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發展改革委主任:八大措施鞏固經濟企穩回升勢頭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8月25日   來源:新華社

    張平:我國將採取八大措施鞏固經濟企穩回升勢頭

    新華社北京8月25日電(記者雷敏、陳菲)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張平25日説,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正處在企穩回升的關鍵時期,一旦鬆懈就有可能出現反復,因此下半年要採取八大措施鞏固這種回升勢頭。

    受國務院委託,張平25日向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報告今年以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這八大措施包括:

    一是繼續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繼續實施好促進汽車、家電等消費的政策措施,加快城鄉流通網絡建設;繼續發揮好投資對拉動經濟和調整結構的重要作用。

    二是努力穩定對外經濟特別是外貿出口。落實已確定的穩定外需的各項政策,引導企業加快調整出口結構和開拓新興市場。

    三是保持農業農村經濟穩定發展。落實各項強農惠農政策。抓好秋季作物田間管理,加強防汛抗旱、病蟲害防治等各項工作,力爭全年糧油生産再獲好收成。落實主要農産品最低收購價政策。

    四是下更大力氣推進結構調整。抓緊實施重點産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積極推進企業技術改造、兼併重組和淘汰落後産能。

    五是加快科技創新和培育新興産業。及早謀劃和培育節能環保、信息、新能源、新材料、新醫藥等一批發展潛力大、帶動作用強的新興産業,儘快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六是毫不放鬆地抓好節能減排。強化節能減排目標責任,落實獎懲措施。加強節能減排重大項目建設。堅決防止經濟形勢好轉後一些落後産能死灰復燃。

    七是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抓緊研究進一步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佔國民收入比重的政策措施。積極改革資源性産品價格形成機制,穩妥推進水價、成品油價格和電力價格改革。

    八是加大改善民生工作力度。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著力抓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和城鎮困難群體的就業工作。儘快出臺養老保險轉移接續辦法繼續探索建立適度普惠型老年福利制度。

    張平:我國經濟運行面臨六大困難和挑戰

    新華社北京8月25日電(記者陳菲、雷敏)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張平25日向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報告今年以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時説,當前我國經濟回升向好的勢頭還不穩定、不鞏固、不平衡,經濟運行面臨六大困難和挑戰。

    張平指出,首先外需嚴重萎縮對我國經濟的影響仍將持續。總體來看,世界經濟仍處在衰退之中,實現復蘇是一個緩慢曲折的過程。在這種情況下,我國全年的外貿形勢將十分嚴峻。

    二是部分行業和企業生産經營還比較困難。在當前生産能力較大、對外依存度較高、外需難有明顯恢復的情況下,市場競爭加劇,産品價格下跌,許多企業訂單不足,銷售收入下降。

    三是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增收難度較大。實現全年糧食豐收還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還要經受洪澇、乾旱、早霜、病蟲害等的考驗。儘管農民工的就業形勢好于預期,但就業人數增速和工資水平增幅均有明顯下降,加上主要農畜産品價格下行壓力仍然較大,影響了農民收入較快增長。

    四是推進結構調整和節能減排任務十分艱巨。上半年,結構調整雖取得一定進展,但還不平衡,産能過剩、自主創新能力弱等問題依然突出。企業兼併重組進展較慢。

    五是就業壓力仍然較大。部分應屆高校畢業生尚未實現就業,同時仍有一批往屆畢業生還沒就業;儘管返城農民工絕大多數找到了工作,但工作不穩定的情況較為普遍。

    六是支撐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還不強。在居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難度較大、社會保障水平總體不高、消費環境亟待改善,以及鼓勵引導非公有制經濟加快發展的體制機制尚不健全的情況下,增強國內需求自主增長的動力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關注計劃報告:我國經濟回升向好勢頭日趨明顯

    新華社北京8月25日電(記者雷敏、吳晶)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張平25日説,今年以來,我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取得積極成效,經濟回升向好的勢頭日趨明顯。

    受國務院委託,張平25日向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報告今年以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張平説,今年以來,面對極其複雜嚴峻的國內外環境,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中央確定的方針政策和十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的各項決議,全面落實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一攬子計劃,經濟運行中的積極因素不斷增多,保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取得明顯成效。

    他指出,總的來看,今年以來在國際環境嚴峻複雜、世界經濟陷入衰退的情況下,我國頂住了國際金融危機的巨大衝擊,在較短時間內穩定了各方面信心,遏制住了經濟增長下滑態勢,經濟呈現企穩向好的勢頭,成績來之不易。實踐充分證明,中央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方針政策和一攬子計劃是完全正確和及時有效的。

    張平:我國産能過剩矛盾依然突出

    新華社北京8月25日電(記者何雨欣、李菲)受國務院委託,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張平25日向全國人大常委會作了國務院關於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情況的報告。他指出,我國目前工業整體技術水平不高,産能過剩矛盾依然突出。

    “在全球産業鏈上,我國製造業總體仍處於中低檔環節,由於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外部需求急劇下降,使産能過剩問題凸顯。”張平説,截至2008年底,我國粗鋼産能達到6.6億噸,而國內需求不到5億噸;水泥産能18.7億噸,國內需求只有14億噸至15億噸;電解鋁、煤化工、平板玻璃、燒鹼等産能也嚴重過剩。

    “我國能源消耗偏高、污染物排放較多。”張平同時介紹,儘管近年來我國在節能降耗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但原油加工、鋼鐵、乙烯等的單位産品綜合能耗都高於國際先進水平,2008年我國火力發電標準煤耗比國際先進水平高7%左右,酸雨、水體污染、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草原退化等問題比較突出。

    張平指出,將加快推進相關領域改革,繼續完善促進産業結構調整的政策,把自主創新作為中心環節,把節能減排作為突破口和重要抓手,加快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畜牧法貫徹實施存在三方面問題

    新華社北京8月25日電(記者隋笑飛、李菲)畜牧法貫徹實施總體情況是好的,但還存在一些問題,畜牧業發展中也面臨一些困難,這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

    這是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主任委員王雲龍25日向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作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於檢查畜牧法實施情況的報告時所表示的。

    這三個問題分別是:

    ——畜牧業發展支持保護體系還不健全。發展畜牧業投入不足。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和利用、良繁體系、畜産品質量安全監管、重大動物疫病防控、草原生態補償等方面的投入,與實際需要差距較大。制約畜牧業發展的貸款難、用地難、糞污處理難等問題還沒有解決的有效辦法。

    ——畜産品質量安全監管和動物疫病防控任務艱巨。從監管對象和防控環境看,畜牧生産分散,飼養環境差異較大,管理水平參差不齊,質量安全管理環節多,國內外動物疫情複雜,發生重大動物疫情的重大隱患依然存在。動物疫病防治技術和藥品研發推廣水平與防疫需要不相適應。

    ——畜牧業生産方式比較落後。畜牧業發展的規模化、標準化以及組織化程度較低,畜禽良種化水平不高,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形勢嚴峻。

    關注轉變發展方式:我國節能減排和生態建設取得積極進展

    新華社北京8月25日電(記者王飛、李菲)受國務院委託,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張平25日向全國人大常委會作了國務院關於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情況的報告。他指出,在國家政策的有力作用下,我國節能減排和生態建設取得了積極進展。

    這突出表現在:

    ——大批落後産能退出市場。2006至2008年,淘汰落後煉鐵産能6059萬噸、煉鋼産能4347萬噸、水泥産能1.4億噸,關閉小煤礦超過1萬處,截至今年上半年,已淘汰小火電5407萬千瓦,提前一年半完成“十一五”規劃目標。

    ——能耗水平進一步下降。2006至2008年,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10.08%,今年上半年又比上年同期下降3.35%。

    ——污染防治成效明顯。2006至2008年,全國新增燃煤脫硫機組3.2億千瓦,脫硫機組佔火電裝機容量的比例由2005年的8%提高到2008年的60%。“三河三湖”和三峽庫區等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快推進。

    ——主要污染物排放繼續減少。2006至2008年,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減少6.61%和8.95%。

    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建議從六個方面進一步貫徹實施好畜牧法

    新華社北京8月25日電(隋笑飛、李菲)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主任委員王雲龍25日向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作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於檢查畜牧法實施情況的報告時表示,當前我國畜牧業正處於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關鍵時期,必須進一步抓好畜牧法貫徹實施工作,以促進畜牧業持續健康發展。

    檢查組建議從六個方面進一步抓好畜牧法貫徹實施工作,以促進畜牧業持續健康發展:

    ——建立支持畜牧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落實畜牧法規定的扶持政策,增加財政投入;加強宏觀調控,有效防止畜産品價格大起大落;創新農村金融服務方式,解決規模化養殖企業的資金需求。

    ——加大畜産品質量安全保障和疫病防控能力建設。按照“全程監管、重點監控、及時處置”的原則,採取綜合措施,確保畜産品質量安全。加強畜禽養殖基地和畜産品質量認證推廣,強化畜禽標識和養殖檔案管理,加強畜禽屠宰加工和流通環節監管,加強畜産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加強市、縣級畜産品質量安全檢測和動物疫病檢測基礎設施建設。

    ——積極推動畜牧業發展方式轉變。積極引導畜牧業發展方式轉變,加快推進畜牧規模化標準化健康養殖,儘快出臺扶持政策。進一步促進畜牧業産業化水平,鼓勵畜産品加工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逐步形成生産、流通、加工等環節的利益聯接機制,保護養殖者的經濟利益。

    ——加大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和開發力度。建立畜禽遺傳資源監測機制,掌握畜禽遺傳資源動態信息,並針對資源變化情況制定有針對性的保護措施。加大中央和地方財政對畜禽遺傳資源保護的扶持力度,加強畜禽遺傳資源合理有序利用。

    ——處理好畜牧業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係。繼續鞏固退牧還草成果,推進石漠化草原治理、遊牧民定居等草原保護工程。認真落實草原家庭承包經營、基本草原保護、草畜平衡及禁牧休牧輪牧制度,構建草原生態保護建設的長效機制。加大畜禽養殖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加大對畜禽養殖糞污綜合利用示範工程的扶持。

    ——加快配套法則制定。儘快制定配套法規規章,進一步細化畜禽養殖行為規範、畜禽污染防治、畜産品質量安全管理、畜禽遺傳資源保護、政府對畜牧業投入等方面的規定,明確相關主體責任,增強可操作性。

    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聽取畜牧法執法檢查報告

    新華社北京8月25日電(記者隋笑飛、李菲)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25日聽取了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於檢查畜牧法實施情況的報告。

    畜牧法是2005年12月頒布、2006年7月開始實施的。制定畜牧法的目的是:規範畜牧業生産經營行為,保障畜禽産品質量安全,保護和合理利用畜禽遺傳資源,維護畜牧業生産經營者的合法權益,促進畜牧業持續健康發展。今年5月至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赴河北、河南、內蒙古、吉林、陜西、四川等六省(區)對畜牧法實施情況進行了檢查。

    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主任委員王雲龍向會議報告了這次執法檢查的情況。王雲龍説,三年多來,各級政府和有關主管部門以畜牧法為法律保障,抓住畜牧業發展的關鍵環節,採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主要為:認真學習,廣泛宣傳,積極制定配套法規;積極落實畜牧業發展扶持措施;努力提高畜産品質量安全監管水平;切實加強動物疫病防控體系建設;加大畜禽遺傳資源和種畜禽管理力度等。

    執法檢查報告也指出,畜牧法貫徹實施總體情況是好的,但還存在一些問題,畜牧業發展中也面臨一些困難。比如“畜牧業發展支持保護體系還不健全”“畜産品質量安全監管和動物疫病防控任務艱巨”“畜牧業生産方式比較落後”等。

    對此,執法檢查報告中提出了六條建議,分別為:建立支持畜牧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加大畜産品質量安全保障和疫病防控能力建設;積極推動畜牧業發展方式轉變;加大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和開發力度;處理好畜牧業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係;加快配套法則制定等。

    關注轉變發展方式:我國將從五方面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

    新華社北京8月25日電(記者何雨欣、王飛)受國務院委託,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張平25日向全國人大常委會作了國務院關於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情況的報告。他説,將從五方面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

    這五方麵包括:

    ──加快推進相關領域改革。繼續削減和調整行政審批事項,拓寬民間投資的領域和範圍,深化收入分配改革,推進資源性産品價格改革,進一步明確中央和地方事權與支出責任劃分,進一步健全促進科學發展的幹部考核評價機制。

    ──繼續完善促進産業結構調整的政策。進一步完善強農惠農政策體系,加強農業科技創新,完善服務業發展政策,積極鼓勵優勢企業強強聯合,繼續加強對中小企業融資擔保、自主創新、人才培養、市場開拓等方面的服務和支持。

    ──把自主創新作為結構調整、轉變發展方式中心環節。加快實施重大科技專項,進一步調整科技經費投入結構,建設一批開放共享的科技基礎設施和條件平臺,繼續支持科技成果産業化和規模化應用,推動高技術産業集聚和特色産業基地發展。

    ──把節能減排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對鋼鐵、電解鋁、水泥等高耗能、高排放行業,要採取措施,管住增量、調整存量、上大壓小、扶優汰劣,支持企業圍繞節能減排加快技術改造,進一步完善促進落後産能退出的政策措施。

    ──把縮小城鄉、地區差距作為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的著力點。加強小城鎮建設,提高城鎮綜合承載能力,引導農村勞動力有序轉移。逐步形成體現主體功能區要求的區域發展模式,堅決防止能耗高、污染重和低水平的産能轉移到中西部地區。

    關注轉變發展方式:今年上半年我國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53.4%

    新華社北京8月25日電(記者何雨欣、崔清新)受國務院委託,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張平25日向全國人大常委會作了國務院關於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情況的報告。他指出,近幾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保持較快增長,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不斷提高,去年達45.7%,今年上半年提高至53.4%。

    報告顯示,新世紀以來,針對消費率下滑較快的情況,國家積極採取包括增加城鄉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群體收入、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和改善消費環境等措施,推動擴大居民消費,這使得調整投資與消費結構得到加強。

    “與此同時,更加注重優化投資結構,發揮投資對消費的促進作用。”張平介紹,去年四季度以來的新增中央投資主要用於保障性安居工程、農村水電路氣房、教育文化衛生等方面建設,這為未來擴大消費創造條件。

    “此外,我國還積極推進內需與外需協調發展。”張平指出,2008年下半年以來,針對國際市場需求大幅萎縮、我國出口急劇下滑的嚴峻形勢,國家先後通過提高部分産品出口退稅率,取消或降低部分商品出口關稅或特別出口關稅等政策,進一步推進貿易便利化,努力減緩進出口過度下滑的勢頭。

    關注轉變發展方式:我國科技創新體系穩步推進

    新華社北京8月25日電(記者李菲、崔清新)受國務院委託,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張平25日向全國人大常委會作了國務院關於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情況的報告。他指出,我國的科技創新體系穩步推進。

    張平介紹,我國科技創新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體系已逐步完善,相關的科技投入也較快增長。去年全國研發經費支出達4570億元,是2005年的1.87倍。企業已成為投入和研發的主體,大中型工業企業投入研發經費佔全國的一半以上。

    “我國的科技創新體系基礎能力建設得到加強。”張平説,國家實驗室、國家工程中心和國家工程實驗室等建設穩步推進,12項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知識創新工程和技術創新工程建設加快實施。

    據介紹,近幾年,我國高技術行業較快發展。2006年至2008年高技術行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6.8%,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超過8%,同時,一批大型企業集團成長壯大,2008年,大中型工業企業集團實現利潤佔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65.3%。

    關注計劃報告:目前高校畢業生就業簽約率與往年基本持平

    新華社北京8月25日電(記者陳菲、雷敏)“目前高校畢業生就業簽約率與往年基本持平,農民工就業形勢好轉,外出就業已基本恢復。”

    25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張平向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報告今年以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時説,在應對危機的過程中,應堅持把改善民生作為保增長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認真解決關係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努力使人民群眾得到更多實惠。

    張平指出,在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和增加居民收入方面,為減輕國際金融危機對就業産生的影響,國家制定實施了擴大內需拉動就業,減輕企業負擔穩定就業,政策扶持鼓勵自主創業,以及加強職業培訓提升就業能力等一系列政策,特別是對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和城鎮困難群體等還採取了專門的促進就業措施。一些企業特別是大型國有企業也堅持儘量不裁員或少裁員。經過各方面的努力,保持了就業形勢的基本穩定。

    據統計,前七個月,城鎮新增就業666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74%;下崗失業人員和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再就業分別為315萬人和93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63%和93%。

    在加快推進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上,張平透露,目前已有25個省份建立了養老保險省級統籌制度,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調整工作春節前落實到位,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即將啟動實施。

    張平表示,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繼續完善,補助水平進一步提高。救災工作紮實有效,受災群眾基本生活得到妥善安排。大力實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安排中央投資375億元用於廉租住房建設以及國有林區、煤礦和墾區棚戶區(危舊房)改造;今年將以實物配租和租賃補貼形式解決260萬戶城鎮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的住房問題。汶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有力有序推進,原定的三年目標任務有望在兩年內基本完成。

    關注立法:中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擬就積極應對氣候變化作出決議

    新華社北京8月25日電(記者張景勇、張宗堂)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25日開始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決議草案。

    氣候變化事關我國可持續發展,事關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事關我國發展的國際環境。全國人大環資委主任委員汪光燾在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就決議草案作説明時説,全球氣候變化及其不利影響是當今國際社會普遍關心的重大問題。我國作為負責任的發展中大國,一直對氣候變化問題高度重視。

    決議草案是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在辦理全國人大代表有關議案的基礎上,經進一步研究論證,認真聽取和吸收有關方面意見之後提出的。

    決議草案提出了我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指導思想,即:必須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以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為目標,以保障經濟發展為核心,以科學技術進步為支撐,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努力控制溫室氣體排放,不斷提高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在新的起點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按照這一指導思想,決議草案還進一步提出了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原則:堅持從我國基本國情和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出發,在可持續發展框架下,統籌國內與國際、當前與長遠、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堅持應對氣候變化政策與其他相關政策相結合,協調推進各項建設;堅持減緩與適應並重,強化節能、提高能效和優化能源結構;堅持依靠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增強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和適應氣候變化能力;堅持通過結構調整和産業升級促進節能減排,通過轉變發展方式實現可持續發展。

    我國始終重視應對氣候變化工作。1992年我國政府簽署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同年底全國人大常委會正式批准。全國人大常委會先後制定和修訂了節約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循環經濟促進法、清潔生産促進法、森林法、草原法等一系列與應對氣候變化相關的法律。“十一五”規劃綱要確定了節能減排的目標任務。我國政府制定了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明確了應對氣候變化具體目標、基本原則、重點領域、政策措施和步驟,完善了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機制,實施了一系列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為保護全球氣候作出了積極貢獻。

    決議草案提出,應對氣候變化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重要機遇和挑戰,必須以對中華民族和全人類長遠發展高度負責的精神,進一步增強應對氣候變化意識,根據自身能力做好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在新的內外環境和條件下促進我國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對於如何採取切實措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決議草案提出了具體要求:要強化節能減排,努力控制溫室氣體排放;要增強適應氣候變化能力;要充分發揮科學技術的支撐和引領作用;要立足國情發展綠色經濟、低碳經濟;要把積極應對氣候變化作為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明確目標、任務和要求,綜合運用經濟、科技、法律、行政等手段,全面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建設。

    決議草案還提出要加強應對氣候變化的法治建設,把相關立法作為形成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一項重要任務,納入立法工作議程。要努力提高全社會應對氣候變化的參與意識和能力,動員全社會廣泛參與到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中,營造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良好社會氛圍。積極參與氣候變化領域的國際合作,為保護全球氣候作出新貢獻。

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在京舉行
審議人民武裝警察法草案、行政強制法草案、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草案、
國務院關於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情況的報告等
吳邦國委員長主持會議

    8月24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一次全體會議。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主持會議。 新華社記者 李濤 攝

    新華社北京8月24日電  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24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一次全體會議。繼續審議人民武裝警察法草案、關於修改部分法律的決定草案、行政強制法草案,審議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草案、國務院關於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情況的報告等。

    吳邦國委員長主持會議。

    根據通過的議程,會議首先聽取了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劉錫榮作的關於人民武裝警察法草案審議結果的報告。法律委員會認為,為了規範和保障人民武裝警察部隊依法履行職責,制定人民武裝警察法是必要的,草案基本可行,建議本次常委會會議審議通過。詳細>>>

 
 
 相關鏈結
· 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24日在北京舉行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