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2009中國青島藍色經濟發展國際高峰論壇圓滿閉幕,山東省政府與國家發改委等12個部委聯合通過了《2009中國青島藍色經濟發展國際高峰論壇的倡議書》。根據倡議,大會在“倡導、積極推進藍色經濟發展”的框架下達成共識,一致認為“應致力於提高科技進步對藍色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
藍色經濟:海陸統籌一體推進
本次論壇以“藍色經濟,引領未來”為主題,目的在於:一方面提出藍色經濟區建設中的重大問題,另一方面推動山東經濟發展更好地服務於國家戰略。
藍色經濟是以藍色理念為基礎的一套可持續發展的海洋經濟理論。它以海洋經濟的發展為主線,系統地介紹了中國海洋經濟概況、海洋經濟發展戰略與規劃、海洋區域經濟、海洋漁業、濱海旅遊業、海洋交通運輸業、濱海工業、海洋生態産業、沿海藍色經濟理論以及信息經濟的現狀與發展問題。
藍色經濟打破海陸分離的傳統觀念,強調海陸統籌、一體推進,並實現城鄉、經濟、文化、社會、生態協調發展。山東半島打造藍色經濟區,就如山東省省長姜大明在主旨演講中所説,要以沿海七市為前沿,以全省資源要素為依託,既強調加快沿海地區發展,又要發揮沿海地區對中西部的帶動作用,促進全省協調發展。如果説統籌協調是藍色經濟戰略的魂魄,藍色經濟戰略就是對科學發展觀的生動詮釋。
近年來在沿海經濟一帶,從北部的遼東半島到海西經濟區都制定了一系列海洋經濟戰略。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杜鷹説,當前中國沿海已初步形成“三大五小”的佈局。“三大”即環渤海地區、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五小”指遼寧沿海、山東黃河三角洲生態經濟區、江蘇沿海經濟區、海峽西岸經濟區和廣西北海經濟區。
2008年中國海洋産業實現生産總值近3萬億人民幣,約佔全國GDP總量的9.9%,並且提供了數以千萬計的就業崗位。杜鷹認為,發展海洋經濟順應人類社會的發展大勢,代表了當今世界發展的潮流和基本方向。
海洋科技:藍色經濟的支撐
誰擁有海洋,誰就擁有未來。而海洋的競爭,實質就是海洋新技術的競爭。
《倡議書》強調科技對藍色經濟的支撐作用,呼籲社會各界更加注重科學技術對藍色經濟發展的貢獻,重視和加強海洋應用基礎科學研究和海洋開發管理科學研究。加強海陸空間統籌規劃,對海洋開發活動實施嚴格的科學管理,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的統一。
這一點也在科技部副部長劉燕華的主旨演講中得到印證。他指出,面對國家海洋事業發展對海洋科技的重大需求,進一步推動海洋高新技術和海洋産業發展,第一,繼續加大海洋科技的投入,推進海洋科技的創新,繼續加強與完善近淺海技術體系,推動我國海洋技術從近淺海向深遠海的戰略轉移。第二,針對海洋技術特點,強化體系與機制建設。建設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産學研相結合的海洋技術創新體系,培育一批中小型海洋科技企業,發揮企業在海洋技術創新中的主體作用。建立與研究機構和高校有機結合的海洋知識創新體系,優化科技力量佈局,構建開放流動競爭協作的運作機制,發揮國家科研機構骨幹和引領作用,發揮高等院校的基礎與生力軍作用。建立軍民結合,促進民用科技和軍用科技的緊密結合和有效互動。第三,採取有力措施,加強海洋科技成果的推廣應用,推動海洋高新技術産業和海洋經濟發展。為推動海洋經濟成果的推廣應用和産業化,國家海洋局和科技部共同聯合製定併發布了《全國科技興海規劃綱要(2008—2015年)》,提出了未來八年的戰略目標和重點任務。
山東半島:可成國家戰略中獨立一極
專家認為,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有條件也應該成為國家發展戰略中獨立的一個增長極,並建議儘快研究制定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整體發展戰略。
國家海洋局海洋發展戰略研究所所長、中國海洋法學會常務副會長高之國博士認為,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提出,清楚地表明了中國發展海洋經濟、建設海洋強國的決心和謀略。它應該成為中國沿海經濟發展和沿海大開發的獨立一極,並且是新的增長極。
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本次論壇主持人龍永圖建議,制定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戰略,應包括藍色經濟發展戰略的一些基本內涵、規劃步驟、政策措施、産業佈局、人才政策以及國際合作和交流的意見。
山東半島空間格局的優化,是發展藍色經濟的基礎,以膠濟線和煙臺、威海、青島、日照所形成的“T”形格局,將青島推向了“龍頭”的位置。論壇上,青島市長夏耕也表達出青島打造藍色經濟區的決心:依託海洋科技教育及資源稟賦優勢,在發展戰略佈局、海洋環境保護、科技創新帶動、優勢産業培育和體制機制保障等方面制定規劃、完善政策、加快實施,努力把青島建設成為中國藍色經濟發展的先行區、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核心區、海洋自主研發和高端産業的集聚區、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的示範區。(記者 王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