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新疆:進入新世紀以來又有243萬農牧民擺脫貧困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10月02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烏魯木齊10月2日電(記者趙春暉)從“授之以魚”到“授之以漁”,扶貧方式的改變使天山南北農牧區貧困人口自我積累、自我發展的能力不斷增強。進入新世紀以來,新疆又有243萬農牧民擺脫了貧困。

    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統計,截至2008年新疆農民人均收入已超過3200元,是改革開放初期的26倍;同時,新疆貧困人口也由532萬減少到285萬。其中,進入新世紀後,累計有243萬農牧民甩掉了貧窮的帽子。

    扶貧是治療“窮病”必要的方式,但以往單純的“輸血式”扶貧,治標不治本。為了拔掉“病根”,恢復正常的“造血功能”,新疆開出的“藥方”是加大扶貧資金投入,堅持産業化扶貧、移民和勞動力轉移培訓等開髮式扶貧模式,努力實現脫貧致富。

    依託獨特的光熱資源,新疆已建成環塔裏木盆地、東疆、北疆三大林果基地,其中南疆環塔裏木盆地已形成900多萬畝的林果基地,為大規模實施新疆林果工業化開發打下了良好基礎。在一些林果業發展較早的縣市,林果業收入已佔到農民年收入的一半以上,成為新疆農民增收和脫貧的重要支柱之一。

    在政府的扶持下,種植反季節蔬菜為主的外向型設施農業已成為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新渠道。從新疆北部的阿勒泰草原,到最南面的帕米爾高原,上萬座無公害蔬菜溫室大棚拔地而起,包括反季節蔬菜在內的各種特色農産品源源不斷地輸往中亞各國。近年來不斷壯大的“白色産業”,也成為新疆農民擺脫貧困的可靠資源,在新疆摘拾棉花的貧困農民每年可獲得超過10億元的收入。

    近年來,國家和自治區投入鉅資實施“牧民定居工程”,讓近百萬各族牧民擺脫了居無定所的生活狀態,完成了從遊牧到定居這一生産方式的變革,為他們擺脫貧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目前,新疆已形成行政村規模的移民搬遷點120多處,累計有10多萬貧困農牧民從高原、深山遷到綠洲、平原,逐步解決了溫飽問題。

    位於塔裏木盆地南部的喀什、和田地區和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是新疆經濟相對欠發達的區域,也是新疆貧困人口最集中的地區。為儘快改變這三個地州農民的貧困狀態,僅去年以來,中央財政就投入40億元,扶持當地經濟發展,並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

    為促進農民增收,早日告別貧困,近兩年來,新疆各地特別是南疆經濟發展相對落後的縣市大規模開展對少數民族農民的技能培訓,越來越多的少數民族農民有組織地前往東部省市。短短幾年時間,“訂單式培訓、菜單式教學、跟進式就業”的培訓模式在新疆各地推廣開來,使農村勞動力轉移呈現出從體能型向技能型、從短期工向長期工轉變的特點。

    “走出一個人,掙回一筆錢,省下一口糧,富裕一家人,影響幾代人”的變化正在引導新疆農民走上富裕路。近兩年,新疆每年150萬人次參與勞務創收,僅今年一季度就有3.5萬人次踏上了赴內地打工之路,實現了農民非農業收入的大幅增加。

 
 
 相關鏈結
· 新疆舉辦大型國慶文藝晚會展現新疆巨大發展變化
· 新疆學子天津慶佳節
· 新疆各界人士隆重集會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週年
· 新疆各界隆重集會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週年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