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李斌: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創造良好的人口環境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10月16日   來源:求是

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創造良好的人口環境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馬克思指出,人口是“全部經濟社會行為的基礎和主體”。從這個意義上講,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也是一部人口發展的歷史。新中國成立60年來,我們黨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人口理論為指導,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積極探索中國特色的人口發展道路,不斷創新人口理論和實踐,取得了豐碩成果。

    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的歷程

    古往今來,我國始終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之一,佔世界總人口的比例長期在20%以上。縱觀古代到新中國成立前的漫長時期,人口再生産總體屬於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長的傳統類型。幾千年來的農耕文化,使多子多福、重男輕女的傳統觀念根深蒂固。中國的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從一開始就面臨著巨大的壓力與挑戰。

    新中國成立後,人民群眾生産、生活和醫療衛生條件的改善,使人口增長迅速進入快車道。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全國總人口達到5.9億,人口自然增長率高達23‰。此後,我國人口連續突破6億、7億和8億,平均每8年增加1億人,人口再生産進入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長的階段。人口的快速增長引起黨和政府及全社會的高度關注。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艱辛探索適合中國國情解決人口問題的道路,為倡導計劃生育奠定了基礎。1957年毛澤東同志在最高國務會議上多次談到計劃生育,指出:“人類要自己控制自己,……實現有計劃的生育。”10月,中央在《1956年到1967年全國農業發展綱要(修正草案)》中明確指出,“除了少數民族的地區以外,在一切人口稠密的地方,宣傳和推廣節制生育,提倡有計劃地生育子女”。後來,由於受反右擴大化、文化大革命等的影響,以及社會文化和技術條件等諸多限制,計劃生育工作遭受大的挫折並一度停頓。

    改革開放以來,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進入一個新的歷史發展時期,大體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人口增長轉型階段(20世紀70年代末至1995年)。我國在城鄉全面推行計劃生育工作始於上世紀70年代末。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把計劃生育確立為基本國策,把人口問題放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全局中謀劃,探索形成了中國特色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理論框架。1982年,計劃生育被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把人口問題提高到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首要位置,提出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發展模式,進一步豐富和完善了中國特色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理論內涵。199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做出《關於加強計劃生育工作嚴格控制人口增長的決定》。在這一階段,我國實現了人口再生産類型從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長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長的歷史性轉變。總和生育率從1970年的5.8下降到1995年的1.8左右,自然增長率從25.83‰下降到10.55‰,較好地平抑了第三次出生高峰,總人口控制在12.1億。同時,計劃生育工作逐步走上了經常化、科學化、法制化的軌道。

    第二階段:穩定低生育水平階段(1996—2005年)。1996年以來,我國總和生育率一直保持在1.8左右,進入穩定低生育水平階段。200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做出《關於加強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穩定低生育水平的決定》,明確將主要任務轉向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質。2001年,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2004年,國家啟動人口發展戰略研究,為國家制定重大戰略規劃和政策提供重要依據。2005年,人口自然增長率下降到5.89‰,總人口控制在13.1億。人口增長1億所需時間延長至10年。這一階段,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探索建立起以宣傳教育為先導,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優質服務、政策推動、綜合治理的長效工作機制。

    第三階段:統籌解決人口問題階段(2006年以來)。200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做出《關於全面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決定》,對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全面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高度出發,進一步明確了新時期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穩定低生育水平,統籌解決人口問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中心任務,以及“促進人口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轉變,促進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的奮鬥目標,確立了中國特色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理論體系。這個階段,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繼續保持健康發展的態勢,長效工作機制逐步完善,利益導向政策體系得到加強,低生育水平繼續穩定,群眾生殖健康水平和滿意程度普遍提高。2008年末,我國人口出生率為12.14‰,自然增長率為5.08‰,總和生育率繼續保持在1.8左右,全國總人口為13.28億。

    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的歷史貢獻與基本經驗

    經過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風雨歷程和艱辛努力,我國人口和計劃生育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有效緩解了對資源環境的壓力,有力促進了我國的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民生改善。

    第一,人口數量有效控制,為經濟快速增長創造了重要條件。如果維持20世紀70年代初的生育水平,我國現有人口將超過17億。計劃生育成功改變了我國人口發展的軌跡,全國人口撫養比下降1/3左右,通過勞動力的充足供應和儲蓄率的提高,對我國經濟持續較快增長的貢獻率達到1/4以上。2008年全國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如果多生4億人,那只有人均2200多美元。在人口數量有效控制的同時,提升了人口素質,促進了全要素生産率的顯著提高。

    第二,人口對資源環境的壓力得到緩解。據測算,如果維持20世紀70年代初的生育水平,人均耕地、糧食、森林、水資源、能源等將比目前減少20%以上,碳排放量按年人均3.8噸計算,將比現在每年多排放15億噸。

    第三,人口生存和發展狀況明顯改善,實施千年發展目標進展順利。我國人口平均期望壽命從新中國成立前的35歲提高到目前的73歲,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15歲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水平從改革開放初的4.5年提高到8.5年,高於發展中國家平均水平。城鎮人口比重從1949年的10.6%提高到45.7%,貧困人口從改革開放前的2.5億減少到4000萬左右。人類發展指數從改革初期的0.53上升到2005年的0.78,世界排名從1990年第105位上升到2007年第81位。國際社會普遍認為,在實現千年發展目標方面,中國是做得最好、最有成效的國家。

    第四,為世界人口發展做出重要貢獻,樹立了負責任人口大國的良好形象。中國人口占世界總人口的19.5%,是影響世界人口與發展的重要因素。我國政府認真履行對國際人口與發展大會行動綱領和千年發展目標的承諾,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為穩定世界人口做出了積極貢獻。

    成就來之不易。它不僅是各級黨委政府正確領導、社會各方面大力支持和全體人口計生工作者辛勤工作的結果,更是自覺響應國家號召實行計劃生育的千千萬萬個普通家庭無私奉獻的結果。

    人口眾多是我國的基本國情。推動改革、謀劃發展、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都要以這一基本國情為根本依據。解決我國的人口問題沒有現成的路可走,只能從實際出發,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道路。必須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統籌解決人口數量、素質、結構、分佈等問題,實現人口自身發展的協調、人口發展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發展的協調;必須堅持人口與發展綜合決策,發揮黨和政府的主導作用,實行部門齊抓共管、綜合治理;必須堅持國家指導與群眾自願相結合,尊重群眾的主體地位;必須堅持用發展和改革的辦法解決人口發展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不斷推進體制創新、管理創新、科技創新。

    統籌解決中國人口問題的思路和對策

    當前我國人口發展形勢總體是好的,同時應該看到,我國正面臨著更為複雜的人口發展態勢,呈現出明顯的階段性特徵。本世紀上半葉將迎來總人口(2033年達到15億)、勞動年齡人口(2016年達到9.9億)、老年人口(2047年達到3.2億)三大高峰;人口素質總體不高;出生人口性別比持續偏高;人口流動與遷移更趨活躍。人口發展處於數量、素質、結構及分佈各要素相互交織、綜合作用的歷史時期。人口數量問題仍然是制約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性問題之一,但是從更長的時期看,人口素質、結構和分佈問題將逐漸成為影響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統籌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協調發展的任務十分艱巨。人口問題本質上是發展問題,綜合運用人口與經濟社會發展政策,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解決人口問題的根本途徑。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總體思路是:堅持“一條道路”,即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道路;推進“兩個統籌”,即統籌人口數量、素質、結構、分佈各要素之間的關係,實現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統籌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的關係,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強化“三個注重”,即更加注重利益導向,更加注重服務關懷,更加注重宣傳倡導;促進“四個轉變”,即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要積極促進發展方式轉變、促進人口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轉變、促進由單純控制人口數量向統籌解決人口問題轉變、促進工作機制和方法的轉變。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主要任務是:

    一是穩定低生育水平,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資源相對不足、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仍然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人口總量持續增長,人口資源環境關係的緊約束將長期存在,穩定低生育水平仍然是現階段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的首要任務。國情不變,基本國策也不能動搖。要根據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加強分類指導。人口再生産具有很強的慣性,在人口問題上的任何失誤,都將對經濟社會發展産生難以逆轉的長期影響,要科學審慎地對待這個問題,保持人口長期均衡的發展。

    二是提高人口素質,促進人口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轉變。人是生産力中最積極、最活躍的因素,人口素質已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核心,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著力提高人口素質,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已成為統籌解決人口問題、提高核心競爭力、確保經濟增長可持續性的關鍵。提高人口素質,首先要從提高出生人口素質抓起,減少出生缺陷發生。同時採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人口文化、技能、道德素質,充分發揮人力資源優勢。

    三是著力解決人口結構性問題,促進社會和諧。改善人口結構,概括起來就是要解決好“男女老少”問題。“男女”是指綜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問題。我們要全面落實宣傳教育、利益導向、全程服務、規範管理、嚴查“兩非”(非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鑒定和非醫學需要的選擇性別的人工終止妊娠)等五項措施,加快構建黨政主導、部門配合、群眾參與、標本兼治的工作格局,綜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問題。“老少”是指積極應對老齡化。人口老齡化是全球性的人口發展趨勢,是國際社會共同面臨的重大社會問題,也是人類自身發展的必經階段。我們要“積極、健康、和諧”地應對老齡化問題,加快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實現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全面覆蓋;積極構建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服務為依託,機構照料為補充的養老服務體系。

    四是優化人口分佈,加強流動人口服務管理。2008年全國流動人口已達兩億。未來二三十年是我國人口城鎮化速度全面加快、人口遷移規模最大、活躍程度最高的時期,將有3億左右人口從農村進入城鎮。必須進一步優化人口分佈、完善流動人口服務管理體系。新修訂的《流動人口計劃生育條例》已經國務院頒布,於今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這是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重大舉措,要全面貫徹落實。(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主任 李斌)  

 
 
 相關鏈結
· 人口計生委召開會議傳達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
· 專訪人口計生委主任:中國創造世界人口發展奇跡
· 全國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示範市經驗交流會議召開
· 人口計生委主任到廣西靈川縣靈川鎮同化村考察
· 李斌:落實關愛女孩行動 遏制出生人口性別比升高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