雄心、勇氣和中國經濟排頭兵的使命感。狹路相逢勇者勝,上海不僅沒被危機嚇倒,反而愈戰愈勇了。

    長江、東海;江水浩蕩、海浪滔天。懷揣長江入海口,經受江水、海浪雙重洗禮的上海,造就了敢於和善於追風逐浪的經濟品格。

    當百年一遇的國際金融危機排山倒海般襲來,挺立在中國經濟巨輪船頭的上海,首當其衝,迎風逐浪,奮力搏擊,取得了企穩回暖的新轉機,收穫了搏擊金融海嘯的新經驗。

    從“排頭兵”到“殿後軍”,上海經濟一度被打入谷底

    始於去年下半年,直至今年一季度,“下降”一詞一直與上海經濟如影隨形。

    即使到今年年中,上海GDP增速5.6%,橫比在全國殿後,縱比創1990年浦東開發開放以來的同期最低;13個主要工業行業中,5個增長8個負增長;進出口總額大降23.5%。從2008年1月到10月,上證綜指下降3800多點,約13萬億元的滬市市值蒸發……

    從市域經濟到微觀企業,從製造業到金融業、航運業,上海都承受著強烈的衝擊波,形成了巨大的嘯災。更可怕的,是“下降”原因的複雜性、嘯災後果的嚴重性。

    不可諱言,在國內,上海的全球化程度相對最高,即使成為重災區,也在情理之中。同時,上海經濟界人士還在思考另一個具體而抽象的問題:如果沒有金融海嘯,“英特爾內遷現象”就不會發生嗎?

    今年2月,世界最大芯片製造商美國英特爾公司宣佈,將在12個月內關閉設在上海外高橋保稅區的英特爾産品(上海)有限公司,它將向中西部搬遷。這一新聞引起了上海方方面面的深刻思考。

    “這更明白地告訴我們,上海遇到的困難不僅僅來自於金融危機,還來自於自身經濟結構到了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再加上由此引發的一些社會矛盾也積累到了集中發生期。可以説是‘三碰頭’原因造成了目前的困難。”上海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周振華這樣分析。以英特爾為例,它在上海建廠已14年,加工貿易在一個地區的生存期一般為10到15年。諸如此類的外遷,短期內又必然給上海經濟雪上加霜。

    16年來,上海經濟增長的速度一直是令人驕傲的“兩位數”,上海也一直是企業家的樂園。“排頭兵”的地位如何才能保持?在全國經濟中的影響力和帶動力如何才能體現?在全球化浪潮中的競爭力如何才能提升?民生條件如何才能繼續改善?上海必須做出回答。

    海嘯夾著沙石一同襲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頻頻走進社區,走進企業,走進媒體,以多種方式與市民溝通。面對嘯災,他常説三句話:一是“在預料之中”,不必驚慌;二是“要實事求是”,實事求是的情況、實事求是的態度、更要有實事求是的措施;三是“要分秒必爭”,應對措施要快、準、穩、實。風疾練勁兵,嘯狂顯船堅。上海發出了不屈的聲音。

    正如上海市發改委副主任肖林所説,困難當然是巨大的!但最重要的是面對困難的態度、決策和作為。“要找到適合上海的戰法,打出上海搏擊戰的氣勢。”他形象地比喻。“我也知道短期裏外銷上不去。但是,要我轉內銷,哪來得及。我手機上的客戶號碼90%以上是歐美客戶,內銷夥伴少得很,沒有渠道、沒有信息,我怎麼轉內銷?但是,機器還要轉,工人工資還要發,我怎麼辦?”上海盛儀服裝公司老闆潘飆説。潘先生的困難具有代表性,他飽嘗過全球化的甘甜,此刻,也嘗到全球化的苦痛。

    據了解,上海的外貿依存度最高達160%以上,30%的工業品直接面向海外市場,20%間接面向海外市場。海外市場萎縮、結構矛盾加劇、社會矛盾積聚——“三碰頭”的困難,幾乎交織在一起,如果日積月累,會形成負面的放大效應和融合效應,“如果掉進這樣的陷阱,那才可怕!”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費方域教授做了一番國際國內分析對比後如是説。

    看來,“單打一”無法搏擊金融海嘯。

    上海打的是一場攻防兼備、現代立體的金融海嘯搏擊戰。

    六大戰場齊展開,立體攻防踏浪行

    6月底,上海的一些重要經濟指標發出了積極好轉信號。比如,二産增加值、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地方財政收入、高新技術産品出口額等指標的跌幅都已明顯收窄;又比如,6月份工業增加值增長2.4%,出現連續7個月下降後的首次增長;還有,上半年的外商直接投資實到資金、上證所股票成交額、金融業增加值、房地産業增加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數據都同比增長明顯;民生方面,6大保障性住房新開工面積達180萬平方米,新增就業崗位32.3萬個,上海市高校畢業生7月初就業率達到85%。

    上海擺開的是六大戰場,以結構調整作為主攻方向,立足社會、民生、經濟的多重目的,吸收國際國內的多維視角,攻防兼備力踏狂嘯,化危為機力爭突破。籌辦世博會、加快推進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四個中心”建設、大力推進高新技術産業化、東建大浦東新區、西建大虹橋商務區、推動迪斯尼項目落戶于滬。隨著金融危機的形勢日益明朗,上海市委、市政府的政策更加集中,方向非常明確。

    世博籌辦,位列上海市“四保”(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保世博籌辦有序進行)之中。300多天前,上海就開始了迎世博600天行動計劃,其間金融海嘯爆發,外部的參展工作、內部的場館建設工作都面臨嚴重的考驗。但是,世博工作一刻也沒落下,只加強不削弱,拆遷、新建、配套、宣傳……一切有條不紊地向前推進。不久前,市委副書記、市長韓正宣佈,600天計劃“實現了時間過半,進度超半,效果明顯”。上海牢記著胡錦濤總書記的囑託:辦好世博會,是實現科學發展的重要契機,也是今後一個時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是的,世博籌辦對上海而言簡直是“雪中送炭”、“浪底送帆”,上海市“想方設法放大世博效應”。的確,這個戰場簡直成了高新技術産業化的理想搖籃。

    當華爾街等世界各大金融中心深陷危機之時,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航運中心的序幕大張旗鼓地拉開。

    去年12月,上海市人社局、金融辦聯合組織27家金融機構,拿出170多個中高端職位,遠赴紐約、芝加哥、倫敦等金融中心,逆勢招聘海外高級金融人才,在全球開展了一場“反海嘯行動”,4432人前來參加面試,840人達成初步意向,僅帶回的簡歷就有150多公斤。

    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啟動雖然只有幾個月,但是,卻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7月6日 ,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啟動,首單花落上海;8月1日,上海第一個涉及金融中心建設的法規《上海市推進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條例》正式實施,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從政策層面轉向了法制軌道。該條例第一次以法的形式,對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空間雛形進行了勾勒,即“一城、一帶、一片、一面”的空間佈局,“一城”即“陸家嘴金融城”,“一帶”即“外灘金融聚集帶”,“一片”即一些金融信息服務産業區和洋山保稅港區等專業性金融聚集區;“一面”即分散于各區的金融聚集區,如南京西路金融機構聚集區域等。同時,對金融創新給予極大的鼓勵。

    上海的金融創新此起彼伏,接連不斷。為了解決小企業融資難問題,上海先期推動了小額貸款公司的建設,8月,又推出了“網絡融資”的新嘗試,小企業無需抵押,僅憑信用就可以擔保。為了降低銀行的風險,上海市政府、中國建設銀行、阿裏巴巴三方每家出資2000萬元,建立了“風險池”,為小企業融資損失方給予補償,以鼓勵更多銀行服務小企業。與此同時,第一個金融産業基金也在上海建立,募集總規模達200億元,為金融企業進行並購等服務。國際金融中心所特有的先行先試風生水起。

    從正式醞釀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航運中心,上海整整準備了20年。上海人説,感謝中央英明決策,也“感謝”金融海嘯——它增強了上海的雄心、勇氣和中國經濟排頭兵的使命感。狹路相逢勇者勝,上海不僅沒被海嘯嚇倒,反而愈戰愈勇了。

    “浦東再出發”、“上海再出發”。今年5月6 日國務院批准原南匯區併入浦東新區。浦東由此擴大到1210平方公里,佔上海的近1/5。這塊曾經帶領上海經濟步入了一個輝煌時代的熱土,成了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的主戰場,同時也是世博會的主場。浦東新區因此人氣大漲。記者踏訪了幾家位於南匯的樓盤、仲介公司,售樓處人頭攢動、熙熙攘攘,受訪者幾乎眾口一詞:買房的人明顯多了,多年不見這種情況了。

    與此同時,新能源等9大領域的高新技術産業化如九駿奔發、大虹橋商務區建設似萬船競發,帶動上海走向新天地。

    海嘯尚未退盡,共識露出端倪

    衝過一波波狂嘯駭浪之後,上海經濟依然屹立於中國經濟的船頭。回首近一年的海嘯搏擊戰,一些共識和現象也正在上海經濟界漸漸形成。其中,也許能為中國其它區域的經濟發展提供一個先行者的視角。

    “景氣時,政府往後靠,儘量讓市場解決問題;不景氣時,政府往前衝,確保經濟正常運轉。一波金融海嘯使政府與市場的關係更加良性化。”作為經濟問題專家的上海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周振華這樣言簡意賅地總結了搏擊金融海嘯的一大收穫。危機時刻,從單個項目資金的落實,到國務院關於上海建設四個中心的文件出臺,上海從中央獲得了巨大的支持,極大地鼓舞了上海人民戰勝金融海嘯的勇氣。“金融海嘯中,上海市委市政府出臺的政策特別多、動作特別大,千人工作大會就開了好幾個。”寶山區大華小區市民張菊英對記者説:“危機中最怕聽不到政府的聲音,最怕看不到政府的行動。”

    經濟起伏的走勢,也讓人們重新審視、打量著上海的結構調整。以前人們曾這樣比喻上海的結構升級:“上海就像一個喜歡打扮的女子,每隔10年就要為自己換一次粧,她是中國歷史長河中永遠的女主角,每次登場都讓人驚艷。”金融海嘯,促使上海又換了一回粧,而且是艷麗的新粧。據6月底的統計,第三産業增加值佔上海生産總值已近60%,服務業保持著近15%的增長速度。上海經濟已經穩立在“三二一”的框架上,完全脫離了“二三一”的平臺。尤其是高端服務業增長更快,總部經濟發展勢頭良好。今年上半年,新增跨國公司地區總部、投資公司、外資研發中心31家;從上半年營業收入增長情況看,設計創意275%,諮詢服務15.4%,軟體服務15.8%,互聯網服務30%……

    開放的思維永遠值得尊敬。大雪紛飛各掃門前積雪,海嘯陣陣各關城門自保,這是很多國際經濟體的選擇。但無論是對境外還是對國內,上海在金融海嘯面前保持了開放的思維。就在記者截稿前不久,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和市委副書記、市長韓正率領的黨政代表團剛剛從湖北、四川、重慶、西藏等地取經歸來。一路之上,上海與四地幹部群眾交流迎戰金融海嘯的經驗與教訓,尋找著合作共進的機會和對策,都受益匪淺。

    金融海嘯,百年一遇;生動教材,也是百年難得。代價沒有白付,此時此刻,排頭兵上海,正一面總結經驗一面直面前方,期盼著中國經濟巨輪完全降伏嘯魔後的第一縷曙光。(記者 宋光茂 徐 衝 謝衛群)

 
 
 相關鏈結
· 上海市檢察機關開展工作為世博工程提供法制保障
· 上海:可調光節能燈新技術破解“亮度過剩”難題
· 南南全球技術産權交易所幫助發展中國家應對挑戰
· 新華社上海文廣傳媒集團簽署新媒體合作框架協議
· 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園區將啟用18類無障礙設施
· 上海市委印發《意見》加強黨支部書記隊伍建設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