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9月8日電(記者 王蔚)把東海的風能轉換成電能不再是夢想,矗立在上海東海大橋東側3臺迎風轉動的“大風車”已經點亮申城。
記者8日從上海東海風力發電有限公司了解到,我國首座、也是亞洲首座海上風力發電場——東海大橋風電場首批3臺機組從9月4日21時15分起正式並網發電,這標誌著我國海上風力發電産業穩穩走出了第一步。
東海大橋100兆瓦海上風電示範項目是國家發展改革委在2008年5月核準的我國第一個大型海上風電項目。由中國大唐集團公司、上海綠色環保能源有限公司、中廣核風力發電有限公司和中電國際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共同出資組建的上海東海風力發電有限公司負責該項目的投資開發和運營管理工作。
該海上風電場由34臺單機容量為3兆瓦的風電機組組成,總裝機容量102兆瓦,設計年發電利用小時數2624小時,年上網電量2.67億千瓦時,項目總投資23.65億元。
經過科學測量和論證,這個國內首創的海上風電場選址確定在位於上海東海大橋東側1-4公里、浦東新區岸線以南8-13公里的上海市海域。這裡的平均水深為10米,海面以上的90米高度的年平均風速為每秒8.4米。
東海大橋海上風電場採用了我國自主研發、目前國內單機功率最大的3兆瓦離岸型風電機組。它具備電動獨立變槳、變速和雙饋電機技術等世界主流機型的特點,並採用了有效的防腐蝕措施和冗余設計以提高機組的可靠性。風機輪轂高度90米、葉輪直徑91.5米,採用三葉片、水平軸、上風向的結構形式,適用於東海大橋海上風電場場址。
在整個建設中,工程技術人員克服了重重難關,實現了兩個“首創”:
一是採用了世界首創的風機高樁承臺基礎設計。直至目前,國外海上風電場採用的是單樁和三角架基礎設計,而我國設計和施工人員則是先打下8根鋼管樁,再在鋼管樁的頂部澆注成一個混凝土承臺,來滿足高聳風機承載、抗拔、水平移位的需要。
二是採用了國內首創的海上風機整體吊裝方法。國外通常採用帶液壓支腿的移動平臺進行風機分體安裝,然而東海近海海域淤泥較深,不適合移動平臺的作業。我國通過自主研發的具有海上精確定位和緩衝軟著陸功能的吊架系統,成功解決了海上惡劣自然條件下整體吊裝的各種技術難題。
據悉,到2010年上半年,東海大橋海上風電場34颱風機將全部並網發電。東海大橋海上風電場建成後,與燃煤電廠相比,每年可以節約8.6萬噸標準煤,減輕排放溫室效應性氣體二氧化碳23.74萬噸,節能減排效益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