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終肩負為黨分憂、為民解難的神聖使命
——新中國成立60年信訪工作綜述
新華社北京9月21日電 (新華社記者 魏武)信訪工作,是黨和政府密切聯絡人民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是人民群眾當家做主、建言獻策的重要渠道。新中國成立60年來,我國信訪制度不斷規範、健全、完善,聽取民意、匯集民智,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在為黨分憂、為民解難中書寫了一曲曲開拓進取之歌。
這是一條探尋求索、與時俱進之路——黨中央、國務院各個時期重大決策部署,指引著信訪工作不斷邁出制度化、規範化、法制化新步伐
信訪工作是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參與國家管理、實施民主監督的一個重要渠道,處理群眾信訪反映的問題是我國政權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信訪工作。
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在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歷史進程中,逐步建立起信訪工作機構和制度。
1951年6月,政務院頒發《關於處理人民來信和接見人民工作的決定》,對處理來信來訪的原則、工作機構的設置作出規定,為信訪工作的創立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1963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於加強人民來信來訪工作的通知》,對各級各部門加強信訪工作的領導、解決群眾反映的問題、處理信訪問題的原則和方法等提出要求。
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在開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進程中,領導信訪工作進入一個重要發展時期。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許多幹部群眾寫信或上訪,要求平反冤假錯案、落實政策,中央信訪工作機構1979年受理的來信來訪高達127萬件(人)次。
1979年11月,鄧小平同志作出重要指示,中央成立了中央機關處理上訪問題領導小組,從中央到地方先後抽調20萬名幹部,在全國開展了近兩年的大規模處理上訪問題活動。1982年4月,中辦、國辦下發《黨政機關信訪工作暫行條例》,初步將信訪工作納入制度化、規範化軌道。
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在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歷史進程中,積極推進信訪工作穩步向前發展。1995年5月,國務院頒布《信訪條例》,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信訪條例,標誌著信訪工作法制化邁出新步伐。2000年,經中央批准,在原中辦國辦信訪局的基礎上成立國家信訪局,這是新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負責信訪工作的國家級行政機構,標誌著信訪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規範化軌道。
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偉大實踐中,引領信訪工作在發展中實現新突破,躍上了新平臺,確立了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以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為中心,以維護群眾合法權益、及時反映社情民意、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為目標,實現信訪工作新格局、新秩序、新機制和制度化、規範化、法制化等“三新三化”的目標任務。
2005年,我國信訪工作一舉扭轉了全國信訪總量持續12年攀升的勢頭,並在此後連續4年保持信訪總量下降、集體上訪量下降、非正常上訪量下降、群體性事件發生量下降,信訪秩序進一步好轉“四個下降一個好轉”的總體態勢,有力地維護了群眾的合法權益,密切了黨和政府同人民群眾的聯絡,實現了抓信訪、保穩定、促發展的目標。
這是一條為黨分憂、為民解難之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訪制度不斷健全完善,成為維護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的生力軍
中央把推進信訪工作制度化、規範化、法制化建設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信訪工作發揮著積極發揚民主、了解社情民意、維護合法權益、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作用,不斷取得新成績。
進入新世紀,信訪工作寫下新的亮麗之筆。
——信訪工作體制機制不斷完善,基本形成了統一領導、部門協調,統籌兼顧、標本兼治,各負其責、齊抓共管的工作大格局。目前,全國上下基本形成了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其他領導“一崗雙責”的信訪工作責任體系,從中央到地方建立了相應的工作機制,全力推動“事要解決”。
——信訪部門作為各級黨委、政府協調處理信訪問題的職能部門,一手抓信訪事項的受理和督查督辦,著力推動解決問題;一手抓協調指導,推動中央決策部署的貫徹落實,整體工作實現了由對來信來訪情況的簡單反映向綜合分析並提出決策建議轉移,由對信訪事項的轉辦交辦向督導檢查並推動問題解決轉移,由被動受理群眾來信來訪向預測防範並及時指導化解轉移。
——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和“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有權處理信訪問題的責任部門在各司其職的基礎上協調聯動、齊抓共管。
法規制度是開展信訪工作的重要保障,以不斷提高信訪工作的質量和水平。
——2005年1月,國務院修訂並頒布新的《信訪條例》,新條例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理念,充分借鑒國內外最新成果和有益做法。
——2007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新時期信訪工作的意見》,實現了在更高層面上對信訪工作的全面指導。
——2008年7月,中央紀委下發了《關於違反信訪工作紀律適用〈中國共産黨紀律處分條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08年6月,監察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信訪局聯合下發《關於違反信訪工作紀律處分暫行規定》,第一次就違反信訪工作紀律實行責任追究作出專門規定。
與此同時,各級各部門堅持把為群眾解決問題作為信訪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普遍實行首辦責任制,推動問題解決的力度。
2004年以來,各地各部門按照中央部署加大“事要解決”的力度,其中,集中處理涉及農村土地徵用、城鎮房屋拆遷、國有企業改制等方面的信訪突出問題近500萬件。
從2005年開始,國家信訪局連續4年組織實施“百千萬工程”,篩選出近5萬件重要信訪事項進行交辦督辦,辦結率達90%以上。
2008年下半年,全國組織開展了縣委書記大接訪、中央和國家機關幹部下訪活動,接待來訪群眾87.9萬批次、387.4萬人次,解決信訪問題53.7萬件。
2004年以來,各級各部門著力破解疑難複雜信訪問題,從中央到地方共協調解決跨地區、跨部門、跨行業信訪事項6萬餘件。2008年在全國範圍內組織開展了重信重訪專項治理活動,化解重信重訪事項15萬餘件……
這是一條維護穩定、促進和諧之路 ——信訪工作有效排查化解矛盾,成為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助推器”
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諧因素、減少不和諧因素,是信訪工作的第一責任。廣大基層幹部堅持站在一線,解決問題、化解矛盾。
這是60來新中國信訪工作的一些片斷——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根據群眾信訪反映的歷史遺留問題,全國各地因地制宜出臺了近400項政策,使700萬人的問題得到適當處理。
通過對水庫移民問題的綜合分析研究,推動出臺了關於完善大中型水庫移民後期扶持政策的意見,使長期困擾的水庫移民問題得到明顯緩解。
數據顯示,近年來,全國信訪工作每年排查出各類矛盾糾紛300余萬件,絕大多數得到了及時有效化解。特別是2004年以來,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農村土地徵用、城鎮房屋拆遷、國有企業改制、水庫移民、環境保護等問題,各級信訪部門適時提出改進工作、完善政策的建議,推動出臺了一批政策規定,有效預防和減少了信訪問題發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各級黨委、政府不斷加強對信訪工作的組織領導,關心支持信訪部門建設。目前,從中央到省市縣,普遍建立起了完善的信訪工作體系,鄉鎮、街道、社區也普遍確立了專兼職的信訪工作機構和人員。
各地各部門把信訪部門作為培養鍛鍊幹部的重要基地,全國先後選派了3萬多名中青年幹部到信訪部門挂職鍛鍊。全國36萬專兼職信訪幹部愛崗盡職,以吳天祥、張雲泉、潘作良等為代表的一大批優秀信訪幹部脫穎而出。
各級信訪部門還充分發揮“第二研究室”作用,及時綜合分析和反映群眾信訪反映的情況,為黨和政府科學決策當好參謀助手。同時,通過有針對性的思想教育和法制政策宣傳,解疑釋惑,引導信訪人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達個人訴求,為經濟社會發展創造了良好環境。
許多地方探索建立信訪評估制度,在出臺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政策和實施重大項目前,對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評估,將決策風險降到最低限度。健全中的全國信訪信息系統,正在逐步實現信訪信息資源共享,形成統一規範的聯動機制。
60年忠心為黨,60年傾心為民。60年信訪工作的豐富實踐,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彌足珍貴的經驗和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