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全國各地群眾舉行各種活動喜迎中秋佳節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10月03日   來源:新華社

    10月3日,小朋友在北京東嶽廟觀看“兔爺”。當日是中秋佳節,北京東嶽廟內各式各樣的“兔爺”吸引了不少遊客,銷售火爆。“兔爺”是北京的傳統玩具,北京人素有請“兔爺”請平安、送“兔爺”送吉祥的傳統風俗。新華社發(樊甲山 攝) 

全國4.5萬名群眾中秋節匯聚天安門廣場觀看升旗

    新華社北京10月3日電(記者唐召明)10月3日清晨,來自全國各地的4﹒5萬名各界群眾匯聚北京天安門廣場,以觀看升國旗儀式慶祝新中國成立60週年,喜迎中秋佳節。

    節日的天安門廣場紅旗漫卷,鮮花競放。廣場兩側所展示的各省區市彩車和象徵56個民族平等、團結、和諧的擎天大柱華麗奪目,蔚為壯觀。

    6時12分許,在雄壯激昂的國歌聲中,鮮艷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人們不約而同地向五星紅旗行注目禮。

    五星紅旗,已經成為每天清晨廣場上一道獨特的風景。據了解,從1991年5月1日起實行新的升降國旗儀式到2008年,到天安門觀看升(降)旗儀式的全國各地群眾總人數已近2億人次。通常“十一”當天,觀看升旗的遊客超過20萬人。今天雖然過了“十一”,但遊客仍是不減。

    當日1時多,第一個到達天安門廣場的是從山東來的李軍一家人。李軍告訴記者,2日晚他們一家人在前門大柵欄遊玩後,為了佔個好位置,早早來到天安門廣場。他説:“這次全家人雖看了‘國慶’電視報道,但為了感受現場氣氛和祝福新中國生日,全家人特意選擇來這裡看升旗。”

    記者注意到,等待看升旗的人中八成是學生。記者詢問了30多名遊客,很多人表示,從報紙和互聯網上已得知“十一”頭兩天天安門廣場的升國旗儀式不對社會開放,所以安排在今天來現場看升旗,順便看看參加慶典的彩車,可以在自己家鄉的彩車前拍照留念。

    許多遊客説:“在國旗下,感受新中國60年來的巨大變化,感覺真切又自豪。”

    10月3日,海南東環鐵路的建設者正在緊張工作。當日是中秋節,海南省東環鐵路工地上的工人們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據介紹,東環鐵路的主體工程將在今年年底完工,預計明年年底建成通車。東環鐵路北起海口站,沿途經過海口市、文昌市、瓊海市、萬寧市、陵水黎族自治縣最後到達終點三亞市,線路全長308公里。新華社記者 郭程 攝 

明月有光人有情——一位農民工的中秋節生活

    新華社呼和浩特10月3日電(記者柴海亮)塞上中秋的清晨,氣爽天冷,工友們還貓在暖暖的被窩裏,陳紅衛卻早早地來到建築工地,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出來打工,就是為了多掙錢養家糊口,過不過節並不重要。”在即將竣工的呼和浩特市某大廈下,穿著藍綠色工作服的陳紅衛獨自一人在揮鍬鏟土。他本來是工地上的木工,國慶節期間木工活少,為了不讓自己閒著,中秋節前一天,他要了一個臨時活兒——平整一塊用於堆卸水泥的場地。這意味著,這一天,別人休息時,他還能拿到80元的工資。

    來自河南省西華縣李大莊鄉江塘村的陳紅衛只有34歲,但他的容貌要比他的實際年齡“成熟”很多。常年在外闖蕩打工的生活,把辛勞過早地刻在了他的臉上。

    “家裏有62歲的老母親,一個12歲的兒子,還有一個2個半月大的女兒。”陳紅衛如數家珍般地向記者介紹他的家人,“中秋節,最想他們了!”

    “昨天晚上老婆和我通電話説,今天晚上家裏要吃餃子,我的心就飛回去了,晚上做夢都和家裏人在一起。”

    説起女兒,陳紅衛的臉上露出了難以掩飾的笑。“每次打電話,我都要讓老婆給我聽聽女兒的哭聲,因為她還不會説話嘛!”他一邊説話,一邊滿身找他女兒的照片。“唉!落在宿舍了!”

    為了省錢,陳紅衛停了手機,每次跑到公用電話亭打每分鐘2毛錢的長途電話。

    “中秋節,想家是人之常情,但我並不感到孤獨。”陳紅衛説,為了給農民工過一個好節,最近幾天工地給農民工改善了伙食,每天增加兩個月餅和兩個蘋果,工棚裏還安裝了數字電視。“今天晚飯,工地食堂還給我們燉雞腿吃。”説到這,他又一次開心地笑了。

    “今晚我們老鄉還要在一起聚會。”在這個工地上,有陳紅衛的30多個老鄉。就在記者採訪他時,幾個過路的工人向他打招呼:“紅衛,晚上一起喝酒啊!”“陳哥,晚上玩牌!”……

    “過節不在乎吃什麼,玩什麼,重要的是感覺一種溫暖。”陳紅衛説。

別樣的中秋 同樣的“團圓”——四川地震災區中秋節掠影

    新華社成都10月3日電(記者葉建平、吳曉穎、曹妍)3日,曾經飽受大地震災害蹂躪的四川災區迎來了震後第二個中秋節。經過一年多的災後恢復重建,災區面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一幢幢房屋拔地而起、一座座工廠裏馬達轟鳴、一間間校舍裏書聲瑯瑯……一座美好的新家園正悄然而生。

    今年的中秋節,災區群眾、援建工作者、震後孤兒將如何度過?對未來生活他們有何企盼?記者深入災區進行了走訪調查。

    受災群眾:“生活就像中秋月,美美滿滿”

    燉雞湯、回鍋肉、大麻花……3日中午,都江堰大觀鎮茶坪村三組56歲村民楊廷松一家三代圍坐在自家院子裏,品嘗著豐盛的“中秋大餐”。

    楊廷松抿了口酒,嚼著麻花,喜滋滋地望著自家剛建好的“小洋樓”,哼起了小曲。去年,一場突如其來的地震將楊廷松的家變成了廢墟瓦礫。所幸的是,家中無人傷亡。

    提及去年中秋,楊廷松説:“房子垮了,東西沒了,哪有心思過節,就盼著能早日住進新房。”説話間,楊廷松給5歲的孫女夾了一隻熱氣騰騰的大雞腿。“上個月,房子終於裝修好了。一家人在新房裏過節,太安逸了!”

    震後,為解決群眾建房資金難,都江堰市將災後重建和農村産權制度改革相結合,推出了“聯建”政策。楊廷松就是這一政策的受益者之一,他的新房由城裏居民出錢、他出地“聯建”而成。房子建成後,楊廷松從一樓騰了間屋子賣雜貨。

    “在家開個小店,比出去打工輕鬆多了!”談及這份新工作,楊廷松笑得合不攏嘴,“如今的生活呀,就像那中秋的月亮,美美滿滿,而且今後肯定還會越來越好!”

    楊廷松的家是四川農村災區的一個縮影。今年中秋,農村災區群眾大都在自家新房中歡度佳節。據統計,截至目前,四川災區已建成永久性農房123.89萬戶,佔需重建的97.1%。

    重組家庭:“我又找回了家的感覺”

    中秋佳節,月圓人全。今年的中秋,對於重組家庭後的曹代成來説,是一個闔家團圓的好日子。

    54歲的曹代成是極重災區綿竹市廣濟鎮仁賢社區居委會主任。突如其來的汶川地震奪走了他的母親、妻子和孫子。震後的曹代成,白天為災後重建忙碌;而每當深夜來臨時,想起妻子、母親,淚水都會奪眶而出。

    去年5月22日,曹代成被中組部授予“抗震救災優秀共産黨員”稱號,其“舍小家顧大家”的英雄形象被“搬”上了銀屏,感動了中國,也成就了一份情緣。

    曹代成現在的妻子劉小琳是達州某化工廠的一名退休幹部。在電視裏,她看到曹代成為災區群眾奔波忙碌的身影后,被深深感動,兩人開始書信往來。去年12月16日,兩顆心終於碰撞出了火花,兩人在廣濟鎮登記結婚。

    結婚後,劉小琳和曹代成夫婦居住在災區板房裏。中秋佳節,記者在曹代成家中看到,房屋雖然簡陋,但細心的劉小琳將它打理得乾淨而整潔。嶄新艷麗的床單,配上那喜慶的一對抱枕,讓整個屋子顯得格外溫馨。

    “這裡的生活條件可艱苦多了,煮飯燒蜂窩煤,洗澡要自己燒水,連廁所都是公用的……”劉小琳直言不諱,“不過,只要能和自己心愛的人在一起,每天看著老曹為群眾辦事的樣子,感覺很幸福!”

    今年的中秋,也是曹代成和劉小琳結識一週年的日子。由於曹代成假期值班走不開,劉小琳2日還替他給逝去的母親、前妻和孫子上了墳,給他們“捎”去了月餅和柿子。

    中秋節當日,劉小琳的兒子專程從達州趕到綿竹,一家人在城裏的飯館裏吃了一頓團圓飯。“有了她,家裏的事不用我再操心了,可以專心地搞災後重建。”曹代成説,“今年中秋,一家人大團圓,我又找回了家的感覺。”

    援建工作人員:“建好災區,爭取明年回家過節”

    雖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25歲的北京援建工作人員范錚錚早早就起床了。因為援建的市政道路——橫四路當日開始澆鑄混凝土,他要負責技術質量監督。

    當日,是范錚錚第二次在災區過中秋,也是他平生第二次沒能和家人一起過中秋。

    范錚錚是去年7月來到災區的,今年春節時曾回過一次家。“剛到災區時不太適應,心裏特別想家。去年中秋節,我給爸媽打電話,哭得稀裏嘩啦的。”説到這裡,范錚錚臉紅了。“不過,現在已經習慣了,災區就是我的第二個家嘛。”

    和去年一樣,今年的中秋節,范錚錚也是在忙碌中度過的。所不同的是,今年中秋節,他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禮物:什邡市委宣傳部委託北京電視臺的記者給他父母拍攝了一段祝福視頻。

    視頻是在極重災區紅白鎮鎮政府會議室裏播放的。中午時分,紅白鎮幹部群眾正和援建工作人員開茶話會,突然屏幕上放出了范錚錚家裏的場景,他父母説道:“錚錚,放心,家裏一切都好,公司還給我們送了月餅。你一定要把災區當成自己家,在哪過中秋都是一樣的。希望你能幫四川人民快點修好道路,讓他們出行更順暢!”

    錚錚父母的言語也道出了無數援建工作人員家屬的心聲。北京市政二公司援建項目經理劉峰的妻子給她發來了短信:“老公你去四川援建已經一年多時間,這段時間你們都很辛苦,平時工作那麼累,我也幫不了你。但我會把家照顧好,照顧好自己和肚子裏的孩子。”

    “看到短信很感動,也很內疚,兩年中秋節都是她一個人在北京過的。”談到中秋心願,劉峰説:“就是希望能早日把災區建好,爭取明年回家和老婆、孩子一起過中秋!”

    震後孤兒:“又可以吃到代阿姨的青椒炒肉了”

    震後孤兒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中秋節的前一天下午,記者來到了四川震後孤兒安置基地“安康家園”,那裏顯得格外冷清,小學部裏只剩下15歲的蔣洪軍和14歲的曾東。

    “孩子們有的被親屬接走了,有的被他們的‘安康媽媽’帶回家過節去了。”園長胡源忠説:“蔣洪軍他們的‘安康媽媽’今天晚上也要來接他們回家。”

    2008年8月,在全國婦聯、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的幫助下,山東日照鋼鐵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捐資1.1億元,在成都市雙流縣建成了1所“安康家園”、1所新棠湖小學、擴建了九江中學。

    曾東很調皮,記者跟著他走進了寢室,被子方方正正地擺在床頭,床上靠墻立著一本漫畫書。“那是代何姨送給我的,我可喜歡這本書了,每天睡覺前都要看一會兒。”曾東説。

    曾東口中的代阿姨就是他和蔣洪軍的“安康媽媽”。“代阿姨今天晚上會來接我們回家。明天她答應要帶我們去公園玩。而且,代阿姨炒的菜可好吃了,明天我又可以吃到她做的青椒炒肉了。”曾東咽了咽口水。

    在“安康家園”,記者遇到了北大六院兒童青少年科的夏衛萍。作為震後孤兒心理重建工作組成員,她已經在“安康家園”待了10多天,為孩子們做心理篩查、疏導和干預。

    “震後通過持續的心理輔導,孩子們的心理陰影正逐漸消退。”夏衛萍説:“震後孤兒,是一個永遠不會被遺忘的群體。”

四川地震災區200多名羌族少年長春過中秋

    新華社長春10月3日電(記者張穎、姚湜)3日,200余名從四川茂縣到吉林省長春市讀書的羌族少年度過了一個快樂的中秋節,校方還專門為88名羌族少年集體舉行了盛大的生日會。

    3日下午,在長春市解放大路中學音樂廳內,200余名來自四川地震災區的羌族少年在校方的組織下舉行了慶中秋聯歡會。舞蹈《雪域嬌子》、歌曲《映山紅》、詩朗誦《我永遠和你在一起——我的中國》等一個個精彩演出,表達了孩子們對祖國的熱愛,對社會關懷的感恩之情。

    記者看到,每個孩子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微笑,其中最讓孩子們興奮的是88名羌族少年集體過生日環節。一個由長春市“百年老字號”鼎豐真食品店為他們精心製作的3層1米多高的大蛋糕擺在過生日同學的面前,在點點燭光中,在羌族的生日歌、《祝酒歌》中,幾位過生日的同學代表來為大家切蛋糕。在一陣陣掌聲中,笑聲中,穿著民族服裝的同學們圍著蛋糕跳起了歡快的羌族舞蹈。

    據校方介紹,此次是為在4月到10月之間出生的同學集體過生日,選擇“雙節”舉辦生日會,讓他們的生日更有意義。羌族女孩王艷説:“在這個特殊的日子和同學們一起過生日,我覺得很高興,這是我13年來過的最幸福最快樂的生日,會讓我牢記一生。我一定好好學習,將來回報祖國,回報社會。”

    記者了解到,國慶節前,吉林省慈善總會和長春市鼎豐真食品店就早早為孩子們送來了月餅和節日祝福,校方還專門為孩子們添置了新衣服,並準備了豐富的節日食品以及豐富的文化體育活動來撫慰孩子們的思鄉之情。

    200多名羌族少年于2008年秋季學期開學時從四川地震災區來到長春市解放大路中學讀書,他們將在該校免費完成初中學業,衣、食、住、學的所有費用均由校方承擔。

香港市民興高采烈過中秋

    新華社香港10月3日電(記者張雅詩)中秋時節,人月兩圓。一向重視中秋節的香港人,早已做好過節準備;從選購賀禮、花燈,到張羅親友間的飯局聚會,均花盡心思,務求讓一家老少熱烈慶祝一番,過一個豐富多彩的節日。

    中秋期間,香港各大超市的顯眼位置和菜市場的水果攤檔都擺滿了過節佳品,琳瑯滿目。除了各式月餅、洋酒,還有柚子、柿子、芋頭等時令果品,供顧客選購。傳統紙扎用品店舖也換上了新裝,在店內挂起了五彩繽紛的燈籠:傳統的有兔子、楊桃、飛馬和金魚等造型,新款的則有寓意和平的鴿子和胖嘟嘟的小熊。

    位於灣仔一家紙扎用品店的店員説,今年很早就有人來選購花燈,“新推出的小熊造型最好賣,而採用布料製造的燈籠也大受歡迎。”

    香港不少酒樓連日來晚市火爆,坐滿了過節的市民。趙先生一家趁著節日出來吃飯慶祝。他説,“每逢過節,我們家都出來好好吃一頓,今年適逢60年國慶,氣氛比往年熱鬧。”

    港島維多利亞公園多年來都是不少香港人中秋必到的賞月勝地,不論是迎月、賞月、追月,公園每個角落都擠滿了人。市民在晚飯後扶老攜幼到公園湊熱鬧,大人吃著月餅談天説地、孩子提著燈籠追逐玩耍,場面溫馨熱鬧。

    此外,每年農曆8月14日至16日晚上,銅鑼灣大坑居民舞火龍也是香港的中秋特色傳統活動。一條長達數十米、由線香製成的蜿蜒曲折的火龍,經過大坑區蓮花街、浣沙街等一帶,沿途吸引不少遊人觀看,場面歡騰壯觀。

綵燈璀璨照香江 中秋佳節氣氛濃

    新華社香港10月3日電(記者張雅詩)3日是中秋節,一輪明月高挂香港上空,市民出外賞月過節的興致高漲。特區政府康樂文化事務署在各區舉辦的綵燈會及綵燈展覽成了節日活動的焦點。

    3場綵燈會,從10月2日的中秋迎月夜起,一連3日分別在新界天水圍公園、港島維多利亞公園,以及新界沙田公園舉行。設置在各綵燈會上的綵燈則從9月30日至10月4日供遊人觀賞。

    3日晚舉行的維多利亞公園綵燈會處處歡聲笑語。綵燈會節目精彩紛呈,既有來自雲南民族歌舞劇團獻上熱情奔放的民族舞步、河北雜技團帶來精彩的雜技表演,也有本地金曲獻唱、猜燈謎、粵劇表演、攤位遊戲等環節,為燈會增添不少節日氣氛。

    綵燈會的主角——綵燈,化身為各種形態展現在遊人面前。各具特色的綵燈造型讓人目不暇接,它們在月光銀影下發出的光芒分外絢爛。在維園展出的大型綵燈組名為“共創新生”,以中國傳統哲學“易經”為主要創意。

    天水圍公園的綵燈,配合了公園的特色水池設計和園林佈局,其中孔雀燈組象徵如意吉祥,鰲魚燈組寓意鰲頭獨佔,事事如意;沙田公園則展出以中國民族和東亞運動會參與國家及地區的人物做造型的綵燈。

    相比各區綵燈會,坐落于尖沙咀香港文化中心露天廣場上的大型綵燈展覽“東亞攜手創傳奇”,有著別樣的吸引力。燈會以東亞運動會的吉祥物“東仔”和“亞妹”不同的運動造型為中心,展現9個參賽國家及地區的地理特色和民族文化,並展現東亞運動會的精神:團結、和諧、友誼、潛能,建設更美好和平的世界。

    走進西九龍海濱長廊的“花月慶中秋”綵燈展覽,遊人有如置身於色彩繽紛的百花園。玫瑰、鬱金香、向日葵……過百朵花兒堆砌成花海,把海濱長廊幻化成浪漫花園。

台灣同胞在防備颱風中度過別樣中秋節

    新華社台北10月3日電(記者陳斌華)3日是中華民族傳統佳節中秋節,儘管颱風“芭瑪”來勢洶洶,但台灣各地同胞仍以各種形式度過中秋佳節。

    記者在台北信義區繁華地段的多家餐廳看到,餐廳裏人頭攢動,許多台北市民或攜家帶口,或三五朋友相聚,愉快地用餐,舉杯互祝“中秋快樂”。而在遠離台灣本島的金門,大陸少數民族文化藝術團3日起將在這裡接連上演3場“民族風 兩岸情”中秋晚會,用精彩的民族歌舞演出與金門縣民共度中秋佳節。

    另據台灣媒體報道,金門中秋博狀元餅總決賽3日晚在清代“金門鎮總兵署”舉行,經過1個半小時的鏖戰,年輕女會計助理許秀銀奪得博餅狀元,獲得價值新台幣近18萬元的999瓶58度0.3公升金門高粱酒。博餅是民族英雄鄭成功率部駐守金門、廈門時創設的中秋餘興活動,至今已有300多年曆史。金門博餅大賽的前10名還將前往廈門,參加10月11日舉行的“2009海峽兩岸中秋博餅王中王大賽”,爭奪大獎——一輛價值人民幣23.5萬元的小轎車。

    儘管颱風步步進逼,但花蓮縣3日氣候狀況相當穩定,未出現風雨。許多當地民眾下午趕到大賣場購買烤網、烤肉架、木炭、食材,從傍晚起就邀集親朋好友,在自家門口生火烤肉,邊烤肉邊和親朋好友喝酒聊天。吃柚子、烤肉,是台灣地區度中秋的特有民俗。今年當局鼓勵節能減碳,加上大魚大肉不符合健康飲食標準,烤肉風潮似有所消退。

    彰化縣政府3日舉辦“彰化肉圓節”活動,現場免費提供3000顆肉圓給民眾品嘗。彰化縣長卓伯源説,今天是中秋節,圓圓的肉圓也跟月亮一樣象徵團圓圓滿,希望風雨之後的台灣能平安順心,平安幸福充滿人間。澎湖縣政府環保局人員、環保志工結合社區民眾共近100人,3日在湖西鄉沙港村和中西村一帶海岸線展開大型凈灘活動,清理塑料瓶、塑料袋、易拉罐等各種垃圾,為民眾賞月創造賞心悅目的環境。

    但是,也有一些台灣民眾這個中秋節過得不很愉快。為防止颱風“芭瑪”來襲,高雄縣六龜鄉公所偕同軍警人員3日起撤離寶來、新發、興龍等6個村危險地區居民到安全地帶,防止“八八水災”的悲劇重演。在颱風“莫拉克”襲臺時受創嚴重的屏東縣,當天也安排所屬霧臺等山地鄉的居民,陸續打包輕便行李撤離下山。

    今年在台灣度過難忘中秋節的還有1000多名大陸旅客。由中國旅行社舉辦的“心印寶島——千人日月潭中秋賞月”活動,共吸引了來自北京、河北、山東、上海等10個省市的1000多名旅客,3日晚匯聚日月潭,賞月、看水上焰火表演,歡度中秋佳節。這也是開放大陸旅客赴臺觀光後,最大規模的大陸游客中秋旅遊團。

國慶中秋黃金周迎來舉家度中秋旅遊高峰

    新華社北京10月3日電(記者錢春弦)2009年國慶中秋黃金周第三天是中秋節,全國各地旅遊景區迎來舉家出遊度中秋佳節的一輪旅遊高峰。

    全國假日旅遊部際協調會議辦公室旅遊信息通報顯示,傳統中秋佳節當天,假日旅遊接待進一步升溫,各主要旅遊城市和景區推出各具特色的民俗節慶活動、鄉村休閒和餐飲旅遊産品,為遊客提供熱誠而細微的服務,迎接不斷增加的旅遊客流。截至3日18時,全國納入監測的119個直報景區共接待遊客346.96萬人次,比前一日上升17.76%,同比增長0.28%;收入同比下降7.29%。

    據悉,10月2日18時至10月3日18時,全國假日辦共接到諮詢電話6個,投訴電話10個。其中涉及酒店1個,景區3個,旅行社3個,公路、水運等旅遊交通2個,旅遊餐飲1個。全國假日辦未接到安全事故報告。監測情況顯示,在大連,到農(漁)村過中秋成為健康過節新時尚,近郊各鄉(漁)村遊景點日均接待多在5000人以上,成為遊客出遊熱點;同時,爬山健身觀景的市民遊客比去年同期增長了近1倍。寧波都市夜遊項目火暴,登船賞月成為市場亮點。全市主要旅遊景區共接待遊客59.1萬人次,同比增長35.9%。青島許多市民和遊客選擇到酒店去吃團圓飯,部分星級飯店中秋晚宴預訂爆滿。洛陽遊客接待量連續攀升,今日全市景區接待遊客31.89萬人次。龍門石窟3日晚推出龍門賞月活動迎接中外遊客。

    據統計顯示,10月2日,全國民航共發送航班5388班次,發送旅客64.1萬人次。同一天,鐵路共發送旅客552萬人次,同比下降5.3%。在住宿方面,南京、遵義、重慶、遵義、延安、廣安等城市以及平遙古城、周莊、武夷山、珠海海泉灣、廬山、武當山、南嶽衡山等景區酒店出租率超過90%。黃山、南昌、韶山、三亞等城市以及五台山、烏鎮、千島湖、雲臺山、嵩山少林、神農架、玉龍雪山、華山等景區酒店出租率在80%至90%之間。

外國留學生的中秋節:我們一起想家

    新華社合肥10月3日電(記者朱青)“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在中國傳統節日中秋佳節到來時,來到中國已經3年的印尼留學生馮福金用流暢的漢語吟誦了飽含濃濃思鄉之情的詩句。中秋節,對中國人來説是闔家團圓的日子,而圓圓的明月也映照了身在異國他鄉的留學生思鄉之情。

    在安徽省合肥市中國科技大學,中秋節成了留學生們這個特別“大家庭”的節日。一些留學生説,他們會一起去吃晚飯,然後帶著月餅去公園賞月。“我們用背中國古詩來分月餅,很有意思吧?現在大家都在準備,因為如果晚上背不出來,就沒有月餅吃。”學生們開心地説,這些説起漢語來還很生硬的外國學子們對中國的火鍋也情有獨鍾,“看月亮,吃火鍋”是他們中秋之夜的計劃。

    在上海學習漢語的韓國留學生韓周蓮,在電話裏用開朗的語調對記者説:“韓國也有中秋節,但是在中國過中秋節,感覺更地道。”她來中國學習漢語已經3年了,對中國的傳統節日非常感興趣。“在韓國,我們沒有月餅吃,但是我們會做年糕。”韓周蓮的丈夫在中國工作,所以她和兩個孩子也都在中國。中秋節他們的小家庭在異國他鄉感受著節日的氣氛。“我們給韓國的親戚朋友寄了月餅,讓他們也感受一下中國的中秋節。”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國慶舉國團圓的氣氛,更加深了這些身在中國的外國留學生的思鄉之情。“想家”是留學生們説得最多的一個詞,他們紛紛表示,在中秋月圓時,一定會給家裏人打個電話,告訴他們:中秋節,我們一起想家。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鏈結
· 上海集散中心國慶前兩日共發送遊客17299人次
· 第十屆“香江明月夜”晚會為香港再添國慶喜氣
· 國慶彩車成天安門新亮點 劉淇等檢查佈置情況
· 海外各界慶祝中國國慶和中秋節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