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9月17日電(記者 吳宇 許曉青)2007年夏天,作為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簡稱上海世博會)園區交通“大動脈”的世博軸工程,已經開工半年多了,但世博軸之上6個巨型“陽光谷”的設計方案仍處在摸索和爭議中。呈喇叭花盛開狀的“陽光谷”採用了當今國際流行的自由找形設計理念,即以計算機倣真技術突破傳統建築設計的數學公式和二維空間,這在中國還是一種全新的嘗試。
“我們一共畫了7萬張圖紙,才將原本僅存在於想象中的‘陽光谷’概念設計變成現實。”現代設計集團華東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建築師黃秋平告訴新華社記者,“如今,眼界一下子開闊了。相信世博園區在規劃設計及建築技術領域的集成創新,今後能讓我們的城市變得更美好。”一部世博會歷史,就是一部科技發展史,一部人類進步史。上海世博會正在抒寫其中最新的一頁。
住:未來生態建築的雛形
正在建設中的“滬上·生態家”項目,位於上海世博會浦西園區“城市最佳實踐區”的北部模擬街區,是一棟地下一層、地上四層、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的建築。
為了探索在夏熱冬冷地區城市高密度住宅的生態節能技術,這棟展、住結合的試驗性住宅樓運用了三成的前瞻技術以及七成的成熟技術進行建設,已形成“節能減排、資源回用、環境宜居、智慧高效”四大技術體系共30個技術專項,建築綜合節能達到60%。其中,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佔建築設計能耗值的比例達50%,非傳統水源利用率達60%,由固體廢棄物再生而成的墻體材料使用率達100%,室內環境達標率為100%。
“滬上·生態家”強調生態技術和建築一體化設計,突出了自然通風強化技術、夏熱冬冷氣候適應性圍護結構、天然採光和室內半導體照明、燃料電池家庭能源中心、非晶硅薄膜光伏發電系統、固廢再生輕質內隔墻、生活垃圾資源化、智慧集成管理和家庭遠程醫療、家用機器人服務系統等多個技術亮點。
亮:中國城市街區首次大規模集中應用半導體照明
半導體技術在引發微電子革命之後,又在孕育一場新的産業革命──綠色照明革命,其標誌就是用半導體光源逐步替代白熾燈和熒光燈。半導體照明,就是一種新型的固態光源,可直接將電能轉化為可見光和輻射能,具有功耗低、壽命長、色彩豐富、節能環保、智慧變換等優點。
據介紹,上海世博園區佔地約15公頃的“城市最佳實踐區”以及世博軸、中國館、主題館、演藝中心、世博中心等“一軸四館”的景觀照明,都將採用半導體照明技術,這將是半導體照明在中國城市街區的首次大規模集中應用。其中,僅“一軸四館”區域預計將使用2.5萬盞半導體照明燈具,初步估計涉及500萬個芯片,是迄今為止國內外最大規模的半導體照明技術在工程中的應用實例,2010年也因此有望成為半導體照明的元年。
在半導體照明的神奇光影中,長約一公里的世博軸有如天空中翻滾的白雲降落人間,又像荷花在荷葉和水波的映襯下裊裊開放;可容納1.8萬名觀眾的演藝中心,白天如“時空飛梭”,似“藝海貝殼”;夜晚則夢幻迷離,恍如“浮游都市”。
管:“八仙過海”顯神通
上海世博會半年的會期裏,預計觀眾總數高達7000萬人次,這意味著3.28平方公里的世博園區圍欄區,平均每天要涌入40萬人次左右的客流,要求上海擁有將外來參觀者快速送達世博園區並從園區快速疏散分散的能力;從5月1日至10月31日的會期,跨越春夏秋三季,須經受高溫、暴雨、颱風等氣象災害考驗;因世博會人流、天氣、場地造成的食品安全、疫病防控、安全保衛挑戰也不能稍有懈怠……
為了保證世博園區安全、高效、暢通運營,相關科技創新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憑藉射頻識別技術,世博會數千萬乃至上億人次的大客流入園,目前已能保證高效檢票處理,人均通過入口閘機時間不超過20秒;依靠現代智慧控制技術,上海現有的智慧交通系統能夠保證交通高峰時段主城區及換乘點交通信息發佈和引導更新頻率小于5分鐘,為交通暢通提供技術支撐;
世博會催生的5種食品安全檢測産品,目前已經在上海及周邊地區示範應用;
針對上海炎夏高溫季節開展的世博園區“控溫降溫”關鍵技術研究,目前已從遮陽、自然風道設計、功能材料利用和水景、水霧消暑等多方面提出了解決途徑;
此外,科技之“手”還將在世博園區空氣質量評估和模擬、生態景觀規劃和建設、土地監測和修復、各種廢棄物管理等方面發揮重要支撐作用。環境安全、氣象災害預警和應急等涉及公共安全與防控的科技創新成果都因世博會而提出了更高更新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