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中國、騰飛的中國——新中國成立六十週年成就展旅遊業、民用航空業展區掃描
新華社北京10月12日電(記者錢春弦)新中國成立6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從實現溫飽到建設全面小康社會,“行”在中國人生活中的分量越來越重了,這在新中國成立六十週年成就展旅遊、民航、航空工業展區,表現得格外搶眼。
自10月2日恢復開放後,北京展覽館的新中國成立60週年成就展,每天吸引了數以萬計的參觀者。“今年的這個國慶節中秋節黃金周,新中國成立六十週年成就展的行程上了我們當地旅行社的《國慶北京遊指南》!”來自貴州的遊客張春虎説。
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四大入境旅遊目的地國家、13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我國公民旅遊目的地、我國多年保持亞洲最大的出境旅遊客源市場……一件件實物、一幅幅圖片之外,各地旅遊者看祖國旅遊事業,鮮活生動地闡釋著行走的中國闊步前進的歷史步伐。
在“交通運輸便捷暢通”展區,專題展區第三單元,實物、展板、大屏幕、觸摸屏、模型及聲、光、電等現代化手段,充分展示著民航與公路、鐵路、水運等60年來“行走中國”的奮鬥歷程。
在民航展區,三大航空公司主力飛機模型、北京首都國際機場三號航站樓沙盤模型等,精緻的設計,逼真的造型吸引著作為它們真正使用者的普通遊客。在假日期間,各地來京的許多旅遊者專程到這個展區,渴望體驗通過自動值機櫃臺,操作完成網上購票、支付、訂座、打印登機牌等模擬業務,現場打印新中國成立60週年成就展紀念版登機牌。
“這登機牌就像天安門廣場郵政局的郵戳一樣珍貴。”來自河北的參觀者楊增軍説。上世紀80年代的出差經歷,曾經讓在北京從事圖書發行工作20餘年的侯貴仙女士頭疼不已。那時候,坐飛機是“貴族”的標誌和身份的象徵,她一個月的工資只夠買一張機票。有一次,她要出差到杭州,為了坐飛機,必須要開單位的介紹信,還得託人買機票,在機場等了兩個多小時才坐上一架圖154飛機。
現在,無論是單位公出,還是自己探親旅遊,侯女士都首選坐飛機出行。她説:“現在太方便了,而且坐在家裏就能通過互聯網買到打折機票,還能自助值機,飛機也越來越先進舒適。”
侯女士的感受反映了我國民航在邁向航空運輸大國進程中的又一成就:讓航空運輸業走進了大眾百姓的生活。
“無論國內遊還是出境遊,坐飛機為出行提供了各種便利。但我現在最關心的,還是什麼時候中國人能坐自己産的大飛機!”楊增軍説。
在航空工業展區,由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自主研發的新舟600飛機模型,可以説具有超人氣的關注度。
航空工業是一個國家的戰略性産業和大國崛起的標誌,是參與國際競爭的制高點。飛機模型和主要飛行模擬器,內容涉及軍機、民機、直升機、武器系統等幾大類展品,從各個方面集中展現中國航空工業隊伍艱苦創業、奮力拼搏、開拓進取、趕超國際先進水平的決心。
中航工業的數據表明,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産飛機累計出口1300多架,60多個國家成為中國航空産品用戶國,全球在役的幹線飛機,一半以上裝備了中國生産的零部件。
北京居民張友河對記者説:“2009年,新中國成立六十週年時,恰好是1909年馮如駕駛自己製造的飛機飛上天空100週年。可以預計,在新中國成立100週年時,不僅中國旅遊者,許多世界遊客都能在他們的家門口坐上中國産的大飛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