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青島前灣保稅港區(一期)順利通過國家驗收並封關運營。以此為突破口,山東半島海岸線上24個港口優化升級,形成“組團佈局、港港聯動”的“航母效應”,未來5年將帶動集裝箱吞吐量以年均15%以上速度遞增,區域物流成本年均下降15%左右,有力助推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
山東半島擁有3000多公里海岸線,近海海域17萬平方公里,超過山東省陸域面積。過去30年,從漁業體制改革釋放增長潛能,到10餘年來“海上山東”戰略的實施,山東半島始終是我國海洋經濟最活躍地區之一。2008年,山東實現海洋生産總值5346億元,佔全國海洋經濟總量18%。
為科學開發海洋資源,培育海洋優勢産業,今年上半年,山東省委、省政府先後出臺《關於打造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指導意見》和實施草案,從集中、集約用海的角度提出9大核心區設想,旨在打造黃河流域出海大通道經濟引擎、環渤海經濟圈南部隆起帶、貫通東北老工業基地與長三角經濟區的樞紐、中日韓自由貿易先行區,拓展山東發展新空間,為我國區域經濟增添新活力。
從8月起,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規劃編制正式啟動,目標是在2015年基本形成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海洋優勢産業,到2020年建成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按照規劃,山東將形成“一區三帶”發展格局。“一區”指全面打造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三帶”是依託沿海青島、煙臺、威海、日照、東營、濱州、濰坊等7市,優化涉海生産力佈局,形成3個優勢特色産業帶:一是在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規劃建設區域,著力打造沿海高效生態産業帶;二是在膠東半島著力打造沿海高端産業帶;三是構建以日照精品鋼基地為重點的魯南臨港産業帶。
山東各地搶抓機遇,整合資源,優勢互補,錯位發展。煙臺市著力培植海洋電力、海洋生物制藥、海水綜合利用等五大海洋新興産業。威海市規劃建設港口物流、新能源等六大産業基地。濰坊市致力打造全球最大的船舶動力製造基地、全國最大的海洋化工生産基地。
強化科技先導作用,是山東建設藍色經濟區的重要支撐。山東堅持政府搭臺、企業主體、市場運作,吸引海洋研發機構、研發團隊和重點企業聯合開發,推進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綜合性海洋科考船、國家深潛基地等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努力在海水綜合利用、海洋深海技術、海洋環保技術等領域,形成一批重大關鍵技術和核心技術。
在大力發展臨海産業的同時,山東統籌海域與陸域、經濟與社會、省內東中西部發展,協調提升全省經濟發展水平。日照港以地處魯南的臨沂、棗莊、濟寧、菏澤等市為腹地,梯次輻射,為西部開發提供出海通道。龍口港在內陸青州建設“無水港”,港口業務向西推進240公里。(記者徐錦庚、馬躍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