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青島港60年發展記:挺起共和國"長子"的"脊梁"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9月23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青島9月22日電(記者林紅梅、樊曦)當全球港口業因經濟危機陷入困境時,青島港卻逆勢上揚5%;當大批職工遭遇下崗時,青島港卻“決不讓一名職工下崗!”

    新中國成立60年來,青島港把“精忠報國、服務社會、造福職工”確定為港口發展的三大使命,充分發揮工人階級“主人翁”作用,用輝煌的業績,挺起了國企作為共和國“長子”的脊梁,成為我國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一面旗幟。

    把工人變成最寶貴的資源

    青島港曾經的屈辱歷史,是中華民族遭受列強侵略的典型代表。1898年,德國以3艘軍艦壓境,強行租借青島99年。此後,青島港又慘遭日本、美國的蹂躪。在新中國成立前的50多年裏,青島港沒有一台機械設備,貨物裝卸全靠碼頭工人肩扛。歌謠“腳踏七寸橋板,抬著煤炭去登天。一步走不牢,屍首都不見”,是碼頭工人生活的真實寫照。

    1949年6月21日,飽受蹂躪的青島港回到人民手中,掀起了改天換地的熱潮。1954年,青島港從東歐引進了電瓶車,成立了歷史上的第一個機械隊。1960年,青島港自力更生建設起第一個機械化的煤炭裝卸坑道。到1978年時,港口吞吐量發展到2000多萬噸,成為北方的一個支線港口。

    1988年,青島港入不敷出,日子緊巴巴的。當時,國企改革推行的是“減員增效、下崗分流”的方式。青島港港務局局長常德傳卻在全局幹部職工大會上做出承諾:決不讓一名工人下崗!

    港務局實施幹部管理競爭機制,幹部開始能上能下;對裝卸一線職工實行計件工資,不幹活的人成為富餘職工,在港務局內部進行待業培訓。

    為了讓職工有崗位,青島港把黃島二期油碼頭改造成了全國最大的進口油碼頭;青島港和中遠集團簽訂協議,中遠把青島港作為我國內地第一個國際集裝箱中轉港口,青島港由此進入集裝箱樞紐港的位置。油碼頭和集裝箱碼頭雙翼齊飛,1996年,青島港實現利稅1.68億元,甩掉了發不出工資的日子。

    為了讓工人跟上港口的發展步伐,青島港組織全體職工開展學習活動,工人們年年參加技術等級考試,考得好的升一級,漲工資;考得不好的,降級降工資。以往沒有文化的工人們,學會了操作現代化設備,學會了運用計算機。

    十多年來,青島港先後轉崗分流職工上萬人次,不僅兌現了“不讓一名職工下崗”的承諾,而且先後為職工增資30次。

    青島港的工人真正成了企業的主人,成為港口最為寶貴的資源。往日的“粗人”創造了青島港的一個又一個奇跡,形成了以當代産業工人的楷模許振超為代表的一大批“金牌工人”。

    據世界最大航運公司馬士基集團2007年的統計,青島港兩個集裝箱泊位的效率等於日本神戶港的三個泊位,等於其他國家港口的四個、五個泊位。

    臥薪嘗膽 逆境發展

    “十五”期間,青島港遭受了嚴峻的考驗,碼頭能力嚴重不足,又沒建新碼頭。2005年春節快到時,常德傳愁眉不展。青島港當年完成貨物吞吐量1.6億噸,但港口的通過能力只有1.08億噸,碼頭、機械、設施都處於高度超負荷狀態。

    常德傳決定走內涵式發展的道路。一場“1大於2”的活動在青島港深入開展起來。碼頭24小時不間歇地運轉著,設備沒有絲毫喘息的餘地。以“秒”為單位提高作業量,在青島港各個工作崗位上全面展開。

    前港公司操作部的技術主管和卸船隊的技術人員發現,卸船機用的62噸抓鬥抓得少,容易壞,於是想辦法進行了技術革新,之後新抓鬥一次抓起的礦石量比改造前平均每鬥多出2噸,一台機器一年可多接卸5艘20萬噸級的大礦船。像這樣的發明,在海港各公司還有許多。

    在自強不息中,青島港打出了“變競爭為競合”的戰略。2006年與威海港合資成立了青威集裝箱碼頭公司,兩年箱量翻了一番多;2007年與日照港合資成立了日青集裝箱碼頭公司,當年完成吞吐量43萬標準箱,同比增長73%;與中石化、日本三菱集團和瑞典ABB公司合資合作,分別經營油碼頭、建設散裝水泥分撥基地、建立ABB低壓産品青島物流中心。

    2007年,青島港用一個碼頭的能力,幹出了2.65億噸吞吐量和946萬標準箱的集裝箱裝卸量,相當於用僅佔全國港口1.8%的碼頭,幹出了全國6.9%的吞吐量。這一速度相當於用十幾年的時間,走過了美國發達港口近200年的發展歷程。

    危機中挺起“脊梁”

    2008年上半年,青島港明顯感到船少了,貨少了。常德傳連續收到了一線職工的幾封信,職工們在信中説,最近活少了,收入降低了,迫切要求多幹活。

    全球金融風暴來勢兇猛,世界港航業受到重創。一些碼頭開始曬起了太陽,沒有船沒有貨,一些鋼廠停工封了爐子。

    危機面前信心比黃金更重要。常德傳響應國家號召,提出了“三個不動搖”:“堅持科學發展不動搖、增長指標不動搖、造福職工不動搖”。口號一齣,全港上下群情振奮。

    常德傳帶領青島港職工頻出重拳,保增長、保崗位、保收入。

    青島港集團主動與船東、貨主聯手共同應對危機。減免空箱堆存費,為船東、貨主排憂解難;為各中小鋼廠牽線搭橋,組裝礦石進口;與兄弟港口優勢互補、締結聯盟,聯手發展。

    由於鋼廠生産萎縮,青島港的礦石堆積如山。青島港拆除了臨時食堂、辦公樓等設施,擴大了25萬平方米的礦石堆場,使得礦石船舶能夠及時靠泊,避免了一條船多停一天就要付出20多萬美元的費用。

    今年上半年,青島港吞吐量逆勢增長5%。國內外大公司對青島港充滿信心,把落腳點放在了青島港。6月29日,青島港新前灣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開業,“三國五方”共同投資14億美元開發、建設和運營前灣四期3408米碼頭岸線10個大型集裝箱泊位。

    數字裏面蘊涵的變遷

    作為一家國企,青島港對國家的貢獻有多大?青島港提供了一組對比數據:

    港口吞吐量: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72萬噸發展到去年的3億多噸,從支線小港挺進世界大港第七位。現在的青島港,一天的吞吐量超過新中國成立初期全年的吞吐量。

    集裝箱吞吐量:從無到有,2008年超過1000萬標準箱,位居世界大港第十位;

    外貿吞吐量:多年保持全國沿海港口第二位。其中,進口鐵礦石吞吐量居世界港口第一位;進口原油吞吐量居全國沿海港口第一位。全國每五噸進口原油和進口鐵礦石中,就有一噸是從青島港上岸的。

    港口總資産:1978年青島港總資産為1.8億元,到2008年底為217億元,是1978年的120多倍。

    利潤:1978年利潤總額為3074萬元,2008年達到27.5億元,是1978年的92倍。

    上繳國家稅費:1978年為150萬元,2008年為20.3億元,增長了1350多倍。在青島市上交地稅連續5年第一。

    工資:1988年全港職工年人均收入為2572元,2008年為7萬多元,居青島市第一。

    青島港的“工人觀”

    新華社青島9月22日電(記者樊曦、林紅梅)一座百年老港,一家老牌國企。歷經歲月滄桑,卻更加閃耀著昂揚向上的青春之光。

    這是為什麼?每一個來到青島港的人都在探尋著。“企業發展靠的是什麼?靠的是工人階級。”青島港集團董事局主席、總裁常德傳説。

    是的,這裡,工人最偉大!每一個青島港工人的臉上,都寫著自豪、自信與奮發,每一個人心中都懷著沖天的幹勁。試問,有了這樣的精神,還有什麼不能實現呢?

    “我們是工人階級的一分子”

    在青島港,這樣的故事常常被工人談起:

    青島市獎給常德傳一棟別墅,常德傳把他讓給了青島港代管的老紅軍,自己住在普通的職工宿舍裏。青島港一線職工自發出資獎勵常德傳25萬元,他分文不取。

    常德傳不止一次這樣表達自己對工人的感情:“青島港是一個大家庭,我是這個大家庭的長子,離退休老同志就是我的老人,廣大幹部職工就是我的兄弟姐妹。”

    在青島港,不僅常德傳,所有管理層都有一個心聲:我們永遠是工人階級的一分子!

    在關於青島港的調研報告中,國家發改委第二諮詢組秘書長郭景輝這樣描述青島港的管理層:

    他們充分發揮黨的政治優勢,定期開展主題思想教育,讓職工群眾上講臺,“讓身邊人講身邊事,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今年,青島港抓住慶祝新中國成立六十週年的機遇,組織300多名老八路、老模範、老碼頭,深入到科隊、班組講歷史、講傳統,為職工上生動的“愛黨、報國、敬業、奉獻”教育課。

    他們繼承了我們黨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光榮傳統,一年召開兩次職代會,共商港口發展大計。20年堅持“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每年夏天最熱、冬天最冷的時候,集團領導帶領兩級機關幹部到一線跟班勞動調研30多天,體察工人疾苦,改進各方面工作。

    他們繼承了我們黨領導幹部吃苦在前、享受在後,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的光榮傳統,各級領導公開向職工承諾:“向我看齊!”不建辦公大樓省下錢來建碼頭,不裝修辦公樓裝修職工的候工樓,不買小車買職工班車。

    看看青島港的變化吧:從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到現在,青島港吞吐量從只有2000萬噸,到如今超過3億噸;從資産不足5億元,到現在的200多億元,從國際上沒有什麼名氣的港口成長為現在的世界第七大港。

    在青島港,工人是真正的主人。這種主人的自豪感正是青島港取得又好又快發展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育才成才的大熔爐

    在青島港,一個信念深入人心——“只要肯學肯幹,人人都能成才”。

    青島港大港公司黨委書記張學繼還記得,上世紀八十年代時,全港77%的職工、12000多人只有初中以下學歷。那時候,他還只是一個碼頭的裝卸工。新中國成立前,他們這樣的工人都被叫做“臭老搬”。

    “做工人也要講技術,做工人也要多學習。”張學繼説。他一幹裝卸工就幹了20多年,幹活的時間也是他琢磨學習的時間,怎麼樣能夠用最少的時間把貨都卸下來,怎麼樣降低裝卸損耗……

    如今,57歲的張學繼不僅成了青島港的中層幹部,還拿到了高級經濟師職稱。與張學繼一樣,在青島港,許多過去“扛大包”的裝卸工,如今成長為“握鼠標的”專業技術人才。工人們笑言,這是“用鼠標革了鐵锨的命”。

    激發工人的成長願望、增強工人的成才信心,這正是青島港一直踐行的“成才觀”。20多年來,青島港堅持開展技術工人考工晉級、技術大比武和全員脫産培訓,76%的技術工人都成為高級工、技師和高級技師。

    如今,學政治、學業務、學技術、學文化、學實踐的“五學”行動,正在青島港工人中大力開展。青島港的工人説,我們要做知識型的新員工。

    在青島港9000多名農民工中,有540多人擔任了班長、副班長,37人擔任了隊長、副隊長,250多人入了黨,1629人入了團。去年,青島港職工人均收入達到7萬元,農民工人均收入超過3萬元。

    農民工徐萬年,因為工作出色,被任命為西港公司副經理,還被評為全國優秀農民工,榮獲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以發展論英雄,以幹事創業論英雄。”常德傳説。在青島港,“不唯學歷、不唯職稱、不唯資歷、不唯身份、不唯年齡”,幹部可以在工人崗位,工人可以在管理崗位。

    爭創咱自己的“工人品牌”

    在青島港,讓不少工人最自豪的是,這裡的不少“絕活兒”,不少紀錄都是用工人的名字命名的,是叫得響的“工人品牌”。

    許振超,青島港集裝箱橋吊隊隊長、全國勞模。2003年4月,他帶領團隊以6小時15分鐘的高速度,完成了“地中海法米婭”輪全船3400個標準箱的裝卸,創出了每小時單船效率339個自然箱的世界紀錄,被青島港命名為“振超效率”而聞名全國。

    孫波,青島港前港碼頭工人。2003年,他帶領的卸船隊以每小時5698噸的鐵礦石卸船速度打破荷蘭鹿特丹港保持的世界紀錄,被青島港命名為“孫波效率”。

    皮進軍,青島港大港公司裝卸二隊農民工副隊長。2004年,時任班長的他發動全班農民工對散貨裝卸灌包的幾大關鍵工序進行了改進,他的班幾乎包攬了公司氧化鋁、硫黃、大豆等散貨灌包的最高效率。皮進軍被青島港授予“進軍灌裝”品牌……

    這樣的“效率”和“紀錄”在工人的努力下,一次又一次被刷新。據統計,青島港職工共練出絕活兒1500多個,創出新紀錄700多項次,並有68項被中國企業聯合會評為全國生産新紀錄。在世界最大航運公司馬士基集團對全球港口集裝箱作業效率排行榜中,青島港連續五年位居第一。

 
 
 相關鏈結
· 交通運輸部公安部慰問青島港交通公安英模及家屬
· 海軍司令員吳勝利在青島港宣佈多國海軍活動開幕
· 青島港30萬噸級原油碼頭26日實現首次靠船投産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