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的愛更有力量”──中小學生在《開學第一課》中學習愛家、愛國
新華社北京9月1日電(吳晶、賈楠、丁可寧)“我要珍惜身邊每一個人”“我要幫助有困難的人”……這是北京四中和北京小學的中小學生們在共同收看《開學第一課》後,表達的心願。
9月1日晚6時30分,以“我愛你中國”為主題的《開學第一課》在中央電視臺開播。按照教育部的號召,全國各地寄宿制學校都要組織中小學生統一收看節目,在家的中小學生也要在家長陪伴下觀看。
這是教育部繼2008年首次製作《開學第一課》後,為慶祝新中國成立60週年,再次推出的節目。今年的“第一課”特別選在長城腳下錄製,並以《愛是分享》《愛是力量》《愛是承擔》《愛是榮耀》等四個主題小節,向同學們詮釋愛家與愛國。
愛是什麼?在每個人心中,都會有不同答案。在《開學第一課》中,一位位知名人士用他們的親身經歷講述著他們心中的愛。
歌唱家彭麗媛説,汶川地震時,愛是媽媽為保護孩子而被壓彎的身軀,是老師讓學生先逃而撐起的生命之門,是戰士們從廢墟裏救出孩子時的笑臉。愛,是大家捐贈的每一分錢,是全國共同跳動的一顆心,是天安門廣場上發自內心的吶喊,“中國,加油”。
雖然北京小學一年級學生甄笑瀅對成人講述的愛還不能完全理解,但她卻記住了李宇春帶領小夥伴們做的“相互幫助”的遊戲。
“同學們都是我的好朋友。”這個只有6歲半的孩子一臉自豪地説,“今天加餐的時候有個小朋友因為想家哭了,我就幫她拿了酸奶。”
《開學第一課》中,13歲的男孩馬鵬飛自強不息,從4歲起就邊上學邊照顧奶奶的故事,感動了北京四中高一學生馬驍揚。
“之前我經常抱怨自己的學習生活太苦太累,但跟馬鵬飛相比我才發現,所有的困難和挫折算不得什麼。”他説,“學了第一課,我面對困難會更有毅力,更有勇氣。”
同學們的感受正如教育家俞敏洪在《開學第一課》中所講到的,愛是承擔。承擔是孩子做人做事的“原動力”,承擔讓孩子學會堅持,承擔讓孩子更加自信,承擔讓孩子充滿愛心,承擔讓孩子找到人生目標,承擔讓孩子更主動,承擔給孩子一顆上進心。
主持人王小丫説,這堂以 “愛”為主題的班會,將在孩子們心間播撒下愛的種子,和孩子們一起去領悟“愛”的真諦,學會愛的表達。愛我們的親人朋友,愛我們的老師同學,愛我們的美好家園,都是愛國。
“愛不是索取,而是給予”──北京四中高一年級學生董怡晨特意把于丹老師的這句話記了下來。她説:“愛並不宏大,而是體現在生活的點滴當中。我們應珍惜每一份親情、友情,珍愛與身邊人交流的每個契機,珍視每一次付出和分享的機會,這就是愛的最好體現。”
北京四中團委董薇老師也從《開學第一課》中收穫不少:“作為一個參加工作不久的教育者,‘第一課’不僅使這裡的每一個孩子學會了承擔、付出、分享和感恩,也讓我領悟到,用心做一個關心孩子成長的教育者更是幸福的愛。”
時長兩小時的《開學第一課》很快就要結束。教育部部長周濟飽含深情地對同學們説,你們是未來的主人,民族的希望。再過一些單位年,當你們離開學校,進入社會的時候,正逢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高潮。你們將親身經歷中國現代化的偉大歷史進程。你們將親眼見證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上最為光輝燦爛的時代。我衷心地希望同學們樹立遠大理想,立志振興中華、熱愛祖國、熱愛人民。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開學第一課》講述的道理讓每個學生都在細細回味。
北京小學一年級學生閻城宇有點兒想家:“週末回家,我要按老師説的,給爸爸媽媽一個擁抱。”
“我們現在擁有的愛太多了,但付出還遠遠不夠。”北京四中高一學生梁鶴説,“我們要做一個心中有愛的人,更要做一個用心傳遞愛的人,只有奉獻、給予和分享,才能讓我們的愛更有價值、更有力量!”
9月1日,烏魯木齊第十九中學初一學生在教室內收看《開學第一課·我愛你中國》節目。當日,烏魯木齊第十九中學在開學之際應教育部要求,組織學生收看為中小學學生特別製作的電視節目《開學第一課·我愛你中國》。據了解,該節目由教育部與中央電視臺聯合製作,于9月1日18:30至20:30在中央電視臺第二套節目播出。教育部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中小學校告知學生和家長按時收看。 新華社記者 王菲 攝
“團結來自信任”--烏魯木齊部分中小學生觀看《第一課》見聞
新華社烏魯木齊9月1日電(記者 黃艷)“我特別喜歡節目裏説的‘愛是信任’,因為團結來自信任。”烏魯木齊市第19中學初二1班的學生瓦力斯江觀看《開學第一課·我愛你中國》(下稱《第一課》)時對記者説。
瓦力斯江説,作為一個出生在烏魯木齊的人,他覺得“信任”對於各族群眾是最重要的,“我們要民族團結,首先要彼此信任。如果我倒下去,我相信我的同學在後面會接住我,那麼我會毫不猶豫地倒下去。《第一課》用生活中的小遊戲給我們詮釋了信任的重要。”瓦力斯江説。
在瓦力斯江的班上,記者看到,同學們端坐在座位上入神地看著黑板旁邊的大屏幕液晶電視屏幕,課堂上不時爆發出陣陣掌聲和笑聲。
學生阿拉法特説:“我覺得這個節目特別生動,很貼近我們。好多大道理都那麼淺顯易懂。這個節目讓我覺得做一個中國人非常驕傲。我特別喜歡‘少年強,那中國也很棒’這句歌詞。少年是國家的未來,我們有才智、有本事,才能更好地建設祖國。”
面對記者仍有些緊張的阿拉法特説,“7·5”事件影響了我們的暑假生活,但是這個事件更加堅定了“只有各民族團結才有國家的美好明天”的信念。“我的朋友大多都是漢族同學,我們平等對待彼此,在學習上友好地你追我趕,我很喜歡這種氛圍,特別渴望學校裏的友好信任氛圍能飄出校墻之外。”
在烏魯木齊市黑甲山前街社區,一個出租房的四合院子裏,幾個孩子圍坐在屋檐下,看著電視里正在播放的《第一課》。在烏魯木齊第40小學上二年級的古尼亞孜説:“老師讓我們今天回家要看《第一課》,沒想到這麼好看!我最喜歡王小丫姐姐了,她講的道理都很好懂。”
旁邊的小學生王明軍説,“我最喜歡李連杰叔叔了,他到處做好事,幫助別人,我長大了要像他一樣有本事,多去幫助別人。”
電視機的主人是這裡的出租屋老闆,他告訴記者他院子裏的孩子都是好朋友,“他們可能太小不知道團結是什麼意思,但是他們在生活中、學習中經常相互幫助,感情都很好。‘7·5’事件對陌生人的心理有影響,但是這些小鄰居小同學們還是原來那麼好。”
記者走出院子後,裏面想起了《我愛你中國》的歌聲,還有小朋友嬉戲打鬧的聲音。夜幕降臨,喧囂了一天的城市重新回歸沉寂。
災區開學第一課:懂得愛 分享愛 學會堅強
新華社成都9月1日電(記者 葉建平 吳曉穎)9月1日18時20分,在汶川地震極重災區什邡市,剛剛結束開學典禮的“北京小學”學生們走進了嶄新教室,收看中央電視臺播出的《開學第一課》。在如此特殊的第一堂“晚自習”,學生們都表現得格外激動。
馬思怡是北京小學六年級五班的學生。當日上午,她畫了一幅北京援建者建設新學校的畫,送給了北京援建者。談起正在收看的《開學第一課》,馬思怡説:“《開學第一課》,我看到了很多很多志願者無私地在災區奉獻。長大後,我要當一名建築師,和北京援建的叔叔們一起,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蓋新學校。”
北京小學老師曹文娟認為,在開學第一天組織學生們收看《開學第一課》很有意義,能夠熏陶學生們愛國情懷和不畏困難的精神。“作為一名普通小學教師,我也認真看了《開學第一課》,一定要教好新學期的每一堂課。”
在災區德陽市,德陽五中也組織集體收看了《開學第一課》。高二年級三班學生邱垚説:“我對節目中的一個遊戲印象特別深刻,前排人往後仰,後排人要用雙手接住他們,考驗人與人之間的彼此信任。在汶川地震中,四川地震災區受災群眾扮演了‘前排人’角色,而社會各界人士擔任了‘後排人’的角色,給予四川人民許多無私的援助。前後排人的角色會在現實中也會互換,前一陣子,台灣遭受‘莫拉克’颱風襲擊,大陸同胞就為他們籌款籌物,就擔當起‘後排人’的責任。”
邱垚的同班同學邊俊麟説:“《開學第一課》裏還有一個遊戲,6個人每個人伸出兩根指頭能抬起一個人,以此來説明團結起來力量無比強大可以戰勝任何困難。地震後,和許多陌生人一起住在德陽市體育場內,大家彼此互相扶持,不認識的人之間互相幫助,相互送食物、通報地震信息,那種團結的力量驅趕走了害怕,給予我們戰勝災難的信心。”
9月1日,在安徽省含山縣環峰第二小學,幾名小學生在繪製“愛我中華”主題黑板報。當日,安徽省含山縣7萬餘名中小學生同上以“我愛你中國”為主題的開學第一課,通過主題班會、黑板報等多種形式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新華社發(程千俊 攝)
教育部組織中小學生看"開學第一課·我愛你中國"
新華社北京8月25日電(記者吳晶 劉奕湛)記者25日從教育部獲悉,教育部門將在新學期開學之際,組織各地中小學生收看特別製作的電視節目《開學第一課·我愛你中國》。
這也是教育系統為迎接新中國成立60週年,開展的“我愛我的祖國”主題教育活動的重要內容。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