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三峽水庫進行175米試驗性蓄水 水位已突破150米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9月18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宜昌9月18日電(記者 熊金超、吳植)記者從中國三峽工程總公司三峽樞紐梯級調度中心獲悉,正在進行175米試驗性蓄水的三峽水庫水位18日突破150米。截至17時,三峽水庫壩前水位較起蓄時的145.87米抬高了4.66米,達到150.53米。

    目前,三峽水庫長江上游來水的入庫流量為每秒18800立方米,三峽大壩下游葛洲壩的下泄流量為每秒18000立方米,入庫富餘流量約每秒800立方米。

    按照國家防總和長江防總批復的試驗性蓄水方案,蓄水期間,三峽水庫水位每天漲幅不超過3米,9月底水位不高於158米,至10月末或11月蓄水至175米水位。

    經國務院批准,三峽工程175米試驗性蓄水于15日淩晨正式啟動,三峽水庫今年將首次達到175米最高水位。

監測表明:三峽工程蓄水不會誘發大的地震

    新華社宜昌9月18日電(記者 熊金超、吳植)50年連續不斷的監測表明,三峽工程175米試驗性蓄水不會誘發破壞性較大的地震。

    長江水利委員會三峽勘測研究院地震研究監測處主任、高級工程師曾新平18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説,從地質構造環境看,三峽工程所在地及其附近的斷裂規模不大,歷史活動不活躍,現今活動性也不大。國內權威專家經過論證、評估後認為,三峽水庫蓄水至175米後,誘發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曾新平介紹説,早在1958年,我國就持續不斷地對三峽地區的地震活動情況進行了全面監測,為三峽工程壩址的選擇提供了完備的數據與資料。長達幾十年的科學論證和監測資料表明,三峽蓄水可能誘發的極限地震為5.5級至6級,破壞性不會很大,而且,可能發生這種極限地震的斷裂帶分別位於仙女山和九畹溪附近的深山老林,對三峽工程和周邊地區的影響較小。

    據介紹,三峽工程動工以來,有關方面于1996年和2001年先後兩次對三峽地區的地震監測臺網進行了改造,形成了三峽數字遙測地震臺網,24個遙測臺站和14個人工臺站對三峽地區的地震活動進行著全天候監測,並建立了完善的地震防控應急預案。

    曾新平説,2003年三峽工程開始蓄水以來監測數據表明,蓄水後庫壩區微震頻度明顯增加,且與庫水位呈現一定的相關性,但迄今為止所發生的水庫地震的地段都在預期範圍之內,絕大部分是發生在岩溶與礦洞分佈地區、震級小于3級的淺層微震。2008年11月發生在湖北秭歸縣境內的最大的一次地震,震級也只有4.1級,遠低於預期值。

 
 
 相關鏈結
· 截至17日20時 三峽水庫壩前水位漲至149.95米
· 三峽水庫水位平穩上漲
· 長江防總調度三峽水庫迎戰南方暴雨造成的洪水
· 三峽水庫消落至防洪水位 海事部門力保航行安全
· 三峽水庫水位降至145米 基本做好騰庫防汛準備
· 三峽水庫優化調度方案部際協調會19日在北京召開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