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輝煌60年:我國進出口總額佔世界比重已超過8%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9月16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9月16日電(記者周英峰 劉錚)六十年來,我國的對外貿易飛速發展。其中,進出口總額在世界貿易中的地位不斷提升。1950年佔世界進出口總額的0.9%,2008年已達到8%以上。

    國家統計局16日發佈新中國成立60週年系列報告之九,用翔實的數據描述了我國從封閉半封閉經濟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歷史轉折。

    對外貿易規模不斷擴大

    改革開放以前,我國經濟總體上處於封閉狀態,進出口始終在低水平徘徊。1950年進出口總值僅11.35億美元,1977年發展到148.04億美元,年均增長9.9%。1978年以後,對外貿易快速增長。2008年進出口總值從1978年的206億美元猛增到25616億美元,年均增長18.1%。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以來,對外貿易贏得了歷史上最好最快的發展時期。2002-2008年,進出口總值以年均25.9%的速度增長。

    我國從小額逆差轉變為鉅額順差,從外匯極度短缺發展成為外匯儲備全球第一。新中國成立的頭6年,平均每年逆差約8.5億美元,其後年份為小額順差或逆差。1978年以來,順差大幅增加。2008年接近3000億美元。外匯儲備大幅增長,2008年末達到1.9萬億美元,我國成為全球外匯儲備第一大國。

    1950年,我國出口總值在全球排名第27位,經過30年徘徊到1980年上升到第26位,此後排名直線上升,2007-2008年上升到第2位,我國已成為全球重要的製造業加工生産基地。

    進出口商品結構不斷優化

    建國初期,我國出口商品的80%以上是初級産品,而進口主要是機器設備等生産資料。直到70年代,初級産品出口占出口總額的比重仍在50%以上。改革開放後,進出口商品結構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工業製成品出口比重逐步達到了90%以上,從根本上扭轉了大量出口初級産品來換取工業品進口的被動局面。

    改革開放促使對原材料和機械設備的需求不斷擴大,進口與出口相應增長。整個80年代,工業製成品出口與進口所佔比重都有大幅提高。90年代,機電産品成為進出口的主力商品。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以來,進出口産品構成進一步發生變化,以IT産業為核心的高新技術産品出口和進口高速增長。

    貿易方式不斷創新

    新中國成立至1978年以前,我國的對外貿易方式相對比較簡單,主要同前蘇聯、東歐等社會主義國家通過政府間簽訂協定、進行記帳結算的易貨貿易方式;同少數西方國家和一些發展中國家之間的進出口貿易,採用國際上通用的現匯貿易方式。

    改革開放以後,在大力開展一般貿易的基礎上,我國採用了靈活多樣的貿易方式。在各種新型貿易方式中,加工貿易的發展最為突出。1981年加工貿易只佔我國進出口總值的6%,一般貿易佔93.5%。2008年,加工貿易佔到41.1%,成為最主要的對外貿易方式。

    貿易夥伴多元化

    建國初期,我國對外貿易的主要國際市場是前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通過貿易和使用蘇聯政府貸款從蘇聯和東歐國家引進156項重點建設項目的成套設備和技術,我國的工業化打下了初步基礎。

    80年代末,我國提出了“市場多元化”戰略。經過多年的努力,貿易夥伴目前已遍及世界220多個國家和地區。到2008年,我國前十位貿易夥伴依次為:歐盟、美國、日本、東盟、香港、韓國、台灣、德國、澳大利亞和俄羅斯,雙邊貿易額合計佔進出口總值的78.4%。

    自由貿易區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自2003年以來,我國自貿區建設從無到有。迄今,我國與亞洲、大洋洲、拉美、歐洲、非洲的29個國家和地區建設12個自貿區,涵蓋2008年外貿總額的四分之一以上。我國與海灣合作委員會、澳大利亞、新加坡、冰島、秘魯等的自貿區談判在積極推進之中。

    報告指出,我國雖已成為貿易大國,但距貿易強國還有很長的路:粗放型的貿易增長方式還沒根本扭轉;脆弱的資源和環境承載能力已無力繼續支撐大規模出口。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對外貿易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將是一項長期而重要的任務。

 
 
 相關鏈結
· 海關總署:月度出口連續兩月穩定在千億美元之上
· 1-7月農産品進出口總額505.2億美元 同比降12.5%
· 質檢總局發進出口飼料和添加劑檢驗檢疫監管辦法
· 上半年電子信息産品累計進出口額3191.31億美元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