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12日電(新華社記者雷敏)俗話説:“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記者不久前在剛果(金)、讚比亞、南非三個非洲國家實地採訪時發現,如今中國的對非經貿合作已經衝破了單純無償援助的老框框,轉為通過幫助非洲國家開發資源和勞動力優勢,增加其經濟增長的內在動力,進而實現中非經濟發展“雙贏”的新模式。
資源換項目 夯實經濟增長基礎
走出剛果(金)機場,記者親身體驗到戰亂給一個國家帶來的創傷:道路坑坑洼洼、塵土飛揚,路邊站著許多人,並且看上去大都顯得無所事事。
“連年的內戰讓剛果(金)國內的基礎設施被損毀殆盡。目前全國的失業率在60%以上,社會治安很成問題。”中國駐剛果(金)大使館經商處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對這樣一個百廢待興的國家而言,重建道路、醫院、學校等設施是頭等大事。但和許多非洲國家一樣,剛果(金)在發展中面臨的最大困境也是“差錢”。
事實上,災難深重的剛果(金),依然充滿希望,其豐富的資源令世界稱奇。在上個世紀,中國為剛援建了體育館和人民宮,兩國結下深厚的傳統友誼,因此剛在尋找新時期經濟復興合作夥伴時,很自然地就把目光投向了中國。
2008年初,中剛雙方決定採用“資源換項目”的方式,在幫助剛開發現有資源,支撐自身經濟建設的同時,也為“走出去”的中國企業贏得新的發展空間。具體內容包括:由中國進出口銀行提供貸款,中國工程企業幫助剛進行基礎設施、醫療衛生等五大項目的建設,最後通過開發剛境內的銅礦還貸。
記者在剛果(金)首都金沙薩看到,目前由中方負責施工的該市的中心醫院重建、主幹道拓寬、旅遊大道修建等工程已經初具規模。“這在中非合作史上是一個新的嘗試。因為雖然合作開發的這個銅礦已探明的儲量有1000多萬噸,但挖礦還要投入幾億元,並且産生效益一般也要在四五年後。”中國駐剛果(金)大使吳澤獻説。
“全天候的朋友” 合作區謀求共發展
提起讚比亞,許多年紀稍大的中國人都印象深刻。上世紀70年代修建的坦讚鐵路已成為中非傳統友誼的象徵;毛澤東關於三個世界劃分的理論,也是對當時的讚比亞總統卡翁達首次提出的。因此讚比亞被稱為中國在國際社會上“全天候的朋友”。
進入新世紀,中讚合作探索出共建經濟貿易合作區的新模式。1998年,中國有色集團通過國際招標獲得讚比亞謙比希銅礦及其地表41平方公里土地的使用權,期限為99年。2003年,中國有色集團在讚比亞謙比希銅礦礦區內規劃建設了中國第一個境外工業園區,2006年8月,讚比亞中國有色工業園更名為讚比亞中國經濟貿易合作區。
“這樣一方面可以為國家緩解銅鈷等戰略資源緊缺的問題,另一方面可以引導國內的上下游企業來讚投資,通過集群式‘走出去’的方式提高中資企業境外投資的抗風險能力。”讚比亞中國經濟貿易合作區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昝寶森説。
記者驅車進入合作區內,發現道路、污水排放、照明、醫院等設施一應俱全,廠區冶煉高爐林立,隨處可見當地工人。據昝寶森介紹,目前採礦、勘探、有色金屬加工、化工製造、建築等多個行業11家公司已落戶園區,完成投資額超過5億美元。
高姆斯在當地擁有一個做建築的家族企業,2年前他的公司還只有50人左右,現在通過與合作區內的中國企業合作,承攬工程量大幅增加,目前公司員工已發展至400多人,“我非常看好與中國公司的合作,能帶來投資和就業機會。”他説。
贈人玫瑰手余香 履行責任成共識
記者在非洲採訪時發現,許多黑人朋友都能説上幾句中文,比如“你好”“謝謝”。大多數人對中國人都很友好,有一個餐廳服務員還對記者一行人豎起大拇指連説“姚明,姚明”,意思就是“中國人很棒!”
“這是因為中國企業來投資的同時,也給當地政府上交了可觀的利稅,同時雇傭了大量當地員工,緩解了政府最頭疼的就業問題。”中國駐讚比亞經濟商務參讚王友説。
據承建金沙薩中心醫院項目的中國水電第二工程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公司目前已雇傭126人次當地工人,並將再次招聘80多人進現場,並且這部分工人的工資水平比當地平均水平高30%左右,此外花在對剛方醫療器械操作人員培訓上的費用已達2000多萬美元。
海信南非發展有限公司所在地的毫登省國民議會議長弗羅茲説,海信的到來,為南非工人提供了就業機會,並帶來了先進的産品,支持了當地經濟發展。
“海信還積極支持當地的社會公益事業,曾多次聯合大型連鎖店贊助當地福利機構院和南非著名的紅十字兒童醫院。”海信南非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溫洪鋼説。
中興能源剛果(金)子公司總經理張鵬説,公司在金沙薩購買了3000多畝試驗田,用於玉米和木薯的選種和育種。目前培育出的玉米品種産量比當地品種高出一倍以上,可使當地農民每公頃增收1000美元左右。對增加周邊地區村民的就業機會,推動項目區域農業發展産生很大示範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