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一家人,不説兩家話”
——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民族團結紀實
新華社呼和浩特8月12日電(馬曉遠)在內蒙古錫林郭勒盟這片廣袤的以蒙古族為主體、多民族聚居的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傳誦著一個個民族團結的佳話。
生長在大草原上的“國家的孩子”
在錫林郭勒盟有一批特殊身世的人。他們出生在漢族人家,而蒙古語卻成了他們的母語;他們來自黃浦江畔,卻自稱是內蒙古人;他們從小生活在孤兒院,卻在草原上找到了溫暖的家。
他們就是被蒙古族牧民稱為“國家的孩子”的上海孤兒。
上個世紀60年代,內蒙古自治區以草原母親博大的胸懷,收養了3000名“上海孤兒”。僅在錫林郭勒大草原,就有800多名“國家的孩子”找到了家。
近半個世紀過去了,當年的孤兒們早已為人父為人母。他們説,是草原母親的乳汁哺育他們長大,是草原上的風雪將他們錘煉成地道的內蒙古人。他們以親身經歷,理解了“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互相離不開”的深刻含義。
去年,汶川地震災區收到了一封特殊的來信,這封信是從內蒙古蘇尼特左旗發出的,曾讓很多人為之動容。信中寫道:“40多年前,我們這些嗷嗷待哺、生命垂危的孩子在黨中央的關懷下,被送往內蒙古大草原,來到了蒙古族阿爸阿媽身邊。現在我們已經植根于這片綠色的土地,融入了各民族大家庭,並過上幸福、美滿、和諧的生活。看到電視裏地震災區的同胞們遭受著生命和財産的嚴重摧殘,大家都很痛心。我們這些不孤的‘孤兒’獲得了第二次生命,獲得了第二次父母之愛,作為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員,我們責無旁貸地向災區人民獻出自己的一份愛心……”
寫這封信的就是當年那些被送往草原的“國家的孩子”。在得知地震使很多孩子失去父母后,他們中的很多人就四處詢問收養孤兒的條件。他們心中只有一個信念:要像蒙古族阿爸阿媽那樣撫養這些孩子長大,讓他們也和自己一樣感受到中華大家庭的溫暖。
“誰做事也不會先想誰是啥民族”
在內蒙古阿巴嘎旗吉日嘎拉圖蘇木(鄉),提起黨委書記寶日夫,牧民們都會豎起大拇指,哪家有困難就會在哪家看到他的身影。
任佔光是吉日嘎拉圖蘇木呼格吉勒圖嘎查(村)的一位漢族牧民。一説起現在的幸福日子,他總會提起寶書記的幫助。幾年前,寶日夫在這裡工作時,任佔光家是嘎查裏的貧困戶。為了幫助他擺脫貧困,寶日夫積極和自治區民委聯絡協調,為他家爭取到畜牧業項目,投入3萬餘元,建起5間暖棚,打了一眼機井。在寶日夫的鼓勵下,任佔光又種植了5畝青貯,建起了一處青貯窖,畜牧業基礎設施改善了,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都是一家人,不説兩家話,誰做事也不會先想誰是啥民族。”這位牧民出身的基層領導用流利的漢語説。幾年前,他還聽不懂漢語。為了方便開展基層工作,寶日夫一直努力學習漢語,現在他不僅可以用漢語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還練就了蒙漢文互譯的本領。在他的心裏,少數民族和漢族本來就是一家人。
2006年,寶日夫調到吉日嘎拉圖蘇木擔任蘇木長。吉日嘎拉圖是一個邊境蘇木,很多來這裡戍邊的戰士家鄉都在四川、河南等地。每逢過年過節,寶日夫總忘不了去部隊看望這些戰士,將慰問品送到邊防連隊,讓這些遠離家鄉的漢族兄弟在邊疆感受到祖國大家庭的溫暖,感受到各民族一家親的溫暖。
像寶日夫這樣的少數民族幹部在內蒙古各地數不勝數。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為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奉獻著自己的力量,也為內蒙古自治區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提供了保障。
民族團結教育從學生抓起
內蒙古東烏珠穆沁旗民族綜合高中是一所蒙古族和漢族教育和諧相融的綜合性高級中學,不同民族的學生在這裡共同學習和生活,每年都會有很多人從這裡走出草原,去接觸更廣闊的世界。在學校裏,老師們除了向學生傳授知識外,還肩負著進行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思想教育任務。
邢淑卿是學校裏的一位漢語文教師,她雖然是漢族,但因為從小在蒙古族地區長大,接受的是蒙古語言文字教育。她的家庭又是一個由蒙古族和漢族共同組成的家庭,所以邢老師對蒙古族有著特殊的情感。她剛參加工作時,正趕上學校缺少漢語文教師,邢淑卿便放棄了自己所學的物理專業,轉而投身於漢語文教研和教改實踐中。
她積極探索適合不同民族學生特點的教學方法,營造有利於學生互相討論、自主學習的氛圍。課餘時間裏,總能看到邢淑卿組織學生們開展蒙漢語詩歌朗誦比賽、漢語基礎知識競賽等活動,激發學生們理解使用兩種語言文字的興趣。十幾年過去了,邢淑卿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1997年,她的論文《關於牧區蒙古族學生漢語識字教學》獲得內蒙古教育廳首屆論文評比三等獎;2005年,她的論文《關於漢語文課堂教學中強化翻譯訓練》榮獲論文評比一等獎。2005年,她被評選為全旗的民族團結先進典型。
中國是統一的多民族的大家庭
在電影《錫林郭勒·汶川》人民大會堂首映式上,錫林郭勒盟盟長張國華説:“錫林郭勒有著20萬平方公里的草原,居住著100萬草原兒女,草原人民的淳樸善良一直在全國人民心目中有著良好的口碑。早在我國最困難的上世紀60年代初期,草原就以博大的胸懷接納了3000名上海孤兒。汶川地震發生之後,錫林郭勒草原人民捐助了130頂蒙古包、1500多萬元資金。儘管這些捐助對於整個救災來講微不足道,但表達了草原人民融入我們這個多民族大家庭的一片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