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8月18日電(記者 雷敏 王希)雖然7月份全國吸收外資金額同比降幅再次出現大幅滑落,但此間分析人士認為,與許多發展中國家相比,我國在産業集群、基礎設施和市場容量等方面具有很大優勢,仍是全球外商直接投資(FDI)首選地。
商務部17日發佈了7月份利用外資金額的情況,與上月6.8%的降幅形成鮮明對比的是,7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53.59億美元,同比下降35.71%,成為今年以來單月最大降幅。
“對吸收外資數據進行短期分析沒有太大意義。”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部部長張小濟説,“因為如果某個月有一兩個大項目上馬,就會造成月度數據的波動,因此只能分析大的趨勢。總的來看,目前全球經濟尚未復蘇,對中國吸收外資勢必造成不利影響。”
受金融危機影響,當前全球跨國投資下降趨勢明顯。根據聯合國貿發會議(UNCTAD)近期發佈的《2009-2011年世界投資前景調查報告》顯示,2009年一季度全球外商直接投資和跨國並購同比分別下降54%和77%,預計全年下降幅度達50%和67%,這直接制約了中國實際使用外資的增長。
“雖然目前中國吸收外資金額同比下降,但降幅遠低於全球FDI降幅,且在全球FDI總量中的份額有所上升。”商務部研究院副研究員梅新育説,“事實證明,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相比,目前中國的投資環境對外商更具有吸引力。”
受訪專家普遍表示,隨著工業化、城市化加速發展,國內市場的巨大潛力將不斷釋放。為應對金融危機相繼出臺的擴大國內需求、保持金融穩定、推動産業振興和技術創新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將為外商投資提供新的機遇和發展空間。
據聯合國貿發會議近期對241家跨國公司的一項問卷調查顯示,全球金融危機期間中國仍然成為對外資最具吸引力的國家,排名第2至第5位的國家依次為印度、美國、俄羅斯、巴西。
“現在中國對外資的吸引力已不再是勞動力成本低廉了。與一些發展中國家相比,中國國內市場容量大、産業配套能力強、基礎設施完善,這才是今後中國吸收外資的最大籌碼。”張小濟説。
分行業來看,“我國吸收外資主要依靠製造業,在經濟低迷期受到的不利影響較小,長期來看資本回報率仍會高於其他市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副部長趙晉平説。
今年以來中國服務外包業務取得較快發展,吸收外資的結構進一步優化。上半年,全國承接服務外包合同執行金額32.9億美元,同比增長42.4%。
外資在中國的地位舉足輕重。在中國工業産值中佔到30%,納稅總額中佔到21%,進出口占到55%。更重要的是,在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國家,外資提供的就業機會佔到11%。因此,吸收外資不單純是對外開放的問題,還關係到中國的財政收入、居民就業、技術進步和産業升級等。
在談到今年下半年吸收外資走勢時,張小濟表示,現在全球經濟剛剛出現企穩跡象,經濟前景尚不明朗,投資仍然處於疲軟狀態,因而今年內對中國的跨國投資也不太可能出現大規模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